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這是一塊古老厚重的土地。200萬年前,東方人類從陽原泥河灣走來,小長梁人類遺址被永久的鐫刻在中華世紀壇的第一塊甬道上;5000年前,黃帝聯合炎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直接促成了華夏民族的大統一,開啟了中華文明大發展;長城雄關大境門,目睹了明清時期“張庫大道”的繁榮,成就了張家口“陸路商埠”和“旱碼頭”的美譽; “世界第一郵局”—— 雞鳴驛、元中都遺址、北方“黃鶴樓”——宣化清遠樓、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等,上百處古代遺蹟,處處讓走進張家口的人們,在感受著這裡山水如畫美麗神奇的同時,也能領略到這裡的古老厚重源遠流長。

泥河灣遺址

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位於陽原縣桑乾河畔的泥河灣,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誘人、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自90年前開始的考古研究證明,距今約二百萬年前,遠古的人類就活動在這片土地上,以它命名的泥河灣盆地、泥河灣地層、泥河灣遺址群,使泥河灣這個名子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自然村落的概念,成為聞名中外的古地質、古生物、古人類研究的聖地。其研究價值可與世界公認的人類起源地——東非的奧杜維峽谷相媲美。

中華三祖堂

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矗立在涿鹿縣境內的中華三祖堂,是在原黃帝祠的基礎上,由海內外32萬中華兒女捐資建成的。三祖堂內,12根高聳的立柱,支撐著巨大木結構屋頂,拓展開780平方米的肅穆空間。古樸、逼真,高5.5米、寬4米的黃帝、炎帝、蚩尤的塑像,正襟危坐在祭堂內,氣宇軒昂。

雞鳴驛

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坐落在河北省懷來縣西北部雞鳴山東南山腳下的雞鳴驛,始建於元代,發展於明清,在明、清兩代曾對我國的軍事、政治、文化、經濟、通訊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規模宏大,內涵深厚,功能特殊,被譽為“郵驛考古的活化石” 。雞鳴驛以山名,山以驛傳,自然與人文融合,相得益彰。

暖泉古鎮

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暖泉古鎮地處蔚縣西部,古鎮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古鎮歷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築及民俗文化而聞名。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達到小鎮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先民在小小的暖泉鎮連修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個城堡,足見此鎮人居和軍事防禦的雙重地位。

宣化古城

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宣化素有“京西第一府”之譽。宣化古城牆始建於明洪武27年(即1394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為“長城九鎮”之一。宣化古城牆為方城,每邊長為6裡13步,總長11600米,寬15米,是我國十大著名古城牆之一,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內容,也是長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高的文化內涵和文物價值。

2005年6月,宣化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募集資金800多萬元,用於宣化大西街大新門的恢復和周邊城牆的維修。建成以大新門為中心的西城垣文化帶,全面展示宣化軍事重鎮、歷史文化名城和京西第一府的風貌。

蔚州古城

陸路商埠——厚重張家口

蔚州古城位於壺流河南岸平臺地上。據史書記載,蔚州堯舜之時屬冀州,商周時為代國。秦、漢、三國、西晉時,均稱代郡。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改稱“蔚州”,歷代沿用,迄今已有1420餘年的歷史。

據《蔚州志》記載,蔚州古城周七里十三步,城牆高三丈五尺,城門樓三座,角樓四座,三級敵樓二十四座,垛口一千一百餘,足可見蔚州古城昔日的輝煌。今天的蔚州古城雖然遭受了一定破壞,但古城風貌基本沒有改變,加之古城內衙署、寺廟、樓閣、民居眾多,仍有明、清古城遺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