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學校的路沒有通車,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學校的教學樓後是退休工人開種的小塊地,老人們為防止有人偷盜他們的勞動成果,把大樹的虯曲枯枝插在地邊上,地旁的老樹落滿烏鴉、麻雀、布穀等自然生長的野鳥。學校周圍是棚戶區,居民自建的簡易小橋下,流著發臭的渾水,通往學校的路沒有通車,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這就是教師們上下班的必經之地和必由之路。

去往學校的路沒有通車,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小學坐落於獅腦山腳下,是為了解決20世紀80年代大量的礦工子女遷戶“有學上”而修建。學生來自真正的一線礦工家庭和“低保戶”,他們中獨生子女的很少,不到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的父母是雙職工的也很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和氛圍中,在全省基礎教育領域風姿綽約。

去往學校的路沒有通車,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學校先後被評為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學校、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先進學校、首批校本研修示範學校和陽泉市文明學校、科技示範學校等;

去往學校的路沒有通車,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整個校園書香瀰漫,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寫作逐步成為師生的生活方式,教育,是充滿希望的事業。曾幾何時,由於學校地處偏僻,條件艱苦,對教師缺乏基本的吸引力,一些有門路的教師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留在我校長期任教的可以說都是“平民教師”,並不是說留下的教師就不是好教師,但他們缺乏自信,總覺得比起在好學校任職的同學來是低人一等。刨樹刨根,留人留心。經過深思熟慮和整體規劃,我響亮提出了“學生受益,家長滿意,社會認可,同行羨慕”的辦學目標,以此來激勵教師,鼓舞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