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忌憚的一位中國人:「人間蒸發」了30年,祖國的驕傲

其實很多人默默地為祖國奉獻自己,他們心中裝著祖國,不為名,不為利,只是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人民的生活,他們是國家的脊樑,民族的英雄。

“若有人問我們如何評價這一生,我們會說,此生沒有虛度,我們的這一生都奉獻給國家、給核潛艇事業,我們僅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毛主席'一萬年也要造出核潛艇'的誓言,我們此生無悔!”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老先生仍舊壯懷激情的說道,老一輩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他們大公無私,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奉獻自己的所有,是大寫的人!

美國最忌憚的一位中國人:“人間蒸發”了30年,祖國的驕傲

黃旭華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船舶專家,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49年7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船舶製造專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參與完成的我國第一代核替艇研製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導彈核潛艇研製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總公司勞動模範。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獲評“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

1958年,時任中央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向國家提出研發核潛艇的計劃,當時的中國可謂面臨的形式十分嚴峻,剛成立的新中國一切都在鞏固政權的階段,國內經濟基礎薄弱,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去支持科技研究,同時遭到國外勢力嚴密的技術封鎖,想要獨立研發核潛艇,可想難度是多麼的大。

“最困難的還是國內缺乏相關的技術人才,當接到命令要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時候,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核潛艇是什麼!”黃旭華回憶當時的情況。

沒有知識只能從頭開始學。由於當時相關資料很少,很多要靠國外的相關報道來獲得,但是國外的信息真假難辨,“所以我們都要帶上三副'鏡子',先用'放大鏡'找線索,有了線索就用'顯微鏡'仔細看,遇到真假難辨的信息我們就用'照妖鏡'來甄別。”黃老先生打趣道。

在沒有外援、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黃旭華帶領團隊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用了8年的時間就攻克了反應堆技術、艇體線型設計、水下發射、水下通訊等七個核潛艇關鍵技術,成功造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比美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時間縮短近兩年,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圓滿地完成了黨和國家交待的艱鉅使命。

美國最忌憚的一位中國人:“人間蒸發”了30年,祖國的驕傲

下潛的深度,決定了核潛艇能否躲過對手的監視而成功攻擊目標。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長尾鯊號核潛艇就是在深潛試驗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難。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也要做深潛試驗。試驗之前,艇員心情很沉重,面臨著未知的生死,有人給家裡留了遺書,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風采》。總設計師黃旭華意識到了這種情緒的影響,在動員大會上他說: “我們下去是做試驗的,不是準備犧牲,我們要唱 '雄赳赳,氣昂昂'!”

美國最忌憚的一位中國人:“人間蒸發”了30年,祖國的驕傲

為了穩定軍心,黃旭華在和潛艇的官兵們開會時,大膽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決定。他的妻子李世英義無反顧的支持他“你是總設計師,你必須下去,必須對這一百多名官兵的生命負責!”

就這樣,時年62歲的黃旭華隨著核潛艇下潛至水下300米,黃旭華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並獲得成功,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1957年,黃旭華從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船舶製造專業畢業後來到北京工作,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感嘆道,沒想到這一來就“人間蒸發”了30年。

從接收研發核潛艇任務伊始,黃旭華堅守組織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單位、工作性質,隱姓埋名,當一輩子無名英雄。從1958年至1987年近30年間,他從未回過老家,連通訊地址也沒敢告訴家裡人,就連父親和二哥去世,也沒能回來奔喪。家裡人包括母親都頗有怨言。

美國最忌憚的一位中國人:“人間蒸發”了30年,祖國的驕傲

直到1987年,一篇報道核潛艇研製事蹟的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刊登出來後,儘管沒有透露黃旭華的名字,但高齡的母親還是從內文中一句話“他的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才知道了兒子的事情。

“俗話說忠孝兩難全,我覺得,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終有一天我的家人會諒解我,能夠理解我為國家所做的工作。”黃旭華說到動情處,不禁激動哽咽。

黃旭華先生踐行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作、無私奉獻”的核潛艇精神,而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向他,向與他一樣為國奉獻的人致敬。因為有他們在背後默默的付出,犧牲自己,祖國才能得以繁榮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