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卻接到「下落飛刀」?除了避開三大陷阱或許你還應該這樣操作

抄底的大多死於這三個“陷阱”,趨勢投資祖師爺稱,當你接到“下落的飛刀“時,最好的做法就是順勢而為。

抄底卻接到“下落飛刀”?除了避開三大陷阱或許你還應該這樣操作

又到了猜底的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訣竅。比如,一些人信奉: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意思是,一旦大家足夠絕望了,大盤就見底了,行情就來了。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經提出過著名的雞尾酒會理論,大意是:當他去參加雞尾酒晚會,沒有人再跟他聊股票的時候,說明市場就見底了。還有人說:當大家都在猜底的時候,就說明市場離底部不遠了。

當然,這些判斷都太感性了,也太粗放了。連林奇本人都說,他從來不會拿這個方法去預測股市。專業分析師經常用來判斷底部的方法是:看估值。從估值來看,A股的確見底了。如今,A股整體(非金融)的PB(市淨率)是1.9倍, PE(市盈率)是20倍,估值水平已經與前幾次歷史市場底部十分相當了。所以,一些信奉“便宜才是硬道理”的價值投資者,早已經磨刀霍霍地進場撿白菜了。

但是,有經驗的價值派會說:比估值更重要的,是基本面。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便宜的名特優,而不是低賤的大路貨。實際上,看基本面,現在的情況並不算糟糕。當前A股業績的增速在12%左右,比前幾次歷史底部中的情況要好很多。那為什麼大盤還是在跌呢?

對於這個問題,價值投資者回答不了。他們只能把這一切歸咎於特朗普瘋狗式的恐嚇以及國內的一些問題,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市場的非理性恐慌。每到這個時候,就有一些人把舊賬翻出來說:這些分析師的話不可信,過來看看,當年他們是如何把我們從6000點忽悠到1664點的?於是,“老鄉別走”就成了熊市中,廣大股民的口頭禪。

抄底卻接到“下落飛刀”?除了避開三大陷阱或許你還應該這樣操作


接到“下落的飛刀”?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價值投資者回答不了的問題,在趨勢投資者來看,其實很好回答: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回頭。用趨勢投資的祖師爺利弗莫爾的話來說就是:股價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所以,雖然股價已經很便宜了,因為還在下跌趨勢之中,就會繼續下跌。這個時候去抄底,就是在接“下落的飛刀”。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在過去20年中,為什麼任志強總是能精準預測樓市的方向?無他,只不過因為,在長達20年的房地產大牛市中,任大炮堅定站在了多頭的這一邊而已。這幾年,為什麼“多頭總司令”李大霄總是一再因為他發明的各種“底”而遭遇群嘲?無他,因為A股一直有著牛短熊長的傳統。在這樣的現實面前,當死多頭,是要死人的。

在美國也是這樣。股神巴菲特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他說過的一句名言:“古今中(美國)外,沒有人是靠做空自己的國家而發財的。”在迭創新高的美股中,

堅定做多是他成功的重要法寶

被稱為“華爾街之熊”的利弗莫爾,曾在1929年大蕭條中,通過做空股市淨賺1億美金,成為當時全世界最有錢的十個人之一。但是,他最後為什麼會變得窮困潦倒,以至於飲彈自殺?這是因為,他一直在與上升的美國國運做對抗。

已故的周金濤,留給世人一句話:人生髮財靠康波。他認為:很多人的財富,看起來是靠自己的能力積累起來的,實際上歸根結底是康波(趨勢)給他的。所以,與買便宜貨的價值投資者不同,趨勢投資者的交易原則是:永遠不要和趨勢對抗。在沒有出現反轉信號之前,就要永遠堅定地站在趨勢的這一邊。現在,反轉信號出現了嗎?如果沒有,既然股價還在下跌,那就不要輕言見底。

抄底卻接到“下落飛刀”?除了避開三大陷阱或許你還應該這樣操作


抄底的大多都死了 死因有三個

價值投資者可能要反駁了:股價哪會只跌不漲。價值只會缺席,但不會遲到。趨勢投資者會說:價值的確只是遲到,但問題是,你不知道它究竟會遲到多久。著名投資大師,霍華德·馬斯克在他的《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中提到過類似的觀點,他說:均值迴歸好比鐘擺,我們知道它一定會左右擺動。但是在股市中,你永遠不知道這個鐘擺,會在時鐘的兩端停留多久。

就像現在,全世界的人都覺得:美股要見頂了,A股快見底了。但現實卻是:期待中的美股崩盤一直沒來,想象中的A股止跌一直遙遙無期。抄底的大多都死了,死因無非兩種:

第一種是:只看估值,不看價值(基本面)。第二種是:只看價值(均值迴歸),不管趨勢。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我在鼓吹“價值無用論”以及“趨勢萬能論”。如果是這樣,就很容易陷入

第三種死法,那就是:只懂趨勢,不看價值。在我看來,趨勢也是價值的一部分,而價值其實就是最大的趨勢。只有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才會重視趨勢的價值。也只有真正的趨勢投資者,才會明白價值的重要。在股市中,價值是用來選股的,而趨勢是用來擇時的。

抄底卻接到“下落飛刀”?除了避開三大陷阱或許你還應該這樣操作


這樣的道理,放在其他領域也適用:在創業中,站在風口(趨勢)上,豬都會飛。但是,創業並不是要一味地追逐風口(趨勢),創新(價值)才是最大的風口。在個人成長中,雖然,除了個人努力(價值),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趨勢)。但是,就算站在歷史的潮流中,如果不足夠努力,也只會成為時代的炮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