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中國企業家教父」的投資方法論

柳傳志:“中國企業家教父”的投資方法論

分拆結束,聯想投資於2012年更名為君聯資本,瞄準的是當時在中國很新的領域——VC行業,領軍人是朱立南,現任聯想控股總裁、君聯資本的董事長。君聯資本成立之初,聯想控股以3500萬美元作為其第一期基金,柳傳志則更多地把這筆錢看作是“學費”。

當時的中國,對VC資本的理解尚處萌芽,幾乎無師可尋,而殺入風險投資的這支隊伍也是製造業出身。“我們真的寧可自己花錢做學費,也不想因為事情沒幹好讓人家受到損失,我們把聲譽看得很重。”

柳傳志:“中國企業家教父”的投資方法論

朱立南對最初的艱難記憶深刻,“我們這幫人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產業情結太重,太想把一個項目做成,而忽略了要考慮的是投資組合的回報。有些項目,明明預期可以達到很好的水平,結果企業最終沒有跑出來。”項目發展不力時,大家都著急得要自己上陣把活兒全乾了,朱立南只能一遍遍地勸大家,“投資人不是無所不能的,選錯了就認栽,需斷臂時要果斷。”

多年後回看VC起步時的煎熬時刻,朱立南說, “當時我們並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也沒有對規律充分的把握,投資其實是個心態逐步成熟的過程。”

柳傳志:“中國企業家教父”的投資方法論

於是,聯想控股首先形成了從天使、VC到PE,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財務投資版塊。

2010年,聯想控股又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除了財務投資領域外,進入到戰略投資領域,最終形成了目前的“戰略投資+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的獨特模式。對於這一模式,大多數人會理解為東方不亮西方亮,比如當戰略投資版塊目前的重頭聯想集團正因陷入苦戰,為轉型期埋單時,財務投資版塊在業績上就能頂上來。不可否認這種理解也有其合理性。但聯想控股所認為的雙輪驅動本質遠非如此。

當我們發現兩輪之間有很強的業務聯動關係,能協同增效,促進更大的價值成長,遠好於兩輪簡單相加時,就明確提出了雙輪驅動的模式——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版塊之間,基於項目合作投資進行強協同驅動,把協同作用儘可能地最大化,促進打造出新的核心資產來。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獨特優勢。”朱立南說。

柳傳志:“中國企業家教父”的投資方法論

2014年香港上市的神州租車正是雙輪驅動模式的典範之一。先是君聯資本財務投資了神州租車,但發現財務投資之於這個重資產項目還遠遠不夠時,聯想控股的戰略投資就來接盤。通過股+債+擔保等方式,聯想控股迅速催生它成為中國最大的租車公司,進而成功IPO。

雙輪驅動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正是柳傳志2001年分拆及其後的一系列舉措,先是很好地打造出來財務投資這一“輪”,為接下來的戰略投資這一“輪”提供了充足的資金與資源;與此同時,“雙輪驅動”還需要一定文化基礎上的投資體系的協同,以及非同一般的戰略格局與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