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提到陳雨亭,也許有很多人覺得陌生,曾在晚清時期被人們譽為“潮汕第一富戶”的他在史料中也鮮有提及。然而坐落在汕頭市區中山路的一座歷史悠久,以治學嚴謹聞名的名校——汕頭一中,其前身南強中學是由華英中學改名而成。而華英中學的創始人正是陳雨亭,他一生奮發經商,同時也積極熱心潮汕公益慈善事業。茅盾創作的長篇小說《子夜》中開絲廠的吳蓀甫家族的原型之一即陳雨亭。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晚清“潮汕第一富戶”陳雨亭

陳雨亭(1842-1905)原名陳承甲,又名陳潤澤,雨亭是晚清時期人們送給他的雅號,當時遠近的許多人都稱他為雨亭而不知其原名。他原籍海陽縣北廂都鳳山村(今潮州市湘橋區鳳山村),12歲隨父遷居澄海縣江都蓬州村(今汕頭市金平區浦鎮蓬洲村)。陳雨亭自幼聰穎,因家中貧困無法入學讀書,便向鄉鄰借書自修,勤學不輟,常到入夜還藉著月光或灶膛火光看書,所學除經史之外,雜覽不少,還自學英語。因他心懷鴻志,自16歲以後,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鬥和精心經營,終於發展成為晚清潮汕地區本土首屈一指的鉅商。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澄海縣江都蓬州村-今汕頭市金平區浦鎮蓬洲村

從當學徒到涉足南北港商業貿易

1858年,當陳雨亭16歲的時候,到汕頭埠源盛米店當學徒。經過四年的艱苦勞作和學習,他初知商業知識,便籌思向外發展。在友人的幫助下,他奔赴南洋一家潮州人開辦的商行當會計,由於他厚道勤敏,頗受東家的聲睞。兩年之後,陳雨亭因儉食省用,所得工資略有積蓄,經商才能也得到提高,便回到汕頭埠,與其兄陳承名、弟陳雁初在汕頭埠開設盛源米店,由其兄主管,而自己則遠涉遼寧省營口市,到原藉潮陽鹽汀鄉一鄭家開設的裕仁商行當會計,繼續積蓄資金和了解商情,以謀獨立開設商號。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至1865年,陳雨亭已擁有營口裕仁商行40%的股權。此時,他以銳敏的眼光,看到汕頭於1860年開埠以後,由於實行早期開放,港口貿易地位提升,海洋交通運輸迅速發展,從事南北港商業貿易大有前途。於是,他將營口的裕仁行改組為傭行,代客辦貨。同時,把汕頭埠的盛源米店擴張為進出口商行,租輪船轉運南北港貨物發售,並在營口增創裕盛源行,在上海創設盛源行分號,從此經營起南北港商業貿易。陳氏在營口、上海的商行,購進糧食、豆餅、麵粉、棉紗、棉布、豆類、酒類等貨物,租輪船運至汕頭,銷往潮汕、興梅、閩西南、贛南各地;在汕頭的盛源進出口商行,則購進土糖、陶瓷、刺繡、茶葉、柑桔、竹器等貨物,租輪船運銷上海、營口等地,獲利甚為豐厚。

致力建立陳氏的南北港商貿網絡

1878-1901年,是陳雨亭南北港商業貿易(亦稱運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他致力建立其中國沿海口岸的南北港商貿網絡。1878年,他在營口增設裕盛長行和裕盛增行,皆為銀號,以此作為匯兌和融資機構,並鑄銀元寶流通市場。此時,陳氏見自己在北方的事業已經穩固,乃南下返汕頭,繼續增設和精心經營其在沿海各口岸的南北港商業貿易,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如在煙臺創設裕盛和行,專營南北貨物的運銷;在上海增創仁盛行,以聯絡陳家的南北各行號,並作為轉運、匯兌的樞紐;在汕頭增創仁盛行、仁源行、裕仁盛行等,先後開張營業,以南北土特產和東南亞大米作為主要的運銷商品。這樣,陳雨亭把所經營的南北港商業貿易貫通起來,形成網絡,互相呼應。由於陳氏經營有方,舉凡商貿行情的調查瞭解和把握,員工的調遣,貨物的購進和租輪運銷,資金的調撥和匯兌,以及貨物的銷售等,皆運作自如,有條不紊,因而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陳氏因此成為晚清時期開拓我國沿海市場,潮汕經營南北港商業貿易的傑出代表人物。

陳氏還把部分資金投向房地產業,如在汕頭買進房產200多號,在原藉潮安鳳山村、居住地蓬州村以及營口等地,建造房屋和購入新屋多處,並在蓬州村購置園田數百畝。

據熟悉陳雨亭事業的人記述:“陳翁在清季擁有家資千餘萬兩”。因此,陳氏在晚清時期“享潮州第一富戶之譽”。

發跡後熱心潮汕多項公益慈善事業

陳雨亭經商致富之後,仍保持勤儉持家的優良作風。家中不用婢僕,洗掃庭院皆由其子女負責,並訓練子女紡織、製糖等,嚴格要求子女不染不良習俗。他常說:“與其花時間與金錢於惡俗而害子孫,莫若修橋造路撫尬孤寡以利眾。”由此,他對於潮汕地區各項公益慈善事業,熱心慷慨捐資,貢獻良多。


陳氏因受過少時家貧不能入學之苦,發跡之後很重視興學育才。1897年,他捐資在汕頭懷安街創辦華英學堂。1904年,又捐資20979大洋購買崎碌的沙園數十畝,興建汕頭市第一中學的前身華英中學堂。1900年,愛國志士丘逢甲在汕頭創辦嶺東同文學堂(校址在今外馬路第三小學),陳雨亭先後以他旗下的裕盛泰、裕盛增、裕盛長、裕盛源、仁盛等商行以及他私人的名義,共向該學堂捐獻辦學經費499兩銀,為當時汕頭埠捐助該學堂銀額最多的人士。陳氏還在家中設私塾,在鄉間鼓勵開辦民眾學校,並捐助經費和資產,使鄉間許多貧苦青少年得到入學的機會。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華英學堂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同文學堂

對於潮汕地區其他公益慈善事業,陳雨亭也多所捐助。如1902年汕頭福音醫院(汕頭市第二醫院前身)擴建時,他慷慨斥資6000大洋給予支持。當這所醫院擴建工程竣工時,陳氏被推舉為落成典禮主席,故當時許多人稱該醫院為“雨亭醫院”。陳氏轄下的商行各立慈善戶,每年獲利都必須撥出部分資金劃入此戶,專作善舉之用。他在居住地蓬洲村所購置產業,立戶名為“天濟公”,每年所得租金收入,也專作公益之用。其樂善好施的項目,包括修橋造路、助學、恤貧救災等。陳雨亭在潮汕各地修橋造路和建雨亭多處,故不少地方的鄉民皆稱他為“雨亭爺”,今安揭公路邊還保存他當年建造的水泥結構雨亭。他是汕頭同濟善堂的董事,曾多次向該善堂捐款。他還在蓬洲村屋門口全年向貧苦民眾施米,若逢荒年則辦米入口,以平價出售,深受災民讚揚。陳氏經商所及的營口、煙臺、上海等地,也有不少樂善好施的事蹟。


茅盾小說《子夜》人物原型,晚清潮汕首富|陳雨亭


1905年,陳雨亭因病逝世,享年63歲。陳氏子孫眾多,其中不少人在海內外商界頗有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