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命名的女性化现象,如即将登入的台风”玛莉亚”

台风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不过你切莫望文生义把“小芳”或“翠花”想象成淑女或村姑,也许这个好听的名字的主人却是一个生猛的女人。前阵子登陆的“海棠”就不是一朵娇美的鲜花,她的脾气大得吓人。还记得去年也有一个名字美丽得让人想入非非的台风造访过我国东南沿海,她就是“云娜”,其所到之处也是一片狼藉。用女性的名字来命名台风,是国际气象界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它受到广泛的指责却一直没有被制止。它的存在大概只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现代女性所受到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男性。

台风命名的女性化现象,如即将登入的台风”玛莉亚”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

  在有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命名的女性化现象,如即将登入的台风”玛莉亚”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 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有趣的是,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

  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台风)不再使用这个名字。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

个人认为:台风有点像女性。。。。女性的个性:

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带走了你惊人的财产和钞票。。。

所以以女性化的名字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