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來自養老院的錦旗

一面來自養老院的錦旗

7月中旬的一天早上,蘭州頤瑞康養老院的幾位頭髮花白、年過七旬的老人已經穿戴整齊,重新檢查了一下前一晚精心準備的錦旗,認真地卷好後,準備前往市政協。

上午九時,在頤瑞康養老院院長嚴學輝的帶領下,幾位老人們準時到達市政協機關。說明來意後,工作人員將老人們迎進會議室,張傑、劉家和等幾位老人激動地說:“現在我們門口有了斑馬線,出行安全多了……”

一面來自養老院的錦旗

當老人展開錦旗,“政協提案情繫民生”8個紅字展現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明白了。事情的起因要從幾年前的一份提案說起。

蘭州頤瑞康養老院地處七里河區西津西路西段,院門前有國道312線西固區深溝橋段和七里河區范家坪公路段,每天從早到晚,這裡過往的車輛很多。此路段為雙向車道,由於沒有施劃人行橫道線,多年來,不論是養老院的老人,還是周邊的群眾過馬路只能穿越2米多寬的隔離綠化帶。隨著人們的來回踩踏,綠化隔離帶沒有植物,形同虛設。每當遇到雨雪天氣,安全出行更成為群眾和養老院老人們最大的困擾。

早在2016年,蘭州頤瑞康養老院老人們的出行問題引起了政協委員侯一兵的關注。她在現場做了調研,這裡平均1分鐘就有100多輛車經過,車速非常快,道路沒有任何提醒標誌牌,過馬路相當危險。

當年年底,侯一兵提交了《關於拆除幾米綠化隔離帶,方便頤瑞康養老院門前施劃人行橫道線的建議》。“養老院對面設有公交車站,經常能看到下了公交車提著物品、手持鮮花小跑著過馬路的市民。國道上不斷有車輛飛馳而過,人們只得等沒車的時候才敢小跑到馬路對面。年輕人跑得快,老年人就困難了,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侯一兵說。

這份提案被市政協立案,雖然進行了辦理反饋,但由於種種原因,結果不盡人意。

一年多過去了,在2018年的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上,侯一兵再一次提交了《關於再提頤瑞康養老院門前施劃人行橫道線的提案》,提案又一次被立案。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協調提案承辦單位市交警支隊在養老院附近施劃了人行橫道線,同時協調公交公司遷移公交站點,距離養老院300米左右,原因是道路中間的綠化帶依然存在。這一結果對於普通群眾來說倍感欣慰,但對於養老院或患病或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反而比原來要走得更遠。這一情形,市政協幹部和政協委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若能遷移或拆除被踩壞的綠化帶,直接在養老院附近重新施劃人行橫道線,保持公交站點不變,豈不是理想的結果?”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王永嶺說。

今年,在全省上下大力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之際,市政協把加強提案督辦見實效作為改善工作作風、服務群眾的重要舉措之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老人們出行難的問題,市政協進行了多方協調、多方協商、多次現場督導,最終在市交警大隊、公交集團、七里河區政府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拆除了養老院附近綠化隔離帶,重新施劃人行橫道線,安裝了防護設施,遷回了公交站點。“市政協很重視這次提案督辦,相關部門也配合的很好,徹底解決了養老院老人的出行問題。”侯一兵說。

“這次我們出行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市政協、交警隊還有相關單位都在關心群眾訴求,為我們老百姓辦了實實在在的事,值得點贊。”董世華老人欣喜地說。

一面來自養老院的錦旗

出行方便了、也安全了。嚴學輝說:“為了表達感謝,養老院的老人們專門製作了的錦旗,贈送給為這件事而努力的市政協機關和提案承辦單位。”

看似一條普通的人行橫道線,卻涉及規劃、綠化、交通等多個部門。在市政協的現場督導,與委員多次協商,與承辦單位協調溝通後,使提案得以落實,這是讓群眾訴求得到及時解決的最好例證。

稿件來源: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譙喜龍 通訊員 解婭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