暨南大學唐羣委教授團隊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推進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的發展

近日,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唐群委教授團隊的論文“Lanthanide Ions Doped CsPbBr3 Halides for HTM-free 10.14%-Efficiency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 with an Ultrahigh Open-Circuit Voltage of 1.594 V”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的影響因子為21.875,是國際能源領域的頂級期刊。段加龍博士生為第一作者,唐群委教授為文章的唯一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774139, 21503202)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11618409)的支持。

暨南大學唐群委教授團隊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推進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的發展

(該論文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

近年來,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光電轉換效率較低。究其原因,無機鈣鈦礦薄膜內部大量的複合反應降低了電池的性能。如何提高無機鈣鈦礦薄膜的質量以及減少薄膜的缺陷態是目前鈣鈦礦電池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該工作創新性地利用元素工程,將鑭系稀土元素作為添加劑引入到無機鈣鈦礦CsPbBr3薄膜當中,顯著增加了晶粒尺寸,同時由於晶界的減少以及晶界的鈍化,有利於加速電荷傳輸,抑制電荷複合,獲得了10.14%的光電轉換效率和1.594 V的開路電壓,這都是目前CsPbBr3基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高記錄。另外,該電池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能,在相對溼度80RH%的氣氛中經過110天其光電轉換效率基本不變。這也是唐群委團隊今年繼在Angew. Chem. Int. Ed.(2018, 57, 3787-3791;2018, 57, 5746-5749)發表兩篇重要成果之後,又一次在國際頂級刊物發表論文,推進了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的發展。

暨南大學唐群委教授團隊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推進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的發展

(基於稀土離子摻雜的無機CsPbBr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構以及光伏性能)

唐群委教授是暨南大學引進的“第三層次”高水平人才,長期致力於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近五年,該團隊在材料和化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150餘篇(其中JCR一區論文110餘篇),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著《光電子材料與器件》1部,在Wiley Publishing出版英文章節1部;獲教育部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省、廳(市)級科研獎勵5項。多項成果被科技部、科技日報、新華社、CCTV等重要機構和媒體亮點報道,併入選2016世界前沿基礎交叉科學研究進展。

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1802346

(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