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好戲》黃渤是經濟學的專家?

聽徐崢說,黃渤這部《一出好戲》點子源自2010年在藍色港灣聚餐時的一次暢想,後來一有閒餘時間就拿出來完善,最終集結了對荒島經濟學的大量思考,可以說是微觀了整個人類世界 《一出好戲》在經濟方面的映射解讀,確實很厲害從以下四方面分析 :

《一出好戲》黃渤是經濟學的專家?

1、個人能力估值因需而變。當眾人經歷隕石災難,被巨浪拍在荒島上,質疑外面的世界已經不存在時,人民幣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貨幣價值。貨幣的價值,來源於團體共識。在荒島中,司機小王(王寶強)豐富的野外求生經驗,以及攀高樹摘野果的好身手,使得他成為團體中最有能耐的一員,這時體力型的小王和保安佔據極度優勢。而以張總(於和偉)為首的腦力型團隊,錢已經不值錢了,原有的統治力直接土崩瓦解。小王的身份,其實類似於原始社會的酋長和薩滿,以能捕食養育團隊、區別危險因素而獲得地位尊崇。

《一出好戲》黃渤是經濟學的專家?

2、蘑菇管理。馬進(黃渤)因為彩票中獎的事情廢寢忘食,應對小王的號令有些怠慢,被壓制地死死的,安置在離火堆很遠的陰暗角落,時不時還被無端指責,這種生活質量低劣,得不到提攜的境地,跟剛入職場的初學者很像。是別人立威的工具。管理學家把這種情況稱作為蘑菇管理,有過“蘑菇”經歷的人,看問題更加實際。只要撐過去了,比普通人更懂得利益糾葛,化壓力為養料。處於“蘑菇”境地的人,有時也屬於第二勢力積極拉攏的對象,撬動所需要花費的經濟代價很低,標杆價值卻很高,才會出現後面那幾幕故事。

《一出好戲》黃渤是經濟學的專家?

3、腦力型團隊-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玩家。張總,這種原有社會的天之驕子,是不甘於被小王號令的。小王的管理能力,尚處於馬戲團那種原始的野蠻驅動。商人行事通常屬於策略型,1>2>3這樣迭進的執行方式,並且善於構建底層邏輯。張總髮現新屬地誰也沒聲張,暗地糾集一批人到了位置再宣誓主權。按政治經濟學來講,它構建了屬地的歸屬權。發現者是張總,但如果人數過少,仍會成為按武力劃分等級的團隊。巧就巧在他帶了馬進和小興(張藝興)入夥,除了福利提高之外,捕食設備也有了質變,以這些工具換取生產力,這兩位隨即淪為被僱傭者。張總將兩波勢力的利益關係,引到了一種微妙境地,達成共生。一旦建立了統治體系,同階級的人只會竭力維護,奉張總為首領。這種經濟分配權,常被看做帝王術。同時,也具備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出好戲》黃渤是經濟學的專家?

4、價值的貨幣化。張總在所有人都在的情況下,發行了比結繩記事更高級的貨幣體系。這時他宣稱作為貨幣的撲克牌僅有”兩幅”,極具稀缺性。遠古內陸以貝殼為貨幣,後面發現了貴重金屬:黃金白銀,即按產量比例,確立了易貨價值體系。撲克牌就像黃金一樣稀少,價值最高最為穩定。完美地達成團體共識

《一出好戲》黃渤是經濟學的專家?

5、市場經濟和比較優勢。隨著張總貨幣和市集的建立,讓以物換物變得歡快起來。大家的需求都通過交易獲得了滿足,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辦法。內含一些巧妙的比較優勢原理,很值得注意。原始社會中,男人打獵女人農桑極為常見。男人依靠體力上的優勢,去獲取更高價值的東西,否則就沒有把優勢變現。所以電影當中,女性多為採摘野果野菜來換取男人的魚肉。當然了,也有大胸妹以身體換物的隱喻,達成美女經濟效應,畢竟美麗就是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