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票價下調勢在必行,門票經濟還能走多遠?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網站開設了“我為建立完善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機制建言獻策”專欄,就貫徹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部署,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事實上,景區門票價格問題也一直頗受消費者關注。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景區門票價格過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遊的熱情。據瞭解,在全國249家5A級景區中,門票價格超過100元的景區數量佔比為47%。

景區票價下調勢在必行,門票經濟還能走多遠?

對於不少景區來說,營收結構過於單一,長期以來門票、索道、觀光車佔據了絕大部分。有數據顯示,上市自然景區中這三項在營收中佔比超過了60%。而如何破除當前的這一窘境,也成了全國絕大多數景區普遍面臨的問題。

“鐵打”的景區,“流水”的遊客,不少景區存在的認知錯誤——單純門票經濟,把只賺一次的門票錢作為奉行的不二法則,事實上這也扼殺掉了消費者二次甚至多次消費的可能。而此前也有部分景區已經降低或者免收門票費,所取得的效果也並非就差於原來。比如杭州在2002年就拆除了西湖的環湖圍牆,24小時免費開放環湖公園,成為了全國第一個不收門票的5A級風景區。據“241”算法顯示,只要每個遊客在杭州多留24小時,杭州市的年旅遊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西湖免費開放前,杭州一年的旅遊總收入是549億,但在免票後杭州一年的旅遊總收入就達到了1291億,足足翻了一番。

對於具體的某一景區來說收入可能有所下滑,但減、免門票費,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效果卻不容忽視。特別是伴隨著全域旅遊的開展,整體的聯動效果更應該成為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以來,已有不少景區開始降低門票費。比如5月份,陝西華山風景名勝區旺季的登山門票價格就由每人次180元降為160元。但降低門票價格,並不非就意味著前往景區的遊客減少。相反,在讓遊客看到優惠之後,卻又提升了景區的熱度。

5月以後,多地景區紛紛調低票價或者計劃下調門票價格。而下調票價的景區既有國家級景區,也有一些非國家級景區。進入6月,多個國有景區已經開始降價門票價格。比如6月1日,包括黃鶴樓、利川市騰龍洞、龍船水鄉、通山縣九宮山在內的湖北省首批國有景區門票價格下調,降價最高達30元;6月20日,青島嶗山5A級風景區宣佈將於7月16日起實行“一票制”價格改革方案,旺季價格直降65元;此外,山東省“孔廟、孔府、孔林”即“三孔”景區門票價格均下調10元。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69.6%的受訪者表示門票價格是自己外出旅遊選目的地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從這一點上不難看出,門票已成為主導消費者出遊的重要因素。既然如此,那麼為何景區在降低門票方面總是動作遲緩或者無動於衷呢?

旅遊行業資深專家王興斌曾指出,景區門票過高還有其他一些摧發性因素,如某些景區非理性過度開發引起收支失衡;熱度不減的申遺、評級升檔需要一筆不菲的非必須投入,景區之間互相攀比門票就高不就低;對散客收取高門票,在高票價下以高折扣優惠旅行社,或將高回扣返還給導遊司機;高門票催生了一批代理門票的OTA銷售商,雖然降低了網上購票的價格,但增加了提成分利的環節;景區內的索道和觀光車的壟斷性經營,成為暴利項目;物價上漲、員工工薪上升、景區經營成本趨高;景區經營項目單一,缺少綜合性服務與多種經營收入,過分依賴門票等等。

長久以來這些複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又加劇了不少景區唯“門票”是瞻的局面。而伴隨降低門票的呼聲不斷走高,破除單一的門票經濟,對於當前的景區來說也勢在必行。儘管挑戰巨大,但這又何嘗不是一次突破的機會。以故宮為例,其從傳統的景區到成為旅遊文創的翹楚,正是突破了唯門票的發展模式。

在景區降低門票已成趨勢之際,拓展經濟結構才是持續、長久發展的不二法門。但如何抓住這次契機,摸索適合自己的獨特發展道路對於已經適應門票經濟思維的景區來說,也仍然是個不小的難題。故宮已經摸索出了一種方式,又有哪個景區能別開生面進行創新呢?

旅遊圈 | 關注旅遊行業的那些人和事 Dotour| 林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