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托舉鹿城高質量發展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上,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土產業局局長安四虎介紹,通過科研團隊與企業集中力量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出亞微米尺寸夾雜物的稀土鋼製備技術,突破了稀土在鋼中進行規模化工業應用的技術瓶頸;開發出納米超光滑鈰基拋光液可控制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發出稀土硫化物著色劑,為我國高丰度輕稀土鑭、鈰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新途徑……

科技創新正改變著稀土之都“挖土賣土”的歷史。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由3年前的40%提高到85%,稀土新材料及終端產品比重已由3年前的20%提高到51.2%。

就此,包頭市科技局局長方立表示,“老工業基地包頭正處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話語權問題還比較突出,必須實施重大科技攻關和有效供給,為發展提供支撐,同時全力打造創新型城市和中西部科技創新高地。”瞄準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集中力量攻關,加快推動了包頭鋼鐵鋁業和裝備製造等支柱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近日,北重集團成功中標巴基斯坦吉航電站項目,實現了P92厚壁無縫鋼管首次出口,表明我國P91、P92鋼管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2009年,通過北重集團與清華大學等10多家院校企業協同攻關,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熱試車一次成功,打破國外重型擠壓技術壟斷,結束了國內電力等行業高端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此後,北重持續改進,P91、P92、WB36等高品質厚壁無縫鋼管產品相繼問世,國產化覆蓋率越來越高。同時在航空粉末高溫合金重型擠壓領域與美國和法國的兩家公司形成世界級“三足鼎立。”

“360工程”負責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雷丙旺介紹:“p92鋼管原來平均價格16萬一噸,有些單子賣到30多萬一噸。自我們能生產後,降到了5萬元以下。”

而在北方股份,國內首臺35噸級混合動力礦用車近日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掌握礦用車混合動力技術的國家。從過去的外國加工廠到後來自主對整車系統進行匹配,北方股份獲得20多項專利技術,覆蓋了從120噸到360噸電動輪車型,佔有了85%的國內市場和50%以上的國際市場。

在裝備製造領域,包頭市大力推廣應用三維工藝設計、工藝仿真、生產線仿真、虛擬現實工業智能、精密製造、綠色製造等先進製造技術,革新傳統工藝設計模式,大大縮短了工藝準備與生產準備週期,有效解決了300多項科研產品試製中出現的問題,實現了由製造階段工藝改進向設計階段並行協同的轉變。在高性能重型汽車、鐵路車輛、工程機械、特種鋼延伸加工、新能源汽車、風電裝備、煤機裝備領域開發了一批新產品,AT大功率變速箱、反恐防爆車等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了裝備製造產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提升了裝備製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在鋼鐵領域,圍繞新產品開發和工藝改進,僅包鋼2011年以來就實施研發項目400多項,開發新產品400多種,560多項專利被授權。新一代稀土鋼產品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研製出汽車用鋼、防爆裝甲鋼、軸承鋼等新產品。包頭市科技局副局長王菁非常樂觀:“稀土+降低了鋼材缺陷,使材料性能更穩定。這一原材料技術的突破將引發本領域顛覆性的革命。”

在鋁產品深加工方面,把做大高純鋁、做強A356、做優杆線和小品種作為主攻方向,實現電解鋁的材料化、合金化、高純化、功能化和輕量化,走出一條高端鋁合金產品的差異化研發、生產之路。

“圍繞‘卡脖子’技術,近幾年,包頭市加大投入力度,爭取專項資金,組織了上百項攻關項目。”王菁介紹,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引進中科院、浙江大學等新型研發機構,僅院士工作站就引進41家,為關鍵技術攻關起到決定性作用,走出落後地區利用科研院所助力轉型升級的路子。

目前僅稀土產業,包頭就建成和引進內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等10多家稀土應用研究機構,成立了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3家院士工作站,稀土研發人員增至400多人,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幾年來,實施近百個稀土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在航天航空、磁製冷、永磁電機、儲氫電池等領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應用產品;圍繞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等領域,組建產業化公司13家,轉化科技成果33項。

現在,全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6萬多人,佔自治區40%左右;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4家,佔自治區20%,今年將新增100戶;自治區級創新平臺166家,居自治區前列。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級科技孵化器、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創新平臺,不斷提升著綜合創新實力。

成果轉化是創新的關鍵環節。王菁說,我們吸引全國頂尖人才來包進行成果轉化,推動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通過央企組團、院校組團和國際組團,提高研發水平。“尤其是國際化對提升包頭乃至國家的研發水平意義重大!”

記者瞭解到,正在推進中的領先的金屬材料與裝備製造中歐聯合實驗室建設,充分利用俄羅斯、斯洛文尼亞、烏克蘭、法國、奧地利等國家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對稀土、鋼鐵、鋁、裝備製造等包頭支柱產業發揮重要提升作用。目前,僅高純稀土金屬製備及其在優質鋼、鋁等結構材料中的應用項目,就在國內10餘個品種鋼中進行了近4萬噸的工業化示範,效果顯著。

8月初,包頭市出臺“促進科技創新工作十條措施”,對創新主體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方立表示,“‘科十條’對支持創新打出組合拳,力度前所未有,必將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呂學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