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賠錢」的創始人:想辦法不賺錢還匿名捐款,現做到世界第一

1990年開始是內存行業的發展元年,而在2010年以後,則是內存芯片的爆發期。其中因為PC對內存要求越來越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智能手機,內存吞吐也要求越來越高。而基於本文,就講述一下,有一個經營理念與其他人不同的創始人,在這個對技術要求高,而又難以掌握的內存行業,始終堅持自己的公司先“賠錢”的理念,把公司一步一步做到行業首位,值得一提的是,還秉承著不上市的原則。

最會“賠錢”的創始人:想辦法不賺錢還匿名捐款,現做到世界第一

1987年秋天,金士頓成立,孫大衛在電路板的印刷上開始了第一次技術深究

在1987年--1989年,3年的時間,金士頓因為其一:SIMM的技術專利在內存擴展行業佔據了技術地位,其二:而又在一年度的行業測評中,抽樣產品獲得了100%的質量保證而聞名。而後也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1998年,金士頓剛剛接到一筆大單子,是1000片內存電路板,而不單單是在內存板上做焊接加工,而這個時候金士頓公司的經營還比較困難,創辦公司以來還沒有實現盈利,一般人就會趕緊加工這一筆單子,把服務和質量做好,然後賺一筆錢之後慢慢地把公司做大,但是孫大衛想的更深一步。

最會“賠錢”的創始人:想辦法不賺錢還匿名捐款,現做到世界第一

這一筆單子不賺供應商的錢,這個決定遭到了聯合創始人杜紀川的反對,但是最終被孫大衛說服。1000片單子,除去成本(說是除去成本,其實他自己的人力成本投入沒有算進去),最終以一分錢不賺做好了這個單子,給客戶了良品率在99%的成品。要知道這個良品率在當時是非常高的,客戶非常滿意,接下來的路就相對順利。有讀者就要問,如果這一次低價,那麼下一次再想高價賺錢就很難了吧?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督促著孫大衛,把內存芯片的技術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成本一次又一次降低。

最會“賠錢”的創始人:想辦法不賺錢還匿名捐款,現做到世界第一

第二次是:因為內存行業的特殊性,2000年-2010年之間內存價格波動很大,而金士頓卻在這幾年做到全球第一

舉個例子:內存條的一批生產週期是2個月,往往金士頓在接到訂單的時候DRAM的一個單芯片價格是128,而金士頓給經銷商的價格是140元,到了用戶手上就是160的價位。而有時候,在生產過程中,DRAM的價格可能就直接下降到了118,這個時候往往價格沒有這麼快反映到用戶那裡,用戶的價格還是140。

而金士頓給經銷商的合同是140,所以依然按照140的價格給經銷商,但是會有一個月底結算,在月底是時候,金士頓經過月度財報,再折返給供應商10元,久而久之,這樣經銷商都願意買金士頓的內存,風險也小一些。

最會“賠錢”的創始人:想辦法不賺錢還匿名捐款,現做到世界第一

第三次是陰錯陽差的,金士頓對員工大方和金士頓對外的捐款

金士頓的理念就是不控制預算,有人情味,這個大家都知道。然後鮮有人傳的是,金士頓曾經有一次捐款了1億元,而且是匿名捐款。但是因為這次匿名捐款,被人誤會,會不會是一場計謀,最後金士頓澄清了是自己捐的,才免除人們的猜想。而後的駭客神條更是成為了DDR4的標杆。

在2016年金士頓的年度營收是50.36億美元,佔到了所有內存行業72.56%的份額,而到了2017年,金士頓營收達到了80.36億美元,市場佔比在68.54%。穩定在70%左右的份額,正是因為善於“省錢”,而做到了行業最賺錢的,還做到了全球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