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人類和鯊魚有個約會?

大家發現沒有,在驚悚、恐怖、災難片中,鯊魚的出鏡率相當之高,它彷彿與人類有著不解之緣,隔段時間就會被找出來“約個會”。

這不,前年有個《鯊灘》,去年有個《鯊海》,今年又有了《巨齒鯊》。

再往前追溯。最經典的當屬,1975年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緊接著,1976年《鯊魚殺戮》,1977年的《丁託雷拉:殺人鯊》,1978年《大白鯊2》。

可以說,70年代,斯皮爾伯格開啟了電影中的“鯊魚”宇宙。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之後,《深海狂鯊》、《史前狂鯊》、《鯊魚來襲》、《怒海狂鯊》、《奪命雙頭鯊》、《侏羅紀狂鯊》,各種瘋狂的、變異的、遠古的鯊魚紛至沓來,一次次的與人類進行親密接觸。

而本片中的巨齒鯊,就是鯊魚家族中的史前巨獸,體型大、速度快、異常兇猛、沒有天敵。21至27米的巨大體型,轉個身便能製造巨大漩渦,分分鐘把鯨魚咬成兩半,血腥巨齒更是鋒利無比。原本人家躺在12000米海底睡大覺,卻被人類的好奇心召喚出來,穿越雲狀溫躍層,重返“人間”,引發了人類與巨齒鯊的滔天大戰。從深海“密室逃脫”,到海上“近身搏殺”,傑森斯坦森和李冰冰,可謂是帶著觀眾把《深海狂鯊》、《大白鯊》、《鯊海》等經典片段都體驗了一遍,最後完成了“雙殺”,這可真是應了片中的一句臺詞:一邊探索,一邊毀滅。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無知的人類,總是喜歡冒險,探索未知,但在給自己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在對大自然進行著破壞。

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為了證明自身的強大,為了製造視覺的奇觀。

近些年來,打怪片蔚然成風。從哥斯拉到金剛,從外星怪獸到史前恐龍,就以今年為例:《環太平洋2》、《新哥斯拉》、《狂暴巨獸》、《侏羅紀世界2》、《巨齒鯊》……

怪獸片越來越多,難免會出現同質性和雷同感。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比如本片中的巨齒鯊,像不像《狂暴巨獸》中的史前巨鱷,以及《侏羅紀世界2》中的滄龍?

本片中的傑森斯坦森,是不是與同樣是光頭、同樣一身腱子肉的巨石強森如出一轍?

本片中的李冰冰,又有沒有讓你想起《環太平洋》中的景甜小姐姐?

所以,怪獸片看多了,大家就都能看出來——一切都是套路!

不過,即便缺乏新意,當一部國際大製作中,出現眾多中國面孔以及中國元素時,還是感覺很興奮!

尤其是當三亞灣在結尾出現,烏央烏央的中國人在碧藍海灘上被巨齒鯊追擊時,估計很多觀眾會更加感同身受——哇塞!這個地方,我去過啊!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尋找BUG,是爆米花電影的福利麼

整體來說,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本片的完成度不錯。

觀眾走進電影院,一定會被帥哥美女打怪的驚險視效爽到。

但是,藍雨星城認為,比視覺奇觀更有趣的是,給這類電影挑毛病!

尋找BUG,簡直成了爆米花電影的附屬福利。

首先,必須吐槽的是本片的情感戲。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苛刻的講,所有情感戲都特別的尬!傑森斯坦森與李冰冰的愛情戲,李冰冰與趙文瑄的父女親情戲,李冰冰和小女兒的親情戲,甚至還有傑森斯坦森與片中前妻的戲……看起來都怪怪的!其實觀眾看這類電影,就是想看叮鈴哐當的打怪,整這麼多含情脈脈,實在是畫蛇添足。

尤其是趙文瑄飾演的父親臨死前愛的傾訴,有些刻意煽情,個人覺得,編劇根本沒必要安排他早早領盒飯,最後一家人大團圓不是更好!

其次,就是科學層面的硬傷。

《巨齒鯊》:全世界都在打怪,怎能缺少中國力量?!

巨齒鯊生活在12000米下的深海,這裡常年無光,按道理講,它的視覺感應力應該已經退化,為啥巨齒鯊卻對光源異常敏感?而且,看過《鯊海》的觀眾,應該知道,如果想從海底往上游,一定要緩慢,不能快速上升,到了某段深處還要停頓一段時間,以免氮氣泡在體內爆裂。那麼同理從海底突然上升至淺海,史前活化石的身體真能吃得消嗎?一方面是環境的劇烈變化,一方面是壓強帕斯卡的威脅,另一方面,它龐大的身軀真的不會在淺海擱淺翻肚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