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互聯:智慧協同爲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數字決策

什麼是數字化?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版本的解讀!

但是,不管你的看法多麼與眾不同,最終的落腳點一定和“數據”有關。尤其是智慧協同時代,對員工個人以及組織行為數據的有效管理,不僅可以判斷企業當前發展現狀,還能預知企業的未來。

致遠互聯:智慧協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數字決策

為什麼這樣說?這是由協同驅動的數據管理和傳統數據管理的各自性質決定的!

數字化轉型,為什麼要重視“行為數據”?

傳統數據管理,即傳統ERP時代的企業管理。那個時候的數據管理,主要包括人、財、物、產、供、銷,企業管理的內容全部和“數”有關。再結合BI,企業能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出三年以內的整體狀況。但是,這樣的數據報表或者報告,只能證明數據本身的真實有效性,對於員工的行為、以及背後所反映出的組織效率的分析,很難獲取。而一家成功的企業,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一定和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全方位的企業管理有關,這些內容一定不是通過ERP來獲得。

以一家制造業企業為例,這家企業主要做電器設備,企業主是一個老爺子。生意模式有著很強的地域特色。即大家都以小產業鏈的模式生產、經營。所以,從鍊鐵開始,所有的環節,老爺子都自己做,他一般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購買鋼鐵。手下的年輕人都持反對意見,認為這種方式佔用企業成本,並且企業產能沒那麼大,最終很有可能砸在手裡。但老爺子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很多人都沒辦法理解。後來,鋼鐵價格突然上漲,很多企業都斷貨、停產,只有這家企業,還依然堅持生產。

這說明,基於各種行為的大數據分析,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才能決定企業長遠發展。這也是智慧協同為什麼要重視“行為管理”的根本原因。由協同驅動的數據管理,重點解決企業數據的相關性、流程效率、業務響應度、員工的工作習慣等問題。所以,互聯網時代,企業要想進行數字化轉型,一定要從和企業行為有關的數據管理入手。

致遠互聯一站式大數據分析平臺能幹啥?

那麼,如何對於員工行為、工作和企業業務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如何從整體上把企業的運營效率和運營成本進行分析?

致遠互聯緊抓智慧協同新機遇,推出了一站式大數據平臺。該平臺包括員工行為分析、業務數據分析、企業運營分析和商業智能。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做出全面和精準的決策,讓數據驅動業務、驅動企業。

面向企業業務分析場景的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構建在致遠分析雲之上(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公有云部署),藉助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支撐企業業務創新,輔助企業科學決策。

針對原有的ERP數據,企業可開箱即用、直接呈現,不需要對數據進行導入導出。系統預置了各種分析模型,包括NC、U8、K3、T+的財務、供應鏈主題分析。此外,用戶也可以利用分析雲平臺定製出更多的業務主題分析。

在連接人與報表、支持企業的實時決策方面,致遠互聯自主研發了報表設計器,用戶通過報表設置、數據管理、業務展現以及權限管理等,可實現對企業業務數據、協同分析的全景化呈現。最重要的是,企業可對現有數據進行分析,也可以接入外部第三方的數據。報表中心提供了豐富的報表呈現模式,用戶通過簡單的設置,就能獲得更個性化的服務。比如:你想讓報表展現形式更立體,你可以用不同的數據模型,可以採用三維餅圖、二維餅圖或者環形圖等等。如果,你想把企業其他業務元素整合進來,也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來設置,系統能從不同的業務端取數。

那麼,具體到用戶應用場景,致遠互聯的協同管理平臺能帶來哪些改變呢?

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建投集團),就是通過致遠互聯的報表分析平臺,進行集團的統一管理的。作為一家以工業與民用建築、路橋市政、水利水電、鐵路、輕軌、機場等業務為主的項目施工單位,企業業務發展越來大。如今,已形成包括投資、施工、設備製造等在內的集團型公司,擁有3萬名在職員工,下設90多家分公司。為了提升企業工作效率,消除企業各子公司、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雲南建投集團踏上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徵程。

藉助致遠互聯的報表分析平臺,雲南建投集團構建了統一的流程、統一的門戶、統一的報表。同時,藉助該平臺,雲南建投集團還實現了信息化成果的大屏展示和APP應用,使企業各項目進展等情況都可通過圖像很直觀的展示。

“基於致遠互聯打造的報表分析平臺,通過各種應用、管理業務和異構系統的結合,企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讓管理一目瞭然。”雲南建投集團信息中心助理高管王明瑟,如此評價新平臺上線效果。

至於,雲南建投集團為什麼會選擇致遠互聯?也不難理解。我們之前說,ERP用來管企業的“數據”,協同用來管企業的“行為”。實際上,有了致遠互聯基於大數據的一站式報表分析平臺後,協同可以把企業的前端和後端的數據統一,讓企業擁有全面管理能力,這種能力恰好與企業互聯網環境吻合,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吻合。

為什麼說由數字驅動的企業是成就高績效組織的重要條件?

所以,數字化轉型不能為數字化而數字化。單純講數字化,並沒實際意義。數字化著眼點,一定要從打造高績效組織這個最終目標出發。

從某種角度來說,打造數字化企業,是成就高績效組織的重要條件,是智慧協同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因為,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協同,與判斷人的行為優劣,與組織績效關係非常緊密。比如:通過還原員工個體的行為畫像,多維度呈現其行為事實,可以掌握各部門業務行為,預知風險,防患未然。所謂“用數字說話,因人聚事,由事及人”,正是這個道理。這也是企業為什麼很多企業把協同管理當做運營管理平臺的根本原因。

互聯網環境下的協同管理,遵循的是“業務仿生學”原則。即以一種正向運營模式,鍛鍊企業的市場敏銳度,通過員工的市場變陣能力,提高企業客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構建數據驅動型業務、數據驅動型企業”的源動力。

總結而言,傳統的數據管理,反映的只是企業當前運營狀態;基於企業的各種行為分析,比如:把員工的工作習慣、市場的響應度等進行分析,才可以充分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激活整個組織,這才是企業數字化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