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60周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近年來,一批風頭正勁的西影人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給中國影壇造成強烈的衝擊波,為西影轉型乃至中國電影行業升級轉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在西影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的西影時代。他們有一段共同的歲月:我們的西影時光。

西影60週年紀念活動在即,作為新一代西影人的我們,特地前往北京、西安等地,聆聽西影藝術家講述他(她)們與西影的獨家故事,與他們一起回憶那段美好的西影時光。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電影美術師楊鋼與西影的專屬回憶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楊鋼,男,1945年1月生,四川廣安人。

196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1973年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美繪室工作,1996年調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任教。主要作品:擔任美術設計的電影作品有:《老井》、《紅高粱》、《天地英雄》、《征服者》、《黃河謠》等近30部。擔任電視劇美術設計的有:《黃河人》、《百年沉浮》、《風雲1949》等近10部。其中,《征服者》美術設計獲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 《紅高梁》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提名, 《黃河謠》獲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提名 ,《日光峽谷》獲第三十三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美術提名, 《黃河人》獲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第十屆北京電視藝術“春燕獎”電視劇優秀美術設計獎。

1973年5月,28歲的楊鋼被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終於能從張家口到大城市裡來了,而且還是拍電影,楊鋼非常高興,但是來到西安以後他就懵了:西影廠孤零零地在一片莊稼地裡,廠門口都是高粱杆、玉米葉,沒有一點紅火的跡象。

廠裡安排他在棚裡繪景,樂觀的他安慰自己:反正自己學的美術,也算專業對口。就這樣,他埋頭苦畫,從繪景到助理,從助理到副美術,在棚裡畫了六年多才有機會當副美術,而第一次獨立擔任美術設計,已是在他進廠後的第十個年頭。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楊鋼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

那是1983年,已經38歲的楊鋼第一次在《都市裡的村莊》擔任副美術,“特別興奮,渾身都卯著勁兒,就想著一定要把它做好。那時候的創作環境很簡單,大家就是圍繞著劇本,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裡,應該是個什麼氣氛,美術把美術的想法說出來,導演把導演的想法說出來,大家很平等很自由地討論,一塊補充,沒有誰說了算的話。拍《紅高粱》、《老井》的時候經常弄到晚上三四點,爭得臉紅脖子粗的,非得誰出來催著趕著讓去睡覺,不然根本停不下來……”

回憶起那個黃金時代,楊鋼神采飛揚,尤其是《老井》體驗生活的那兩個多月,是他心底最感念的時光。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老井》海波)

“拿到劇本的時候就特別喜歡,一門心思地琢磨,就想做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東西。我那會兒愛觀察,印象最深的是張藝謀的手,他那會兒還是學生,白白淨淨的,但不管聊天還是開會總是抓一把土來回地搓,我就想這可能是為了增強手的質感。一天黃昏,導演吳天明帶著我們去村子旁邊的小河邊玩,大家鬧了半天,他突然說,‘藝謀,別到處找演員了,你來演旺泉吧’,大家順著他的話從頭到腳那麼一打量,張藝謀確實很有‘兵馬俑’的特質,於是,孫旺泉的角色就這麼定了。”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老井》張藝謀劇照

自從吳天明導演定了主演後,楊鋼格外留意張藝謀。大家後來看到的張藝謀背石板、打石槽等照片都是楊鋼那會兒偷偷拍的,不是劇照,不是擺拍,是每天實實在在的生活。就連影片裡一場喝酒的戲,也是真喝,“村裡兩塊多一斤的白酒,喝得臉紅脖子粗的,拍完了以後睡了三天,大家都快被嚇死了。”

一個踏實地幹,一個踏實地看,正是這一份真實,成就了《老井》“土”到掉渣、“真”到沉重的視覺語言。

楊鋼把這個歸功於張藝謀,“是他給了我靈感。”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老井》劇照

十年磨一劍,磨出自己的“西部語言”

楊鋼的案頭,一本《中國古代邊塞詩》和《中國曆代軍旅詩詩賞析》已經翻得發了黃,他說,《天地英雄》、《在那遙遠的地方》、《日光峽谷》、《黃河謠》等作品的靈感都來源於此。

事實上,從《紅高粱》開始,楊鋼已經開始構建自己的語言體系。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紅高粱》劇照

“廣袤的戈壁和唐朝的邊塞詩一樣,充滿著磅礴的氣勢和蒼涼的古意,這是中國西部獨有的文化特徵。西部的故事環境都差不多,儘管可能題材類似甚至環境類似,但我很少把上一部戲的某些固定的東西帶到下一部戲裡,我不想重複自己,只想儘可能多的豐富中國西部片的語言體系。這個沒什麼技巧性和神秘感,實話實說就行了。”

在楊鋼看來,每一個故事都不一樣,美也是不盡相同的,關鍵是表達視覺的角度,要成體系,但必須要有個體特質。

在西影工作的前10年裡,他完成了生活的積累和審美的把控;後13年裡,他踏遍了西部的溝溝坎坎,對茫茫戈壁和黃土高原的季節變化了如指掌,對關中平原和涇渭河畔的風土人情熟記於心,只等著合適的時機,把它們一一放到合適的電影中去。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天地英雄》海報

最好的美術是渾然天成,不著痕跡

一部好的電影,必定有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美術和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故事清楚,美術卻往往只是餘光裡的一瞥。當你讀完故事,回過頭再去品味環境時,會發現一個個被忽略掉的東西,且它們都深藏在故事中,與情感融為一體、不著痕跡,這就是電影美術的魅力。

“美術是把劇本變成影像的第一步,它的視覺語言的好壞直接決定電影鏡頭組合的高下,所以,對每一部影片都要審慎對待。對電影人而言,幾百幾千萬都不如一部片子成了帶給人的那種成就感和愉悅感,這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傳統,也是我想告訴現在的電影人的———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賺錢不是,希望電影永遠是電影。”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楊鋼《海灘氛圍圖》

在我們的採訪過程中,楊鋼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沒有想過”。

“進廠6年多才擔任副美術,直接就上手幹開了,沒有想過別的,就是高興,一心想要做一個好東西。”

“沒有想過得獎、票房,就覺得這個東西這麼表達在情感上是最契合的。”

“沒有想過要離開西影,更別提去當教授,就覺得自己會一直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談及深處,楊鋼老師熱淚盈眶

採訪進行到最後,陽剛老師幾度淚溼眼眶。他說,“雖然走了二十多年了,但特別想念那幫老哥們老姐妹們,西影廠培養了我,沒有西影就沒有現在的我。老哥們老姐妹們、孩子們,我真的很想念你們……”

西影進行時

近年來,西影啟動新一輪深化改革振興發展,創新電影創作生產體系,以電影為核心,驅動電影、傳媒、文旅、資本四輪發展,規劃建設電影圈子·西影電影產業集聚區,打造最優、最美的電影產業生態圈。按照重大節點,策劃啟動《扶眉戰役》《再見汪先森》《愛在時間之外》等一批電影項目,努力講好西安故事、陝西故事、中國故事、絲路故事。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再見汪先森》是由知名演員王大治導演,張國強、李成儒、柴碧雲、呂曉霖、蕭傳勳等實力與顏值並濟的演員傾情演繹,囊括美國、英國、韓國,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精英人才的國際化黃金製作班底加盟。

西影60週年|專訪電影美術師楊鋼:對美的捕捉是我們的任務

該電影已於9月22日正式開機,目前正在西安火熱拍攝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