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死對清朝滅亡有多大影響?

麥園居士


個人覺得,影響是決定性的,毀滅性的。

清朝之所以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還能延續50多年,幾乎全靠慈禧撐著。

太平天國一鬧起來,清軍玩不轉了,只好默許地方自辦團練,這一練,練出了一大堆地方勢力來,靠著鎮壓太平軍起家了。不少人還從外國人那兒買洋槍洋炮,甚至自己開始仿製,這才有了後面的洋務運動。



都說洋務運動給清朝續命,其實續命的同時也在折壽。推進洋務運動的幾乎都是各地的地方大員,作為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基本上波瀾不驚。人家自己搞著鐵廠、船廠、槍炮廠、煤礦,還養著武裝起洋槍洋炮的軍隊,誰還鳥你清政府這麼一個只養清流腐儒的空殼子?

幸好清廷還有慈禧太后這麼個能鎮得住場子的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這些人牛不牛?牛!但只要一提到咱老太后,一個個都畢恭畢敬,噤若寒蟬。為啥?

因為她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啊,實話說她不如男人有學問,但倭仁、翁同龢有學問,那又有啥用?女人掌家,靠的是兩樣,一是實際,二是算計。

啥叫實際?能看得到錢就是實際,否則就是虛的。今天總有男同胞抱怨說,現在的女人太實際了,非要有房有車,其實不是啊,自古都是這樣。

比如,洋務運動要不要搞,保守派和洋務派都有自己的道理,誰拍板?慈禧心想,你說這些華夷、義利的我迷糊,但國庫裡沒錢了是實實在在的,得賺錢,得不讓洋人欺負,怎麼辦?機器工業幹起來唄!



所以,後來那些洋務派都打心眼裡服慈禧,擁戴慈禧,因為慈禧同意搞洋務,這就是他們的總後臺啊,要不然他們哪能說得過那群老憤青呢?再說,洋務一搞,地方官們也都能多摟點錢了,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算計。慈禧是給了他們機會摟錢,還實現了裂土為督撫的小目標,但也暗中算計著他們呢。她清楚地知道這群督撫不是鐵板一塊,誰跟誰關係好,誰跟誰有過節,她都門兒清。更何況她還養著清流呢,你們不是摟錢嗎?摟吧摟吧,說不準哪天我使個眼色,某個清流就能發動起一大群門生故舊參你一本,你這讓我很為難吶!

就靠著這兩條,慈禧一路控制著這群厲害的角色們走過了漫長的40多年。中間搞義和團她差點折了,因為幾個東南總督巡撫互保,弄得她灰頭土臉,但幸好她又趁機提拔上來幾個,像岑春煊、瞿鴻機之類,還提拔了一些年輕留過洋的皇族,跟最具野心的袁世凱抗衡著,才一直沒出事。



如果以慈禧對局勢的把控力,清朝繼續存活下去還是很有希望的只可惜她1908年就死了,而清朝在她死後不久也死了。如果她能多活些年的話,立憲肯定會繼續進行,皇族內閣這種要命的東西也不會有,袁世凱也會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地方上那些首鼠兩端的督撫們也掀不起什麼浪來。

說不準,中國真的能更穩妥地推進立憲,有一個雖說不上是波瀾壯闊,但一定是很穩定平和的未來。


達摩說


慈禧儘管後世名聲不佳,在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等晚清的重大政治事件上,其決策是頗為人詬病的。

但慈禧的死,確確實實是歷史給予清廷的致命一擊。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原因在於慈禧的政治才能政治嗅覺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慈禧的政治才能主要體現在平衡術玩的賊溜,是真正的大師。如果參加奧運會,平衡木冠軍估計是沒跑的。

慈禧的平衡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平衡制衡掌握得極好:

一、內外廷的平衡掌握得極好

所謂內外廷的平衡,其實就是歷朝歷代所說的宦官干政與文官集團之間的平衡。

在中國的朝代更替之際,太監,或稱宦官,閹司的身影始終若隱若現。比如東漢,閹黨和外戚的爭權奪利是東漢潰敗的重要原因,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亂直接導致了東漢的滅亡;唐末的宦官甚至到了可以隨意廢立皇帝的地步,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當時唐朝最有戰鬥力的軍隊,神策軍;至於明,由於東廠西廠錦衣衛的存在,明的大太監更是層出不窮。

儘管太監中也有一些名聲不錯的,比如唐的高力士,明末王成恩,近來有翻案趨勢的魏忠賢,但整體名聲是比較糟糕的,畢竟閹人,不男不女,所以清廷一開始定下鐵律,太監後宮不許干政。

但到了慈禧,這一切都被打破。慈禧自己就是牝雞司晨;大太監先有安德海,後有李蓮英。總體而言,慈禧對於內外廷的平衡掌握得非常好。前期大太監安德海曾經恃寵而驕,但很快被山東巡撫丁寶禎以太監擅自出京有違祖製為由砍了,後來的李蓮英就收斂多了,始終只聽說李蓮英貪財,但你真說他幹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壞事,你還是說不上來的。

原因何在?因為慈禧天分極高,她很快明白了其中真正的訣竅:安德海已經開始干政。這是觸犯文官集團利益的。丁寶禎敢殺安德海,實際上是文官集團發出的警告,不能把手伸出內廷。所以儘管丁寶禎這一巴掌絲毫不給老佛爺面子,但慈禧不僅表彰了丁寶禎,而且開始約束李蓮英,管好內廷,做好傳聲筒,不干預朝政。

這是慈禧的第一重平衡術,內外廷的平衡。

二、滿漢平衡掌握得極好

以滿制漢,滿蒙聯姻,是清的國策。

慈禧是嚴格執行這一國策的。

軍機處的領班始終是滿人,其中恭親王奕忻,後期的端郡王載漪、慶親王奕洭、寶鋆、文慶等都在中央機樞之地掌握了關鍵權力,針對迅猛崛起的曾左李各系人馬做了有效的制衡。地方上的實力人物官文等更是有效制約了曾左李各系人馬。

軍事上,當八旗綠營被太平軍打得七零八落,實力蕩然無存的時候,慈禧迅速扶植了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軍,依然能夠有效制約湘軍淮軍楚軍等各系人馬。

只是,當僧王一敗於八里橋,再敗於高樓寨,滿蒙八旗的力量徹底消失,這條以滿制漢,滿蒙聯姻的國策在軍事層面是徹底破產了。

但很快,慈禧找到了新的平衡術。

三、派系分化和制衡的平衡術掌握得極好

實際上,僧王死後,慈禧找到了新的八旗軍事新星,即本隸屬於湘軍旗下的多隆阿。但可惜的是,多隆阿藉故脫離湘軍,北上陝甘平亂的多隆阿卻死於叛軍之手,本寄望於多隆阿的慈禧不免大失所望。

所以,多隆阿不是慈禧需要的答案。

慈禧的答案是分化瓦解曾左李。曾左李真要抱成一團,那就不是後來李鴻章所導演的東南互保那麼簡單,端掉同治光緒的龍床,幹翻慈禧的鳳攆是分分鐘的事。

所以,清廷先是支持左宗棠獨立帶領楚軍掃平閩浙,自立門戶;隨後又大力扶持李鴻章組建淮軍,三足鼎立。

這些,雖然前期有咸豐肅順的功勞,但將這種平衡術玩到極致的,卻是慈禧。

而且慈禧懂得不斷調整各派力量的平衡。當左宗棠逝世,慈禧開始扶植張之洞;當李鴻章力量過大,慈禧又讓帝黨一脈的翁同闔掌管戶部,掐住李鴻章的脖子,這些都是這女人政治手腕的體現。

除了平衡術玩的溜,慈禧雖然保守,但在大事上還是拎得清的。典型的比如對洋務運動的支持;決策出兵新疆,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等等。

當然,我這不是為慈禧開脫,畢竟她所有的目的都是保住愛新覺羅家族的權力。但她的手段確實非常高明,總體可控。

當然,這種制衡不是沒有副作用。比如利用帝黨的翁同闔制約李鴻章,卻玩脫了。翁同闔一方面討厭李鴻章,二自視同治光緒帝師,想的是光緒親政,不懂得同仇敵愾,坑死了李鴻章,坑死了北洋水師,也坑殺了滿清的國運。

但慈禧一死,這種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她的繼承人沒選好,前面的大阿哥溥雋因為義和團而被流放,後來上臺的溥儀才三歲,攝政王載灃一上來就逼退袁世凱,又掌控不了局面,只能灰溜溜請袁世凱回朝;然後,搞立憲,這幫人又搞出個皇族內閣,徹底破壞了派系平衡。當時的力量是地方實力派漢族督撫和洋務派的力量已經非常雄厚,卻讓一幫草包皇族出來摘桃子。這是嫌死得不夠快?

慈禧一死,也就帶走了滿清最後一絲國運,日薄西山,不亡也得亡啦。



江上一峰青


如果慈禧太后不是在1908年11月15日病逝的話,或許清王朝的歷史乃至後來的歷史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寫。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繼死亡對於清王朝走向滅亡是有莫大之影響的。

慈禧太后的死對清王朝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朝野失去了一位共主,統治秩序因為共主的離逝而走向崩潰直至最終崩盤。慈禧太后生前,特別是庚子國變之後,慈禧太后迴鑾北京,朝野之中的政治力量重新洗牌,形成了以袁世凱、奕劻為一方,張之洞、瞿鴻機為一方等數個政治集團,慈禧太后對各派政治勢力之間實行的是分而制之的策略,即用一派,拉一派,從來不把權力集中於某一個集團。比如1907年發生的“丁未政潮”就是慈禧太后利用政治手段對各方勢力之間進行一次重新的權力洗牌。

不過慈禧太后病逝之後,清廷的共主不存在了,所以各派之間的矛盾就再度緊張起來。因為“丁未政潮”後,朝野當中牽制袁世凱、奕劻集團的漢臣勢力已經不復存在,所以慈禧太后就開始讓一些滿族親貴進入權力中樞。比如鐵良、載灃等人就是這樣進入中樞權力機關的。不過這些滿族親貴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在慈禧太后還活著的時候尚能維持一定的牽制和制衡作用,慈禧太后一死,這些親貴就立刻失去了政治方向和政治策略,所以最終導致和袁世凱等漢臣之間的矛盾激化。因而才有後來的清王朝滅亡。

慈禧太后去世後,皇室內部也出現了紛爭,有學者統計清王朝最後三年,皇室內部至少存在過七派政治勢力。皇室的內爭也是導致清王朝迅速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而在慈禧太后掌權時期是不存在這樣的哦情況的。


青年史學家


慈禧太后的死,對滿清影響,兩句夠了!

1、對滿清權貴,影響巨大!老船長死了!

2、對滿清滅亡,影響甚微!一艘大破船!

慈禧太后手中的大清,已經是一艘老態龍鍾的巨輪。千瘡百孔!破爛不堪!風雨飄搖!在這艘破船上,水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恭親王奕忻等等,在吃力的划動著大清這艘268歲的破巨輪,緩慢行進。船頭,矗立著一個滄桑老船長,在時代的巨大風浪裡,看不清航向,硬撐著行將就木的大清王朝……


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最後的幻想,治標不治本!君主立憲?皇權勳貴最後的妥協,換湯不換藥!鴉片戰爭?天朝上國最後的遮羞布,讓槍炮轟得粉碎!辛丑條約?南京條約?臺灣條約?……在苟延殘喘的談判桌上,大清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

賣國也賣了,捱打也捱了,諂媚也諂了,大清王朝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幹得如姘婦一般嬌聲爹氣、百般迎合!我中華民族的血性,被滿清盡殿口稱奴才的奴化馴養下,壓制成一條條奴狗。

廟堂之上,堂堂三公九卿,居然滿口稱奴!江湖之中,芸芸販夫走卒,亦要呼奴為爺!剃髮易服,文字冤獄,嘉定三屠,呂留良案,閉關鎖國,與世界嚴重脫軌……268年滿清統治,奴化國民之甚,令人髮指!以致國民麻木不仁,猶如魯迅筆下鬼相!


大清慈禧太后一死,對於滿清權貴,震動巨大!權貴沒了定海神針,制衡局面被打破了,權力面臨大洗牌!滿清社會上層權貴,各派牛鬼蛇神,必然甚囂塵上!狗狗相咬!

維持權貴們平衡的保護傘,沒了!管束權貴們秩序的分肉人,沒了!弱狗心驚膽戰、嗷嗷狂吠,袁世凱你狼子野心!強狗他口爭食、面色狡黠,爺要搭上共和這班車!少廢話,北洋軍閥乃爺的保安隊!你奈我何?

權力地震,人事地震,清庭地震!紫禁城內,權貴群魔亂舞!紫禁城外,百姓炊煙照舊!你們誰要掌權,誰在製造輿論,誰又煽動民意,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還是要過日子!天下興亡多少事,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驕奢淫逸的慈禧太后,榨乾百姓血的吸血鬼,腐朽墮落的權貴階層,貪汙成風的官僚體系……清朝上下已經爛到了骨子裡,從瓜皮爛到了瓜瓤,縱然康熙、乾隆復活,也救不活大清滅亡!放眼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在滾滾歷史大勢的巨大車輪下,慈禧太渺小了,一頑固老嫗罷了,死與不死,對滿清王朝滅亡的影響,微乎其微了!

我反倒認為:明君要看是否適合於時代,否則明君比昏君毒害國家更大。有的時候一個朝代明君太多了,反而是壞事。縱觀清朝統治268年共歷12帝,幾無昏君。如果清朝能多出幾個昏君,也許我們早就進入近現代了,何至於落後西方那麼多年?又何止於受這百年恥辱?

關注“峰子奇觀”,一起聊聊歷史那些事兒。

峰子奇觀


現在很多人都在肯定慈禧的能力,但是作為一個賣國的人為什麼那麼多人再給他洗白呢?想想在慈禧掌權的幾十年裡,中國遭受了多少凌辱,損失了多少土地,白銀等等,當然中國在近代被人欺負凌辱也不是說一個慈禧造成的,但是她是最直接的,也是影響最大的一個人。

清王朝的滅亡不是一個慈禧在不在就能改變的了的。慈禧的能力確實有的,但是她的能力全部用到了鎮壓國內,而不是和外國人打。

清王朝滅亡前幾年確實有太多的人物死了,不光是慈禧在1908年死了,慈禧在死的前一頭還把光緒毒死了,李鴻章在1901年就死了,很多人吧李鴻章當做賣國賊,其實如果不是李鴻章,大清可能真的早完了,或者說損失的更多。榮祿1903年死了,張之洞也在1909年就死了,這個時候大清還有什麼人可以用呢,這些人一死,能夠調和滿漢之間的人也就沒有了,國內的形式更加複雜了。大清滅亡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其實這個時候不管是誰在都很難阻擋大清的滅亡了。這個時候只要是有一個人站出來振臂一呼,到處都是反對的人站出來了,大清的那些能臣也都沒有了,也不能阻擋像袁世凱這些人的崛起了,這些人對於大清就是最大的威脅。所以在武昌起義之後,全國很多身份都宣佈獨立,不再受清王朝的統治,在袁世凱的威脅之下,溥儀也不得不退位了。


小伍講歷史


你是否知道這一幕:

01

1908年11月15日,北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慈禧太后在西苑中南海儀鑾殿去世了。這個通過垂簾聽政,專權大清朝政33年之久的老佛爺。這個專橫跋扈,禍國殃民,在中國近代史上充滿爭議的女人,74歲這年終於離開大清的權力中心,撒手人寰。

如同她生前竭盡奢華一樣,慈禧死後的葬禮竟然籌備了一年之久。1909年11月9日才舉行奉安大典,將她的棺槨送往河北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入葬。

北京到清東陵的路,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慈禧去世時,這條道路已經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二百四十里的路程還是走了整整五天。直到11月15日,才將慈禧下葬定東陵。

當年的葬禮十分豪華隆重,出殯之時,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傾巢出動。在北京的外國人也都參加了,並且對於其中的過程做過詳盡的描述。

不過,京城百姓卻沒有這個眼福,因為當時為防止百姓們圍觀,所有的路口都禁止通行並用藍布遮擋起來……

然而……

02

那天,京城的上空充滿陰霾,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出發了。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一隊舉止莊重整齊,身穿現代新式軍裝、手持長矛的騎兵。緊隨其後的是排著縱隊,手牽矮馬的差役。

再往後面就是慈禧的靈柩,被一群身穿紅色綢緞衣服,帽子上插著黃色羽毛的轎伕簇擁著。他們人數有數百名之多,一路上輪換著抬行那巨大的棺材。

在靈柩陣列的後面有兩隊騎兵護衛在側,一隊騎兵手拿繫著紅色長條旗的長矛,另一隊身穿鑲紅邊灰色軍服的騎兵手持長槍。走在護衛騎兵之後的,是一排排穿著紅衣服的差役,他們舉著綠、紅、紫、黃等各種顏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綢緞條幅。

如此豪華而龐大的場面,讓現場觀摩的外國人目瞪口呆,他們感慨:“那些舉著旌旗的僕役行列沒完沒了,似乎他們把皇宮裡的旌旗全部搬出來給已故太后送葬了。”

慈禧太后那方形的龐大靈柩用一塊很寬的織錦罩起來,上面還頂著一個巨大的金球。一百多個轎伕用長長的竹槓抬著靈柩,非常緩慢地向前挪動。靈柩高高地聳立在他們的頭頂上方,顯示出威嚴和莊重。初升的太陽照在靈柩上,將黃色綢緞變得就像燃燒著的火焰。

在浩浩蕩蕩的葬禮沿途,還出現了詭異而令人驚悚的一幕。那是大批如同真人大小的紙人陣列,遠遠看去,簡直分辨不出真假。

中國祭奠死人有焚燒紙製冥器的風俗,如今的清明節在各地的墓地,更是能看到有紙糊的豪華別墅、寶馬汽車,甚至紙糊的小姐出售。雖說是烏煙瘴氣,那也是在老祖宗風俗習慣基礎上的與時俱進。

早在三個月前,清宮中就已經焚燒過大量用紙糊的冥器。各種做工精巧逼真,惟妙惟肖的鐘表、梳妝檯、煙桿,這些都是老佛爺身前的心愛之物。還有一大群紙糊的太監,他們將在陰間繼續伺候主子。

葬禮現場的紙人排列整齊,陣容強大,空前絕後,歎為觀止。紙人們個個面帶詭異的微笑,如同殭屍一般。

陣列中有身穿清朝官服作行走狀的各級官員,有手持兵器騎在紙糊馬匹上的將軍。還有大批身穿洋式軍服,排列成隊的新軍士兵,他們有的手持軍號,有的肩負洋槍。被派到陰曹地府去打前站,當然還是裝備精良的新軍戰鬥力更強。

許多外國人來到葬禮現場觀看。外務部的官員專門在東直門外的一個小土丘上,為各國公使館提出的在京人員搭建了一個帶頂棚的看臺。洋人須有公使館發放的入場券才能進入觀看。

在東直門內,還有一個單獨的亭子,這是為各國外交官和尊貴的商人們,以及新聞界記者們所搭建的。

當時有一名荷蘭人在慈禧太后葬禮現場拍攝了數十張照片,留下了流傳至今,彌足珍貴的影像資料。要知道那時的照相機可是新鮮玩意,擁有相機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正是這些照片,讓我們得以瞭解當年葬禮的盛況。

03

可是卻也有人因為拍攝慈禧葬禮照片而鋃鐺入獄,甚至有朝廷大員為此丟掉了官職。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慈禧入葬偷拍事件。

慈禧老佛爺的奉安大典,讓直隸總督端方十分上心,因為這件大事是在他的轄區內進行。說起這個端方,也是清末值得一提的人物,他被認為是中國新式教育的創始人之一。

端方,人如其名

端方受到光緒皇帝青睞,在戊戌變法中,他被任命為新籌辦的農工商總局督辦。後來在湖北和湖南巡撫任上,在兩省分別辦起了幾十所新式學堂並派出大批留學生。

代任兩江總督期間,端方在南京鼓樓創辦了暨南學堂,也就是如今校址在廣州的暨南大學。

端方還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和第一所省立圖書館的創辦人。端方此人為官也算是正派,在任江蘇巡撫期間,他革除陋習,將各州縣照例奉送的紅包全數退回,用作選派兩名當地學生出國留學的費用。

端方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最終在四川死於部下譁變,腦袋也被割下示眾。

迴歸到本文,在這次慈禧太后的葬禮中,端方同樣也是夠倒黴的。

事情要從天津的一間照相館說起。清末的天津早早就接受到西風東漸的影響,在中國應該說是一個領風氣之先的城市。天津當時繁華的商業街東馬路上,有個名叫尹紹耕的人,開了一家“福升照相館”。

清末的照相館

那時的照相館很稀罕,大抵都是以拍攝人像為主。尹紹耕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人,他的經營思路傾向於走高端路線。因為給達官貴人服務的利潤回報往往數倍於普通顧客。

特別是,如果像當今的狗仔隊那樣,將社會名流出現在熱點事件時的照片賣給新聞界,那將更是可以得到天價的報酬。

190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進駐天津的時候,尹紹耕就曾經通過送錢送禮,疏通關係,讓福升照相館取得給袁世凱等人在春秋閱操等重要活動拍照的資格。

1909年6月,端方接任直隸總督後,恰逢朝廷正在大張旗鼓籌備慈禧太后的葬禮。尹紹耕企圖如法炮製,再以金錢開道的方式獲得奉安大典的拍攝權,不過端方卻不吃這一套。

尹紹耕通過多方打探,瞭解到端方對於書畫古董十分喜愛,於是設法投其所好。他通過賄賂端方身邊一個姓劉的貼身侍衛,得到了給端方所珍藏的字畫古董藏品拍攝照片的機會。一來二去的博取了端方的好感,也熟絡起來。

04

慈禧葬禮開始後,作為直隸總督,端方自然是要出席的。按例,朝廷大員可以帶幾名隨員參加活動。端方是個新派人物,自己也喜歡拍照。他也覺得慈禧太后的奉安儀式值得記錄下來。

在尹紹耕的懇切請求之下,端方決定讓尹紹耕和他的弟弟尹滄田,以及照相館的攝影助理劉壽山、車伕孟長祿喬裝成自己的隨從,和他一起參加慈禧葬禮,伺機拍攝。

這樣一來,尹紹耕他們便混進了葬禮現場,他們在一路上邊走邊拍。送葬隊伍到了定東陵後,棺槨要下葬了,文武百官及所有隨行人員伏倒了一地,放聲慟哭,場面壯觀,尹紹耕他們當然不想放過這個鏡頭。

儘管他們在拍攝過程中已經注意收斂,可是因為陵寢內光線較暗,拍照需要補光才行。那時的閃光燈是採用鎂光燈,在按下快門的瞬間鎂光燈內的鎂粉被引燃,就像影視劇中常見的那樣,伴隨著“砰”的一聲響,發出一陣耀眼強光。

這麼大的動靜,使得他們的行跡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場百官驚駭不已。擔任現場警戒的官員立刻著人將他們當場拿下。

負責處理此事的是宣統皇帝的父親、攝政王載灃。載灃倒是想息事寧人,將大事化小。但有個人卻死死揪住不放,他就是隆裕太后身邊的紅人、大太監小德張。

當月初,隆裕太后任命太監總管小德張坐鎮玉田縣城,監督由北京到東陵的靈道事宜。端方和御前護衛張勳、禁衛軍首領薑桂題等人一起拜訪小德張。見面時,張勳等人十分恭敬,而端方只是略微動了一下胳膊以示行禮,小德張表面不露聲色,卻一直懷恨在心。

如今找到了報復端方的機會,小德張隨即聯手葬禮主管官、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一起,以“妨害風水、破壞靈道、偷照御容、故意褻瀆”為由要查處端方,隆裕太后也主張要嚴懲。

小德張

端方經過多方疏通說情也沒有用,幾天後,便被軍機處以“恣意任性,不知大體”為由革去官職,成為最短命的直隸總督。而尹紹耕兄弟因為擅自攝影獲“大不敬”罪,被判處監禁10年,罰金數萬。端方的隨身侍衛劉某則被判處終身監禁。

05

實際上,為慈禧葬禮拍照的並非天津福升照相館一家。北京的端華照相館,就獲准拍攝了整套照片並製作了攝影集《清西太后喪事錄》。上海的同生照相館也曾應邀進京,專門攝製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喪事的照片。

這件因為照相而入罪的事情引起社會輿論譁然,人們紛紛譴責清廷的封建專制。廣州《時事畫報》評論說:“歐美各國君後之相遍地懸掛,未嘗以為褻也,今滿政府則拍照一相,監禁十年。專制於此,足見一斑。”

兩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清廷終於垮臺,尹紹耕兄弟隨即被釋放。福升照相館後來也恢復了營業。

2007年6月,在北京華辰拍賣會上,出現一幅民國早年國務總理趙秉鈞的大幅戎裝肖像,照片一角“福升 天津東馬路”的鋼印表明,就是當年天津福升照相館拍攝的。照片的構圖與用光都顯示出攝影師高超的技藝,照片後來以5500元拍出。

及至20年後,1928年慈禧太后那富麗堂皇的陵墓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 “老佛爺”的屍體被拉出棺外,遭受羞辱,滿棺材隨葬的奇珍異寶也被洗劫一空。

與之相比,那次拍幾張照片簡直算不得什麼了。最後,我們再留一個懸念,為何慈禧太后的屍體上,會長滿白毛呢?


漢周讀書


假設慈禧太后不死,清朝還可以苟延殘喘一段時間,雖然最終還是會滅亡,但拖個三五年還是可能的。現在的人罵慈禧罵的肆無忌憚,把慈禧說的一錢不值,好像慈禧完全就是一個變態加無知,這是因為現在網絡發達,大家可以隨隨便便的發表意見。但是在媒體信息很不發達的清朝時期,社會輿論是和現在截然不同的。在清朝的子民來看,至少是一多半子民來看,慈禧就是一個神聖又慈祥的老人家,是天下人的共主,權威比皇帝還大。慈禧在大清國的子民看來就是一個大家族的族長,高高在上,沒有人敢忤逆。慈禧只要活一天,清朝朝廷之中的政治派別就不敢妄動,袁世凱等漢人勢力也不敢動,所有的政治勢力都心甘情願的臣服在這個老太太的腳下。可以說,慈禧皇太后這個招牌,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與她四十八年實際執掌天下有關係,慈禧二字還是一塊金字招牌。慈禧早年是支持改革的,後期由於被康有為逼迫,於是對改革派雷霆大怒,廢除了改革派的一切主張。但是,隨時時局的發展,慈禧很快又回心轉意,轉而支持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僅僅兩年,慈禧主動提起要"君主立憲",派朝廷大員去考察。她還主動廢除了科舉制。雖然改革的步伐有點晚,但起碼慈禧願意去做,以皇太后的權威去推動改革,至少比後面那個溥儀的飯桶爹要強。溥儀的飯桶爹獨斷專行,拒絕儘快立憲,強行驅逐請願代表,大大的喪失了人心。慈禧如果在世,手段上一定比飯桶要強。保守估計,慈禧不死在位可以讓清朝多活五年。


懷疑探索者


慈禧太后當政五十年,可以說為大清獲得了五十年否延參穿的時間,慈禧太后是整個清王朝最後一個能夠將各派各系牢牢控制的人,她死後各種原先被壓制的牛鬼蛇神都跳了出來,大家再也不能達到一個基本的維持平衡的點。(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雖然很多人對慈禧太后的印象不太好,但眾口一是的謾罵並不能掩蓋慈禧太后的一些優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慈禧太后其實是個知書達禮,勤奮好學的女人,同時還是一個有民族正義感女人。

當1860年英法聯軍發送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當肅順等人極力慫恿咸豐皇帝離京避難時,慈禧太后卻想盡辦法說服咸豐帝堅守北京,在她看來,大敵當前,若是一國之君貿然出逃,必定導致軍心不穩。

不但如此,慈禧太后還建議咸豐帝力戰,並御駕親征。

咸豐帝死駕崩,慈禧太后真正掌握實權後,其實在很多政治方面的策略和手段,都是很超前的,清廷向來以恪守祖制見長,但慈禧太后卻能不拘一格,因事因時因地制宜。


她重用漢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以及張之洞便是慈禧太后政治手腕靈活的一個體現。

因為被重用的這四個人,在大清重滿抑漢的體制中,身份本就十分敏感,慈禧太后不但敢用他們,而且是前無古人的重用,把防衛大清的重任交到了幾個漢人手中。

這幾個漢臣還做了有違阻止的洋務運動,開學堂辦工廠,這些事情看似是晚清漢族地主極力推行的事情,若是沒有慈禧太后的允許,他們必定是寸步難行。

因此,慈禧太后不見得就是人見人罵的老妖婆,她也有自己強硬的一面。

但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政治何嘗不是另一種江湖,等慈禧太后坐穩了最高統治者的位子,考慮問題已不可能隨心所欲,時局掣肘,任誰也不能率性為之!

慈禧太后死後三年,大清亡,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慈禧太后才是壓垮大清的最後一顆稻草!


歷史三日談


從這幾個方面看:一、慈禧是歷代王朝末期都一樣的昏君而已。二、她所處的時代是自身王朝愚昧封閉,世界各國蓬勃發展時期。三、中國歷史上任何統治集團都不會主動改革、主動退出歷史舞臺的,導致王朝末期都會被暴力推翻,完成一個輪迴。四、正是由於以上國內國外的歷史事實,慈禧的死對清王朝的滅亡沒有什麼影響,如果慈禧初期把持朝政,是有文化有視野的人,也許能順應潮流,部分改革,但其暮年,死活已無力迴天,國內一長達百多年的農民起義,國外民主化改革的浪潮,朝廷內部開明人士的衝擊,無不使腐朽透頂的封建專制王朝風雨飄搖,大勢所趨,不是一個人的死活就能影響的。清王朝末期及慈禧的歷史教訓,無不在提醒現今的中國人,封建專制政治體制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桎楛,統治集團不順應民心,逆潮流而行,必然會死路一條,無論外表多麼強大,殘守著沒落的政治體制,終將會覆滅,也把國家帶入深淵。


海哥142281197


慈禧太后死後不久,大清就關門了。至於說有沒有影響?我覺得沒多大影響,因為不論她死不死,大清都要亡了,這是歷史的大趨勢,自辛丑條約簽訂後,大清就已經是洋人的大清的,中國老百姓是不會容忍的。當時革命黨在北京搞暗殺,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人人都知道大清要亡,只不過是在哪裡亡,以什麼方式亡不知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