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應因地制宜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日前全文公佈。在9月29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回答了《規劃》有關熱點問題。

餘欣榮說,《規劃》細化實化了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行動,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路線圖。農業農村部將與國家發展改革委一道,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把規劃藍圖變為現實,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應因地制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保護建設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但是與城市相比還是明顯落後的。”餘欣榮表示,行路難、如廁難、環境髒、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務落後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針對以上情況,《規劃》提出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制定了農村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廁所革命、鄉村綠化、鄉村水環境治理和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等6個重大行動。農業農村部將啟動“百縣萬村示範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示範縣、示範鄉鎮和示範村,同時,鼓勵各地做好鄉村規劃佈局,引導鄉村建設,努力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農村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今年出臺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正著力於解決農村垃圾、汙水和道路硬化等問題。張勇說,方案討論階段彙總了各方面的意見。大家認為在指標上一定要留有餘地,要讓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任務指標,不能搞“一刀切”。

張勇說:“以農村廁所問題為例,在江南,水是富餘的,水沖廁所,解決起來相對容易;但在特別乾旱的地區,完全用水沖廁所,就不符合實際。現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提出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適宜的標準,使其在造價上儘量降低,能達到衛生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當地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