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中國式婚姻,一張牀上睡了6個人

每個父母都應該得體退出,每個孩子都需要自立門戶。

01

這兩天,一則新聞上了熱搜——“兒媳不滿婆婆參加蜜月旅行還指指點點,回國就離婚”。

陽陽和丈夫婚後去歐洲度蜜月,婆婆不放心,也一同前往。

陽陽購物,婆婆就不高興,嫌她買得多,丈夫也總是站在婆婆一邊。但婆婆買的也不少,而丈夫總幫婆婆拿東西,把妻子扔在後面。

陽陽認為丈夫是個媽寶男,蜜月還沒度完,就提前結束旅行,回國後提出離婚。

評論裡面有一條讓人很服氣:

“這樣的女人堅決不能娶,還沒嫁進門呢就這麼不待見你媽,以後能指望她孝敬你爸媽嗎?最好的辦法就是甩了她,和你媽結婚,親自孝敬她。”

話說得刻薄了些。但面對無法獨立的媽寶,無孔不入的婆婆,除了離婚,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想起一個段子。

一對青年男女去相親,各自的媽非要跟著。

對陣入座後,女方媽開門見山:“做什麼工作的?年收入多少?家裡幾套房?有貸款嗎?結婚後誰負責還?”

男方媽也毫不客氣:“是處女嗎?談過幾個對象?流過幾次產?刮過幾回宮?能保證能生得出孩子?”

倆年輕人尚未開口,兩位母上大人已經劍拔弩張,一拍兩散。

雖然是段子,但現實裡,對子女婚姻毫無顧忌橫加干涉的父母,大有人在。

多少中國式婚姻,一張床上睡了6個人


02

朋友去年離了婚。

她嘆息:國外的家庭關係,是一口鍋裡的生米。粒粒分明,邊界清晰。

而中國式的家庭關係,是一鍋粥。你粘著我,我粘著你,互相攪和在一起,誰也分不開。

我聽後感慨:婚姻原本是一張床上睡2個人,這樣就變成了睡6個人。

她立即補充:不,等有了孩子,就成了睡7個人!再生個二胎,是8個!

無言以對,也無力反駁。

她結婚前就因為裝修和婆家生了罅隙。

起初,是公婆對裝修方案指手劃腳。

婆婆不滿意她選的牆紙,嫌太花哨,不穩重,不耐髒。

公公不滿意將客房裝成塌塌米,說他們來小住時不方便。

她做通老公工作,讓男人向公婆解釋。

婆婆聽後當即甩臉色,打起苦情牌,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她養大兒子不容易,結果連個裝修意見都不肯聽她的。

這婚最終彆彆扭扭地結了。

生了孩子之後,婆婆搬來照顧孩子,她才見識了什麼叫無孔不入。

孩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奶粉婆婆要管,

家裡添個瓶瓶罐罐罐婆婆要管,

買回什麼婆婆先看價錢然後數落她不節儉,

老公開車去機場接她,婆婆也要求跟著,

老公出差,婆婆每天要跟他視頻

……

她才發現,結婚兩年,原來自己才是小三——老公與婆婆之間的小三。

再看看老公,媽寶氣質越來越明顯。

原本半夜能起來衝奶粉,現在自顧自吃雞到凌晨。

原本週末能和老婆共同帶娃,現在睡到日上三竿叫不醒。

原本把屎把尿日漸熟練,現在一聽娃哭就躲出去說心煩。

原本夫妻還能正常溝通,現在張口就是“那是我媽,你就不能忍忍了”

婆婆的態度更明確:

我兒子的家,也是我的家。

我們家的孫子/孫女,我還說不了算了?

我兒子就這麼養大的,還用你教我怎麼帶孩子?

無邊界,就是對他人生活的入侵。

有數據調查顯示,在自2009年以後,80後“獨一代”的離婚率日趨上升。

而這其中,70%是因為雙方父母不合理干涉導致。

一邊是不懂得退出的父母,一邊是不知道拒絕的子女。原本兩個人的婚姻,變成了六個人的角鬥場。

多少中國式婚姻,一張床上睡了6個人


03

這種案例很多,不獨是男孩的媽媽。

我身邊一位男性朋友,結婚時,女方家長在婚禮現場千叮嚀萬囑咐,將掌上明珠託付於他。

他當時並未覺得不妥,父母嫁女兒捨不得,也是人之常情。

不料結婚後,倆人因為吃飯點的外賣口味不合,妻子都要打電話向父母告狀,岳父岳母緊接就電話質問:“我家女兒從小就不吃酸,你不能多點她愛吃的嗎?”

再後來,兩人一點小事鬧矛盾,岳父母就將女兒接回家撐腰:“回家來,爸媽養你!咱不受這個氣!”

他每次都要登門道歉,賠盡笑臉,二老要求他再三保證,絕不能讓小公主受一絲委屈,才放回家。

下一次,又如法炮製。

沒想到的是,更荒唐的在後面。

結婚半年後,兩人備孕,但對計劃懷孕的時間沒達成一致,爭執了兩句,妻子又賭氣回了孃家。

次日,他像犯人一樣被傳喚到女方家中,岳父岳母齊齊質問他為什麼不肯帶套……

身為一個男人,他終於忍無可忍,向小公舉提出離婚。

岳父岳母隨即到他父母家大鬧,罵他陳世美,始亂終棄,騙了他們女兒大好青春……

前前後後鬧騰了近一年,這婚才徹底離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前段時間的《奇葩大會》上,講了一個案例:

一個女孩和男友談了三年戀愛,感情很好。可女孩媽媽極力反對,甚至以死相逼。

武志紅問女孩的媽媽:你為什麼反對女兒的愛情呢?

這位媽媽最初給出的理由是:我女兒長得很好看,她男朋友配不上。

武志紅直言,她女兒稱不上多好看,最多隻能說長得端正。

於是,這位媽媽給出新的理由:我女兒學歷高,他學歷低。

事實上,女孩是本科學歷,男孩是大專學歷,相差並不大,並且,男孩的收入是女孩三倍。

最後,這位媽媽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大喊說:

“她之前跟我說過,什麼事都會告訴我,結果她偷偷戀愛半年才被我發現!她以前對我百依百順的,是我的貼心小棉襖!”

原來,這位媽媽憤怒的原因並不是女兒找了什麼樣的男朋友,而是女兒竟然沒有告訴她。

這份失控的感覺讓她抓狂。

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核心。

他們用心養育子女,同時也有自己的追求,會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退出孩子的人生。

那些喜歡干涉子女的父母,通常都伴隨著情感缺失和人格缺陷。

他們難以從自己的生活中汲取足夠的情感養分,於是轉向控制子女。

然而隨著孩子長大,步入婚姻,他們的控制就越來越吃力。

越是如此,他們越不死心,不放手。

甚至有人不惜離間子女的婚姻,以確保孩子保持與自己最密切的聯結。

最終,父母用愛織就的控制,子女用孝道包裝的順從,裹挾著婚姻狀況泥沙俱下。

多少中國式婚姻,一張床上睡了6個人


04

前不久考研名師張雪峰又火了,然而這次不是因為考研,而是因為他的“孝順”。

張雪峰有個朋友,28歲的時候父親肺癌晚期,去世前說只想看兒子結婚,於是朋友便強行和即將分手的女朋友結了婚,完成了父親的心願。

張雪峰表示,他不想讓父母等得那麼辛苦,便為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就是三十歲之前必須結婚。

但是在結婚前四十天,出了一些變故,他和當時的女友分手了。

於是他又迅速交往了一個姑娘,閃婚,圓滿完成了自己三十歲之前結婚的計劃。

對此他的解釋是“百善孝為先”。

實際上,這只是在孝道掩蓋之下的自私軟弱怯懦。

我們不能一味只去指責中國式的父母。

多少子女,一邊啃老,一邊抱怨。

指責父母干涉你的生活,你表現出足夠的責任和擔當了嗎?

嫌棄父母操心插手太多,你具備真正的理性和獨立了嗎?

任性、幼稚、衝動,賴在家裡啃老,沒有自己的主見……

父母為什麼無法把你當作一個大人?

因為你做了錯事就讓父母背鍋,爛攤子永遠靠他們收拾。

習慣於接受父母的管理,遇到問題退縮到父母身後,選擇逃避。

這樣的人,只是年齡上的成年人,心理上還是個巨嬰。

想被當作一個成人,請先做一個成人。

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有底氣拒絕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有膽量否定父母不恰當的干涉,也能實力捍衛自己的婚姻,保護自己愛的人。

“世間所有愛都是為了聚合,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

成長一種割捨,一種接替。

父母所有給予,都是為了讓子女長成一個獨立的人。

而長大後的孩子,與父母比肩而立,鼓勵他們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每個父母都應該得體退出,每個孩子都需要自立門戶。願所有人都能明白:睡6個人的床太擁擠,註定無法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