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驥完美推卸責任的典範 解決進退兩難的困境

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順順利利的走完,人生路上總是磕磕絆絆,總有許多超出能力範圍之內的事,讓我們來完成,盡力完成是可能失敗,失敗了就要承擔責任,同時要完成目標,又是遙不可及,這種境況下我們該如何做呢?

每個人都有遠大的理想,可是現實把許多人都逼迫到了死角,他們沒有資源,又沒有獨特的個人優勢,且又不通權謀之道,這類人最容易成為他人的墊腳石,往往是受害者,可是又無能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你沒有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中華歷史悠久,智謀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中汲取智慧,告訴你解決困境的辦法,解決你進退倆難之境。


杜驥完美推卸責任的典範 解決進退兩難的困境​在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宋文帝繼位以後,除掉扶他上位的大臣,也算是勤於治國吧!當時劉宋的北方強敵北魏,滅掉了胡夏赫連昌,向北打擊了柔然。在北魏連年征戰中,宋文帝看著北魏狀大,感覺到了一股危機。當時胡夏還有一股勢力在,是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領導的,赫連定希望與宋文帝聯和攻擊北魏。

宋文帝向北魏索要河南地,北魏皇帝拓跋嗣一笑了之,於是宋文帝興兵北伐,由於夏季,氣候對北魏不利,北魏後退,到了秋季,北魏開始反攻,這期間發生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非常有內涵值得學習。

當時北魏冠軍將軍安頡從委粟津渡過黃河南下,攻打金墉城。當時的金庸城,很久都沒有修繕,防禦工事也是破敗不堪,城中也缺乏糧草,在加上北魏來勢洶洶,兵強馬壯,聰明一看就是守不住,守不住就會死,提前跑路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杜驥完美推卸責任的典範 解決進退兩難的困境​當時金庸城的守將是杜驥,這是個聰明人,馬上就知道形勢不利,況且宋文帝也沒有真正北伐的決心,守肯定守不住,撈不到好處功勞,還可能把自己命給搭進去,跑了肯定不會有好結果,大戰在即,將軍跑路,肯定是死路一條。在進退倆難之境,杜驥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困境,使得自己免去了面臨的禍患。

這時宋文帝劉義隆派遣將軍姚聳夫在洛水打勞後秦皇家巨鍾。劉裕曾經滅後秦的時候,把後秦的皇家巨鍾運回到江南的時候,有一隻巨鍾沉到了洛水裡。

這時候聰明的杜驥看到了機會,杜驥就連哄帶騙姚聳夫說:“金墉城已修整完工,修的非常堅固,就是銅牆鐵壁,且城裡的糧食也非常充足,現在最為缺少的就是兵馬。如今北魏軍隊的騎兵大舉南下計劃奪取金庸,在此等情況我們應當齊心協力地抵禦敵人的進攻,等大功告成,再去打撈沉鍾也不遲。”

姚聳夫認可了杜驥的說法,就帶兵去金庸城。等姚聳夫到了金墉,發現並不是杜驥說的那麼回事,城池依舊破敗,認為肯定是守不住的,於是就帶兵直接走了,沒必要在這裡搭上自己的老命。

看到姚聳夫走掉了,杜驥也乘機放棄了金庸城,向京城南京逃去了。杜驥逃跑到京城,馬上就向宋文帝報告。說:“我本來打算誓與城池共存亡,為國家堅守金庸城,可是姚聳夫來與我守城,可是他剛進城就跑路了,姚聳夫一向勇猛善戰,其他將軍們都比不上他,他跑了導致將士們情緒低落,沒有了底抗守城之心,難以堅守城池。”

宋文帝聽到杜驥的說法,馬上就暴走了,立即命令將姚聳夫就地砍頭。這時候的杜驥心理樂開了花,完美的解決不可逃避禍患,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杜驥完美推卸責任的典範 解決進退兩難的困境​杜驥真是個聰明的人物,他先把守城的職責轉嫁給他人,用連哄帶騙的方式誘惑別人上當,然後惡人先告狀,把自己描述成一個高大上的人,然後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他人,完美地轉嫁了自己的責任和風險,給自己避免了禍患。

姚聳夫死的真是悲催和冤枉,他本可以好好的去打撈他的皇家巨鍾,卻成了杜驥失敗責任的背鍋者,這都源於他對別人的話語不加考證,也是自己好大喜功的心理作祟,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對每個人都應該保持合理的懷疑精神,對別人不加考證的信任是極度危險的,不然你可能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被別人算計,成為他人的墊腳石,無形中就為他人背了黑鍋。

當然杜驥的做法是非常聰明的,這讓我們學會了讓他人來背黑鍋,解決自己的倆難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