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生存之法:萬事起動都要策劃,策劃定生死!


特色小鎮是什麼

特色小鎮是指依賴某一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等因素,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旅遊、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也是打造的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地域特徵和社區功能的小城鎮綜合開發平臺。

“特”指的是小鎮要有特色,要有“一招鮮”,特色小鎮在建設的過程中要規避城市建設中風格趨同的現象。“色”指的是小鎮的外觀形態較為動人和繽紛,即特色小鎮要有宜人的風貌與宜居的環境。“小”指的是規模,與大城市的大規模建設相對,小鎮的面積一般控制在10平方公里以內,人口控制在3-5萬人的規模,而其雖然小,但小而美,小而專。“鎮”與“村”相對,儘管其規模有限,但是其具有與其規模相對應的城鎮化的生活、生產條件。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既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更不是單純的“大工廠”。從生產角度而言,特色小鎮有利於搭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高端產業和高端要素的集聚地;從生活生態的角度而言,特色小鎮也有利於打造獨具魅力的新型生活空間,使人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特色小鎮生存之法:萬事起動都要策劃,策劃定生死!


特色小鎮貴在“特”

特色小鎮如雨後春筍一般蔓延開來,一些地方為增加當地旅遊收入,毫不考慮地方文化特質和資源內涵,致富心切,盲目跟從,大建特建所謂的“特色小鎮”,因此,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需要引起警惕的問題,例如部分地區概念不清、定位不準、同質化嚴重、特色不鮮明等等。

有關部門測算,一座面積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鎮,投資要幾十億元。跟風上產業,市場風險不小,一旦產業有閃失,會讓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債務風險。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鎮真地產”,加大了房地產庫存,可能重蹈“攤大餅、造新城”的覆轍,讓造出的新鎮變“空鎮”。

這些問題不僅花費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而且也沒有收到事先預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造成極大浪費。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專門下文,在全國範圍內專項治理亂建“特色小鎮”的現象。其實,做特色小鎮貴在“特”字,簡言之,就是其規劃需要有創意、策劃、設計甚至營銷的思維。

特色小鎮紅火的背後

時下,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特色小鎮市場風起雲湧。據統計,全國兩批特色小鎮試點403個,加上各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數量超過4000多個,儼然把特色小鎮當成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救世主”。

然而,在連續兩年的火熱行情背後尤需冷靜思考:特色小鎮該如何構建,究竟什麼是特色,什麼樣的小鎮才有生命力,其根本訴求是什麼,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什麼,還有關於開發模式,運營方式等等的諸多問題,都是目前很多機構和公司在熱烈討論的問題。

雖然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但總體來說還缺理念、缺整合、缺運營。想要打造高品質的文旅特色小鎮,還需要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從而真正實現小鎮高效持續發展。

特色小鎮生存之法:萬事起動都要策劃,策劃定生死!


策劃定生死,創意出生意

“策劃定生死,創意出生意”,任何項目,如果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如果沒有精準的定位,沒有足夠的創意,後面的規劃、設計、投資、運營,都有可能是瞎折騰、忽悠人。而這種吃透與消化當地情況的能力,這種項目的定位和拿捏能力,這種市場差異化的創意能力,就是策劃。

很開發公司在做特色小鎮前,喜歡先做個概念規劃,把圖做漂亮些。然而,這些概念規劃其中根本沒有市場分析、總體定位、產業選擇、業態組合、開發策略、創新營銷、運營模式、創收回報等這個項目的策劃靈魂。

一個項目要想完美與成功地落地,後面項目開業後會帶來巨大的收益與回報,需要專人策劃師深入項目當地進行市場調研,收集地方人文歷史,分析周邊市場需求及消費力數據,瞭解同業競爭對手經營狀況等等。不做足這個前期工作,加之策劃團隊在這個行業沒有非常實操能力與成功案例,而把一個項目隨便地交付出來先規劃,這是不可能有滿意的好結果的!

策劃千法萬法不過此法

有人說萬事起動都要策劃,策劃定生死!而策劃之法有以下三點:

一是獨一無二,你的定位、產品和營銷方式是否獨一無二?熟悉產生輕視,不同勝過更好!一定要找到自己特別不同之處,才能取勝。二是獨具魅力,策劃創意出來的項目一定要特別有新意,特別吸引人。三是獨佔鰲頭,策劃創意出來的項目和定位一定要有權威性、震撼性,一定要成為老大,成為第一。

如何掌握真正的策劃之法?

中國區域綜合開發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中國房地產策劃師聯誼會副主席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法規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朱曙東

將在11月3-4日為大家帶來

《特色小鎮項目策劃與概念規劃設計理念》

領悟真正的策劃之法、生存之道

特色小鎮生存之法:萬事起動都要策劃,策劃定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