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相」:花錢或不花錢,值得或不值得?


“現相”:花錢或不花錢,值得或不值得?


人生無非就是用時間換錢和花錢沒時間,太多人把時間花在如何不花錢而用時間去換的研究上,而這也是很多人最大的瓶頸。時間是單行線,過去了就沒了,而錢花了還能賺。——《時間的成本》

這是我在一本叫《格局逆襲》的書上看到的一段有趣的話,在過去,我就是那個“把時間花在如何不花錢而用時間去換的研究上”的大多人中的一個。

甚至,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有這樣一個思維:“省錢不就是賺錢嗎?積少成多,我就是有錢人啦,這不就是賺錢了嘛。別人要花錢的,而我不花錢就是賺錢,於是,只要我花時間去研究怎麼不花錢,那我不是賺錢了嗎?”

為此,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為我這個“發現”感到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聰明。

但是,後來我看了一下自己近幾年的賬單,當然是和之前還沒有這種思維的賬單相比,結果發現一個讓我有點接受不了卻又慢慢能夠理解的現實:

現實就是,我並沒有省下錢,我也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至於存錢更是不存在的事實。

經過這麼一看,我還發現我賺的錢竟然比之前還少了,簡單的說是我花的錢更少了,我收入似乎也更少了?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我在想。

細細一想,我好像發現了端倪,由於我一直以來貫徹這樣的思想所以很多東西我都沒買,然後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玩遊戲,去看海,去爬山,去看書什麼的了。

更重要的是,因為經濟狀態突然的轉變,我的經濟狀況不再那麼緊張,再加上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多麼有賺錢欲的人,所以,我一直過得很安逸,而這就是我收入減少的原因了。

相反,之前因為經濟狀況一直不好,而我就會想著不斷的賺錢來維持平衡,最終自然是錢花的多,當然也賺得多。

所以,經過這麼一想,我突然想到一個更現實的問題,也許,這是個真理,我就隨便說說,你可以當真——錢多,並不是因為你有多會省錢,或者你有多會“佔便宜”,而是你得去賺錢,得學會花錢(花錢,一方面是該省的省,該花的花,也可以理解為“理財”)。

當然,這話說的有點粗了,舉個例子,假如你的工資只有3000塊錢,除去房租800,除去生活日常開支1200,在減去偶爾下下館子,偶爾買買書400,那其實剩下的也就只有600而已。

如果,你再認真你一點,你會去兼職,你會去嘗試更多的賺錢的方法,然後你的工資變成了4000+,那麼你的這些開支減去,那剩下的自然就多了。

當然,有人說這也不對,畢竟你的收入增長了,那麼相應的你的開銷也會變大的,比如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選擇更好的更貴的更符合自己口味的餐廳去吃更多次了。

當然,不排除這麼一種現象,但是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你的選擇餘地更多了,最起碼你可以選擇和以前一樣的生活,存更多的錢,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以及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

因為穩定背後可能說明你的價值也是相對穩定的,而你的收入在提升,必定是你的價值正在一步步的被人們所認可,所利用,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所以,隨即,我又想到,“付費紀元”為何遲遲沒有到來,是否也和我們的思維有關呢?

理由是我們總是想著“免費”得到一切,總是喜歡花時間去研究怎麼不花錢,而忘了花時間怎麼讓自己去賺更多的錢,更忘了,如果自己真的用得著這個“福利”,那麼只要自己稍微多提升一下自己的實力,那完全可以不必要浪費這個時間去研究怎麼不花錢的。

所以,我說,這也許就是我們“付費紀元”遲遲不來的原因吧,大多數人都習慣了免費,並且願意花大量時間去研究怎麼能夠不花費而享受這些。

最後,好像很多人都迷失在了路上,忘記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也忘了自己研究也是花時間的,更忘了我們的時間是可以用來賺錢的。

所以,為了免費,最終時間和錢財和精力,“三大皆空”,對於這個結果,我覺得反而是那個“免費”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真正的損失遠比花錢去買這個“享受”損失更大。

所以,我建議還是多花時間去琢磨怎麼提升自己,怎麼讓自己增值,怎麼讓自己更配得上這些,而不是想著怎麼“不勞而獲”,想著怎麼花時間去研究不花錢,因為這真的不值得。

仔細想想,如果這種習慣一直不改變,將會造成怎樣的損失呢?如果這種習慣不去改變,那麼這種思維就會一直在腦海裡,那我們也就會想著怎麼鑽空子,以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這種能用錢輕易就獲取的“資源”上,而留給我們享受資源的時間就會更少。畢竟,時間是恆定的,過去了就沒了。

再者,年輕的時候自然有精力去琢磨,一些小事也尚且可以如此做,但一旦時間緊迫有急需的時候,這個習慣就致命了。簡單說,這可能會壞了大事,於長遠來說,這是得不償失。換個話說,如果一件事情明明可以用錢去處理,你卻想著不花錢,結果自己去做,耽誤的可是大家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還不是這個領域的人,那麼你耽誤的也許是比錢更多的錢的機會,以及你的時間,大家的時間,甚至整個團隊的時間,忘更壞的說,更致命的還是那種心裡的落差,這可能會遲遲的影響情緒,影響你自信,影響你的判斷,影響客戶對你們公司的印象,影響你們的品牌等等,這太不值當了。

還有,在這種心態下,我們必定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來研究怎麼獲取,而這種獲取的方式又總是比花錢直接獲取來的緩慢,這也就意味著,別人可能都已經享受完了這個“福利”,並且藉著這個契機衍生出了更多賺錢的方法,而我們呢?如果這樣的想法走下去,只能一直跟在別人背後。落後就要捱打,現實可能更殘酷,可能會直接出局,被淘汰。

所以,回過頭想想,為了點小錢,毀了人生的大機遇,為了不花錢,放棄了成長、增值、賺錢,為了節省這麼一點開支,讓自己那麼累還吃力不討好,這真的值得嗎?

所以,有時候,還真的應該試著改變一下,比如多重視自己的時間,比如衡量價值的時候多想想長遠,比如看到“免費”,看到“誘惑”的時候,多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盲目的去追求,然後一直活在“追別人”的焦慮中。

最後,我想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能花錢解決的事情儘量花錢去辦,還有就是把自己的事情辦的漂亮點(這樣你就是專業的人了,自然錢也會到你的手裡),最關鍵的是多賺錢,這很重要,非常重要(絕大部分的自由都是需要用錢去換取的,最怕的是你空有時間卻什麼地方也不能去,最怕的是你身體健康卻什麼享受都不能去體驗,最怕的是在生老病死麵前你只能祈禱他們遠離,而歸結原因是因為沒錢,再就是懶)。


易謬

2018年09月於廈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