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至今無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無論是造型或紋理都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宮廷氣勢,一絲不苟。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建窯,耀州窯,鈞窯,作為中國傳統瓷文化正宗,歷史悠久的風格傳承至今。放大鏡觀察,蚯蚓走泥紋,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還有牛血紋,血色深紅暗沉殺氣騰騰,莊重威嚴等等,難以一一敘述。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北宋官窯鈞瓷的髮色和紋理大小和分佈,都難以做到人為控制而恰到好處,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這批鈞瓷工藝早已失傳,而窯址也隨冰凍積水而下沉。宋鈞瓷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在於它對釉面隨心所欲的表現力。鈞,即重量,北宋早期官窯鈞瓷分量沉重。中華瓷文化的傳統風格就是外表樸實而內秀其中。所謂“華夷光暗滋”的含蓄內斂,道出了宋瓷的本質特點。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見當時鈞瓷產生的轟動效應。於是各地群相仿效,窯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領。對於鈞瓷的商業價值,當地民諺說:"進入西南山,七里長街現,七十七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進斗金錢"。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棟,考古窯口不計其數,因都未見過這批北宋官造鈞瓷,也只能是管中窺豹了。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不僅燒製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色釉,還發展了十多種花釉,並增加了現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傳統鈞瓷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釉中紅裡透紫、紫裡藏青、青中寓白、白裡泛青,可謂紛彩爭豔。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鈞窯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350℃-1380℃之間,延承了傳統鈞窯胎質細膩,釉色絢麗奪目的特點,又結合了現代審美,器形飽滿玲瓏。獨特研製的瑪瑙釉水在燒製後形成更加鮮明的層次感,十多種釉色絢麗多彩,周身還佈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和曲折迂迴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流紋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郟縣黃道窯,除了燒製白釉、黃釉、黑釉瓷外,從唐代起,還利用不同金屬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兩色釉技術,產品有黑釉藍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藍斑彩,形成了此窯產品的獨特風格。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特別從晚唐開始,魯山段店窯,郟縣黃道窯,內鄉大窯店窯和禹州趙家門窯,出現的“雨絲狀”的窯變斑彩更為宋鈞窯變工藝開創了先河,故有人稱這種窯變斑為“唐鈞”。鈞瓷數百年之盛燒不衰,有其獨特的工藝特徵和風格,鈞瓷的窯變藝術更技高一籌,有著極高聲譽。鈞瓷銅紅釉的燒製成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中國陶瓷工藝美術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鈞窯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絢爛奇妙之色彩在燒製中自然形成。或如美玉,所謂"似玉非玉騰似玉";或如藍天;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裡泛紅。即“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也。尤為神奇者,窯變尤象,妙景竟生,或如群山疊翠、幽潭帆影;或如雪積南嶺、玉暖冰河;或如星辰滿天、寒鴉歸林;或如仙山環閣、飛雲流水;皆惟妙惟肖,如潑墨寫意而騰之,其神妙絕非世間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者,因其色其形皆為天成,所謂道法自然者也。古人曾有詩讚曰:"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成嵐。”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鈞瓷色彩交融流佈之處,或似雨後虹霞在天;或似深峽曠谷飛瀑;其朦朧隱約,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無窮,觀其漫無崖際之變化,皆自以為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陶然自樂,情悅性怡,斯則觀賞鈞瓷之獨特樂趣也。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鈞瓷色彩交融流佈之處,或似雨後虹霞在天;或似深峽曠谷飛瀑;其朦朧隱約,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無窮,觀其漫無崖際之變化,皆自以為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陶然自樂,情悅性怡,斯則觀賞鈞瓷之獨特樂趣也。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流通量較多、成交價較高的古鈞瓷多為清代雍、乾時期仿鈞瓷。清代雍、乾時期的仿鈞瓷仿的多是宋代鈞瓷的釉色,器型、工藝等則具雍、乾官窯瓷器的風格。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據統計,近年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有6件雍、乾仿鈞瓷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爐鈞釉瓷器高價品數量最多,約40件雍、乾兩朝的爐鈞釉瓷拍賣成交價超百萬元,16件價超300萬元,5件價超千萬元。一件清雍正爐鈞釉如意耳尊曾先後於1999年與2006年上拍香港蘇富比,又於2011年在中國嘉德秋拍中以1495萬元被買家收入囊中。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張宗憲舊藏的清乾隆爐鈞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就拍出1972萬港幣。清代後仿鈞瓷的高流通率是古鈞瓷藝術市場的“冷”態勢一個重要內部原因。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除去外部大環境原因,古鈞瓷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成為制約其市場發展的瓶頸。首先,古鈞瓷精品難覓。鈞瓷在宋代為御用珍品,嚴禁民間使用,原本產量就較少,流傳下來的官窯鈞瓷後又經戰亂流離,存世量更加稀少。在一級市場中,能見到的古鈞窯瓷器可謂鳳毛麟角,外加古鈞瓷的實用器較多,完整保留下來的就更加地少之又少。許多古玩城店主都表示,宋代鈞窯的殘器都可以賣到幾萬元人民幣,完整器的價格就不言而喻了。目前市面上的古鈞瓷類瓷器主要是地位相對較低的清仿鈞窯變釉和爐鈞釉,由此,便會形成價格不高、成交量少的“冷”局面。

中國古代著名瓷窯“鈞窯”,“黃金有價鈞無價”


其次,東西少、行家少。古鈞窯瓷器流通率很低,行家買到宋代鈞窯瓷之後一般都是自己收藏起來,沒有特殊原因的情況下再次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小。此外,在一級市場中,買賣雙方比的更多的是知識和眼力,眼力不夠的人因拿捏不準,即使看到古鈞瓷也未必敢輕易下手,從一名陶瓷愛好者成長到專業行家是需要長久的經驗積累的,這也是制約古鈞瓷交易量的一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