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Linux應知道的十件事

安裝Linux應知道的十件事

Linux不是Windows,儘管它們也有相似之處,但你必須意識到,在你能舒舒服服的使用Linux 之前,可能得先學些處理事情的新方式。Linux是個UNIX的開源克隆版本,UNIX是個在DOS和Windows之前就已存在的健壯的多用戶操作系統(OS)。下列條款一般而言適用所有基於UNIX的*nix系統,如Linux和各種BSD發行版。鑑於本文之目的,假定它是各種Linux發行版。

下面是你應知道的十件事

1. 文件系統

和那些為每個盤建立一棵文件樹的操作系統不同,Linux的整個文件系統就是一棵巨大的樹結構。最頂部是/(Root根),所有文件夾、文件和驅動盤都是這個Root的分支。

例如,假定你有兩個硬盤驅動器(名為a和b),一個軟盤驅動器和一個CD-ROM。第一個硬盤上有兩個分區(名為a1和a2)。在Windows裡,其組織如下:

+ 硬盤a, 分區一(hda1): C盤

+ hda2: D盤

+ hdb1: E盤

+ 軟驅: A盤

+ 光驅: F盤

在Linux裡,你只有一個文件系統,而非上述Windows裡列出的五個。每個盤都被掛載到這個樹結構,操作起來與文件夾相仿。各個盤的組織如下:

+ hda1: / (our Root)

+ hda2: /home

+ hdb1: /home/user/music

+ 軟驅: /mnt/floppy

+ 光驅: /mnt/cdrom

我們的D盤和E盤都附加在C盤裡,因此無需回到頂部才能切換不同盤;這一切換動作和我們從一個文件夾進入另一個文件夾一致。對於軟驅和光驅也是如此,它們都作為這個文件系統的一部分加載在/mnt目錄下。實際上,這些盤幾乎可以加載在Linux系統的任意一處,這取決於安裝程序或用戶對 /etc/fstab文件的設定,該文件告知計算機把東西(譯註:驅動器,分區等等)加載至何處及如何處理它們。 See Figure A.

點擊在新窗口中瀏覽此圖片

2. 模塊化系統

想想Windows XP,Win2k,Win98,Win95和Apple OS X的內部構造吧。每個系統的內部組件構成不同,圖形界面也不一樣。如果你想要XP的Media Player、Win98裡的文件管理器、Win2k的穩定性和OS X的漂亮界面集於一身呢?在Linux裡,系統的每個方面都各自獨立,因此你可以混和搭配各個部分,來構建自己的"弗蘭肯斯坦"系統。你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軟件裡挑出自己想要的防火牆、多媒體播放器和文件管理器。

微軟"塔式"操作系統的方方面面都是互連和相互依賴的,與此不同,Linux系統則像個大市場:每件東西都為共同的利益一起工作,但是即便廠商(系統的獨立部分)被排除在外,該系統仍能運作。不需要多媒體播放器或文件管理器嗎?那就幹掉它!你的系統不會變成破塔一座。

這種模塊化便是如此眾多的Linux發行版(通常稱為distro)存在的原因。任何個人或公司都可以混和和搭配自認為最有用的程序,然後給這個合集取個響亮的名字。RedHat, Xandros, SimplyMEPIS和Suse就是幾個典型的發行版。

一些懶蟲使用一些大型發行版所提供的設置,不過會替換其中的程序。這便是Linux的風格,就長期而言,混和搭配的方式給用戶更多選擇。 DistroWatch.com目前羅列的Linux發行版超過350個。其中的許多發行版是為服務特定人群而定製的,但稍加調整都可以運行同一個程序。

程序可以替換,圖形用戶界面(GUI)也是如此。GUI可以為你提供一個現代操作系統的外觀式樣,包括鼠標、程序圖標和菜單等。任何Linux系統(對了,得是在真正的電腦上運行的,而非電話機上)都可以使用大量不同的GUI之一,正如它能運行多種web瀏覽器或不同的email客戶端程序。

想讓自己的系統看上去和Windows想象嗎?採用XP主題的FVWM即可。追求更快的速度?可以試試IceWM。想要更多功能?試試GNOME或KDE 把。上述這些GUI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它們都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用鼠標操作的界面。儘管這可能造成每個Linux屏幕不同,但它們在幕後都做著一樣的工作;多觀察觀察,就能體會到這一點。

3. 硬件、軟件及其之間的一切

自誕生起的短短几年裡,Linux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其歷史還不到Microsoft Windows的一半,但Linux卻更強大、更穩定,資源要求也低,在圖形界面上也堪與那個來自Redmond(譯註:微軟總部所在地)又昂貴又不穩定的OS媲美(若非更好的話)。

Linux 的一個不足是目前還未得到廠商的廣泛支持。譬如,如果你真的很喜歡QuickBooks,那麼抱歉,Linux上沒法直接運行該軟件。目前已有多個項目試圖讓Windows程序可在Linux中運行,比如Cross Over Office和Wine,但並不總是有效,要視Windows程序而定。除非軟件廠商決定將其程序移植到Linux上,否則你就無法在Linux上直接運行這些程序。

當然,也並非一無所有。可在Linux上直接運行的開源軟件多達15000個。由於這些程序(通常)是免費的,因此其質量參差不齊,不過大部分程序都寫的很棒,而且仍在不斷改進中。這些程序還能導入和導出非本地文件類型。GNUCash可以很好的讀取那些QuickBooks 文件, OpenOffice.org能讀取MSWord的*.doc文件。如果你不喜歡GNUCash,也別失望,還有其它功能類似的程序可免費取得。越來越多的軟件公司已開始發佈對應的Linux版本。

硬件的情況也差不多。正如你不能期望貨架上的每個硬件在蘋果機上都好使,Linux也是如此。大部分標準硬件工作完好;硬盤、內存、閃盤、主板、NIC和數碼相機在Linux下都沒什麼問題。稍新的、最新的硬件可能會有問題。除非硬件廠商自己提供Linux的支持,否則這些硬件工作所需的驅動程序就必須得由 Linux社區編寫,而這是由社區成員的業餘時間無償完成的。

由於硬件廠商通常直接與微軟合作以保證兼容性,而讓Linux志願者自行解決Linux上的硬件支持,因此和Windows支持相比,Linux總有些滯後。筆記本通常因其不標準的硬件而聲名狼借,哪怕要在Linux裡映射一個專有鍵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好消息是,正如軟件那樣,越來越多的公司看到了 Linux的未來,對Linux的硬件支持也不斷在改觀。

Linux 機器的硬件和軟件之間一切都由內核主宰。內核負責硬件和軟件的連接,每隔幾個禮拜就可以在Internet上獲取更新後的內核;現在的最新版本是 2.6.14。如果你的硬件目前未被支持,換一個更新的內核就有可能解決問題。當然,要自己安裝內核並非易事;這時,就輪到軟件包管理器出場了。

4. 軟件包管理器 - 讓程序安裝更簡單

在Linux 裡安裝程序有許多方法,但是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發行版自帶的包管理器(Package Manager PM)。PM可以確保安裝上所需的缺失文件(也稱為依賴包),以便程序正確運行。發行版的選擇常常歸結到自己喜歡的PM類型,不過只要你能找到對應發行版的軟件包,任何Linux軟件都可安裝成功。

這些PM通常都有程序的在線源,應用程序的安裝可以簡單到,只需在源裡搜索該程序,然後點擊安裝。在PM列表裡找不到IceWM或MPlayer?放心,總有辦法添加一個包含有所需軟件的新源。典型的PM包括:用於Debian及其衍生版本的 Synaptic(基於dpkg和Apt);RedHat及其衍生版本的Yum;SuSE及其衍生版本的YaST2;以及Gentoo的Emerge等。

5. 權限

Linux 支持多用戶,並將用戶分成組。用戶對自己的文件擁有讀、寫或執行(read,write,execute R/W/X)權限,以及改變這些權限的權限。由於Linux的設計目標是多用戶,因此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密碼,這樣可以限制別人對其文件的訪問。這些就是所謂的用戶權限。

每個用戶都屬於一個或多個組,用戶可以設置自己的文件/文件夾權限,可讓同組其它用戶讀取但不能寫這些文件,或其它 /R/W/X三項的組合。這就是組權限,比如Joe和Susan同屬Accounting組,那麼他們可以允許Accounting組成員訪問各自的文件,同時限制Sales組成員訪問自己的文件。

其它權限則可以允許或拒絕組外的任何人訪問這些文件。這些權限的存在是出於整個系統的安全,還有每個用戶的數據的安全。大部分家庭用戶只需保留文件的默認權限即可。

Root根用戶(不要和文件系統的/即根目錄混淆),如管理員,有權處置所有文件,是唯一能夠更改系統全局設置的用戶。根用戶擁有自己的密碼,用來進行系統維護。這一差別可以防止普通用戶在系統上安裝有害的間諜軟件,或刪除重要文件。

6. 主目錄

Windows 裡有“我的文檔”,但是那些不是文檔的文件又該放到哪兒呢?答案通常是Windows的桌面!Linux裡的桌面也可能搞的亂糟糟,不過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主目錄,通常位於/home/user。在主目錄裡,你可以存放文檔(/home/user/documents)、程序連接、音樂(/home/user/Music)或其它任何東西。我們可以在主目錄裡創建文件和文件夾,隨意進行組織或胡亂堆砌,就像在我們自己的家裡那樣。根據我們的權限設置,我們可以允許或拒絕任何其他用戶(Root用戶除外)訪問這些文件。

7. 默認安裝有區別

不同的 Linux發行版之間有一些區別,比如某些文件的存放位置或某些缺省程序的名字等。知道RedHat和SuSE 的文件系統可能有些區別就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大部分用戶無需知道那些區別的細節,但是應當知道其內部文件系統可能有些微不同。在尋求幫助時,務必讓人家知道自己運行的發佈版。如果使用系統時未遇到麻煩或者自己也不想區設置複雜的幕後操作,那就別為此費太多心思。

8. 命令行界面(CLI)或"如何運行"

在類似開始(譯註: Windows裡的那個Start菜單)的菜單裡,xterm程序(也稱控制檯)可以啟動一個終端,和DOS窗口有點相近,但實際上它比DOS出現更早,功能也更強大。這就是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是我們喜歡的OS之源頭,每個Linux發行版裡都有。在此我們不會深入細節,那得寫上好幾本書,總之CLI是個很有用的工具,查找/解決計算機系統故障時常要用到它。如果你在Internet上尋求幫助,而有人要你運行lspci,實際上是要你啟動xterm,輸入lspci,敲入回車鍵,然後提供給他們屏幕上的輸出。

當你啟動xterm時,你通常是個權限受限的普通用戶。要在xterm裡進入Root用戶模式(參考上面的權限),只需鍵入su [回車鍵],然後輸入Root密碼 [回車鍵]。現在你便擁有了大量權利,可要與人為善啊。Root用戶可以破壞任何人的數據,包括Linux運行所需的系統文件。退出xterm或su模式,可輸入exit [回車鍵]。

9. Ctrl-alt-escape

鍵入Ctrl-alt- escape組合鍵會將你的鼠標變成一個X骷髏頭或其它不吉利的鼠標箭頭。在該模式中,只要點擊一個有問題或凍結的應用程序,便可將其殺死(kill)。這和Windows任務管理器裡的結束進程類似,不過要謹慎使用。如果你不想殺死任何程序,鍵入Esc鍵可退出kill模式。如果在上述模式中,點錯了程序(包括桌面GUI),可能造成嚴重的麻煩。

10. 與Internet為友!

許多發行版本都有用戶論壇,裡頭遍佈著問題、答案和技巧。LinuxQuestions.org 是個提供Linux知識和幫助的綜合性網站,相當不錯。在論壇上發帖提問之前,務必先在網絡(如LQ和Google)上搜索一下自己的問題,避免重複提問那些可能已解決的問題。此外,還要查看一下自己找到的答案的回答時間,因為在快速變化的開源軟件世界裡,那些老舊的答案可能不再適用。提問時,儘可能提供足夠有效的系統相關信息,例如:

* 處理器類型(Intel、AMD還是Apple PPC?)

* 使用的發行版(SuSE?Debian?)

* 使用哪個軟件遇到問題

* 其它相關信息

在過去幾年裡,Linux和其它開源軟件有了快速飛躍的發展,但是對於來自閉源的Windows世界的用戶而言,Linux的內部工作機制可能相當陌生。一個開放的頭腦和樂於分享知識的意願有助於Linux社區的發展,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