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昨天的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判斷2035年汽車行業將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 “當前汽車行業面臨兩大變革——電動化智能化”。汽車電動化,已經是無需爭議的必然趨勢,為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比亞迪多次蟬聯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冠軍。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而對智能化的定義,各家主機廠似乎對此似乎有那麼一些分歧,當然,這種分歧來自部分車企技術的限制營銷的包裝

不少汽車已經打出了“互聯網汽車”的名號,然而每次開車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將手機放在支架上開啟導航,一旁的“互聯網”大屏幕成了播放收音機的裝飾,即便是聽首歌都可能歌詞無法完整顯示,大部分進口車型在這一方面都十分落後;

另一種是用於現在主流車型的“手機映射功能”,相比第一種離線“廢屏”,這類車型的中控好歹可以連上網絡進行一些簡單操作;

第三種是現在新勢力造車的典型設計,一塊Pad嵌在車內,如果是類似特斯拉這種與汽車高度融合可以調節座椅、空調的倒也無妨,只怕有太多車企是“為了大屏而大屏”,屏幕與汽車的關聯性極差,

一塊碩大的屏幕卻連個視頻都播放不了

一些宣佈已經實現“互聯網汽車”的主機廠大屏,仔細使用裡面的功能,發現無非就是擁有了個ID賬號,可以遠程定位查看車輛、預約空調免於夏天“蒸桑拿”,如果這些都叫做“互聯網汽車”,那麼比亞迪幾年前的“雲服務”手機解鎖、遙控駕駛已經是“超級互聯網汽車”,壓根不必舉辦這次的發佈會了。

至於語音操控,也無非就是在車內加裝了個智能音響,能夠語音控制車內傳感器組件還算是半個智能,絕大多數僅僅可以設置導航的,只能稱之為“汽車智聯”。

正如用上LED大燈就是“高檔車”,車內加上了大屏幕就能被誤認為是“高科技”。以上的功能,在各主機廠的營銷宣傳下都得到“靈魂提升”,莫名其妙變成了“智能汽車”。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然而,真正的智能汽車是怎樣的?

從封閉走向開放,是汽車智能化的必經之路。

正如十多年前的iPhone,開放的生態,讓智能手機取代了功能手機。開篇例舉的所有“互聯網汽車”功能,都是屬於封閉的一環。比亞迪將成為行業第一個全面開放汽車所有傳感器和控制權的品牌,成為一家智能汽車硬件標準平臺提供商。展臺上的秦Pro開發者版,將開放66項控制權,341個傳感器,用於開發者夥伴研發使用。

要知道,我們目前使用的智能手機,僅僅十多個傳感器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數以萬計的應用;汽車300多個傳感器的開發,將會使我們未來出行生活徹底變革,加上更豐富的場景應用,這是一個空前的智能汽車創舉。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我們普通消費者在這次變革中能得到什麼?

  • 近期的順風車事故,大家對網約車安全信任產生擔憂,在D++開放系統下,網約車公司可創新運營模式,例如之前大家提議的司機刷臉接單,可以通過車內攝像頭實現,乘客及司機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發送呼叫
    不僅可以直接傳輸至平臺,搭載D++的附近車輛也能接收到你的消息。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安全都更有保障。
  • 小孩鎖住車內導致意外的事故也時有發生,通過車內外攝像頭檢測,感知鎖車後是否存在“生命”的app可以防止悲劇發生。當然,車內攝像頭功能遠不止這些,包括離開車輛後查看車內物品是否遺落、長途旅行家人遠程查看突發情況等等。
  • 車主還可以成為“賣家”,將車外攝像頭拍攝到的其他社會車輛的違章行為上報至公安系統app,車主可獲得舉報獎勵,將拍攝到的車外街景上傳至地圖採集公司,地圖公司購買你的數據……
  • 徑話曾用在DiLink大屏下載DJI GO的應用操控車外放置的OSMO雲臺,通過車內外自有的攝像頭,開發出一鍵拍攝、錄像、美顏和剪輯並定位發送到社交平臺的app,身旁的美景都能得到記錄
  • 待無人駕駛實現,車輛在車主預先設置好的時間地點自動駕駛接送小孩,人臉識別為小孩開啟車門並推送提示給家長,家長此時還可以通過車內攝像頭進行監控和交流……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運用車內設備,比亞迪史無前例的開放,為開發者提供了廣闊天地,對用戶而言,只需享受這擁有無限可能的超級汽車生態,智能汽車還能推進智能城市的進化。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成為開發者非常簡單,登陸官網註冊賬號通過比亞迪審核即可,購買秦Pro生態開發者版及自動駕駛開發者版,還可獲取更多數據開放權限用於開發及測試。

屏幕加語音操控就是智能汽車?比亞迪開發者大會重新定義智能化

在徑話其他介紹比亞迪車燈、外形包括大屏的文章裡,總是有評論稱比亞迪不好好造車光弄噱頭。比亞迪“公路坦克”的名號足以證明其質量過硬,安全性高;其發動機、變速箱都能自行製造研發無需被外國人“掐脖子”,這一點在全國車企中難得可貴;奔馳汽車前底盤調校專家漢斯、20年經驗的國際知名風噪專家車熙範等大咖的加入都代表著

比亞迪在“造車”本身這一件事上從來就沒有跑偏過。

那麼,是什麼讓部分人如此針對比亞迪等大力發展電動化、智能化的車企呢?

誠然,在目前語音操控、手勢操作還不太完善的當下,大屏確實在盲操等方面還有待提升用戶體驗,但這不代表著開著90年代日本老車用CD放著80年代港臺歌曲就可以高人一等

Jeremy Clarkson曾說,“如果車子不能讓你在每次上車時感到興奮,那它就只是個移動工具而已”。先排除特斯拉比亞迪等,看一些諸如蘭博基尼法拉利等研發新能源超跑的新聞,評論總有一大群人稱“電動的起步是沒有靈魂的”、“內燃機才是男人的轟鳴”、“手動擋才有駕駛的樂趣”,並以此抨擊新能源汽車吞噬了他們的情懷。

然而,憑什麼“駕駛操控”的情懷才叫做情懷?有些人的情懷是帶著一家老小去郊外來個野炊,有些人的情懷是下班後進入車內放鬆的聽著喜歡的音樂……目前太多輿論稱比亞迪“VtoL”放電功能毫無意義,可是無數個家庭在高速路、景區一家人熱騰騰的打著火鍋、煮著餃子,這些難道都是毫無意義的?

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大概是刷汽車網站、寫汽車文章、拍汽車視頻的大多都是熱愛汽車,愛好汽車駕駛的人,從小到大都關注著汽車所以對兒時的老車有著特別的感情,一些性能車明明是技術的不到位卻能被渲染出“個性”的標籤也是很清奇,當新勢力衝擊了原有愛好,此時就展開反擊。

汽車智慧生態研究院院長舒酉星在發佈會講到,我們之所以稱車為“愛車”而不會將其他喜歡的物品加上“愛”這個字,是因為我們對“車”有著特殊的情感,對車有人格化的賦予。徑話認為,對車的情懷無論是“操控的玩具”、“移動的工具”、“休憩的空間”還是用來郊遊的“充電寶”,每個人都應平等的享受對汽車的“情懷”,不能因為對汽車“駕駛的樂趣”愛好的人掌握輿論,就瞧不起將汽車視為娛樂和移動工具的人。

王傳福講到,智能汽車是“長了腳的超級手機”。隨著汽車在接下來幾年智能化的突破及無人駕駛的應用,越來越多原本對汽車沒有特殊愛好、甚至是不會駕駛汽車的普通大部分人群也會更加直接的接觸到汽車,

汽車將具有出行、娛樂、社交等屬性,成為“移動工具”又何妨?

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不僅重新定義智能汽車,還將重新定義汽車。

徑話原創文章不代表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