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離開部隊的軍官(包括復原,轉業,自主擇業的)現在過的怎麼樣?

蔡賢毅


安置地北京,轉業程序相對正規,哪方面有長處都有發揮的餘地。就我周圍工作的戰友來看,四十歲以上轉業軍官居多。普遍來看,一開始到了新的單位大多願意積極表現,但是沒有得到單位信任。之後開始出現分化,一些開始怨天尤人,一部分開始愁眉苦臉,願意在此基礎之上繼續提高自己的不多。即便是有願意提高自己的,也大多是看看做人的雞湯書,真正願意潛下心來開始學習的很少。轉業軍官目前從周圍轉業的戰友來看,總體經濟水平在溫飽以上,大富大貴和極度貧困極少。有極少戰友能夠堅持信念堅持到底,獲得單位信任。能做到的戰友,後來工作前景基本上一馬平川。周圍領導普遍對軍轉幹部的評價成兩極化,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負面評價主要集中在,一,架子大,特別曾經是營以上職務的轉業幹部,不管是不是自己職權內,喜歡給別人安排任務,對下級缺乏尊重而不自知。二,辦事情喜歡拍腦袋,缺乏必要謹慎。三,業務上缺乏自學能力,自我提升意識不強。四,固執愛抬槓,喜歡向別人輸出價值觀。

當然,也有適應社會工作適應非常好的戰友,情商很高,單位各方面評價優秀。不過這類人,僅佔我身邊轉業戰友人數的二十分之一。過於實在而吃虧的戰友目前還沒發現,相反的是普遍都精於算計人際關係。以上僅個人感受,無普遍性,僅博大家一笑。希望轉業的戰友都能一切順利。


王大粘170


崤山小虎第112條問答。

軍官作為職業軍人最重要的群體,離開軍隊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最終走的形式,按照轉業政策只能有:退休(病退)、轉業、自主擇業、復員四種。

轉業形式的不同,註定了軍官在退役後也會形成不同的圈子。比如,退休的會在幹休所,有自己相對固定的圈子,轉業的因為工作原因,也會有自己的小圈子等。

離開軍隊後過得怎麼樣,和個人的能力、平臺、情商、機遇等等都有很大關係。

一、退休(病退)。

退休的軍官群體一般都會享受相應的待遇,在**干休(或家裡)所頤養天年。生活相對有保障,退休後高額的退休金能夠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有相對固定的生活圈子,一般也都是副師職、30年軍齡網上。屬於本來在部隊地位較高,生活當然沒問題的群體。

二、轉業。

轉業的軍人一般都在地方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工資待遇因地區差異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公務員、事業編等。參照這個標準,生活也不至於窮困潦倒,如果因為工作失職等被辭退那就另當別論了。

總之這個群體裡面一般都是各個地方的轉業軍人小圈子,經常一起聚個餐,回憶下部隊生活。比如譚愛善中校。香港迴歸時的中英交接指揮官。


三、自主擇業。

一般都是一些軍齡超過18年的正營職以上軍官。退役後依然領取在職工資的78%以上的生活補助。這個群體的生活來源相對也比較有保障。比如: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大校、軍事評論員杜文龍大校等。

四、復員。

選擇這種退役方式的軍官較少,一般屬於比較有魄力、或者個人能力比較強的人。這種人也屬於兩個極端,要麼功成名就、要麼就窮困潦倒,一事無成。



總之,不管哪種方式退役的軍人,生活精彩與否完全在於個人,生活中一手好牌打爛的人多的是,當然也有人經過一路拼搏終成大事的,王健林、柳傳志、任正非、王石等都是優秀的代表。

題外話:上面的照片分別是哪幾位大佬?知道的歡迎關注評論。


崤山小虎


我的老部隊是機務部隊,主要是維護戰鬥機,我的老鄉是機械隊長,我和他特別熟。一箇中隊有兩個機械隊,他比另一個機械隊長,無論從技術、人品、資歷上都要更有口碑。但是由於“大家都懂”的原因,在提拔使用上被淘汰。我的老鄉一怒之下,選擇了復員。



大家都覺得他可惜,也覺得他傻。復員以後退伍費也不多,只有十幾萬,而且復員以後失去了軍官身份,不給安排工作,就是一個老百姓。退伍以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律師,在律所實習了一年後,成為了一名專職律師。由於人品好、口碑不錯,經過幾年的努力,慢慢積攢了一些名氣。現在和幾位同行合夥在省城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事業逐步走上正軌,蒸蒸日上,省裡電視臺的普法節目也上過好幾回,現在年入上百萬。我很欽佩他,也由衷的為他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偶爾相遇,小酌幾杯,談起這些往事,他總是說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選擇轉業的這位是我的老首長。轉業的時候是團參謀長,轉業總是要照顧一下的,所以他轉業的命令是師副參謀長,正團級。轉業安置也順風順水,像他這種級別必須要安置合理的職位,安置在市裡林業局副局長。官兒不大不小,出入有專車,飯局有人請,也算是比較圓滿的結局。當了幾年副局長之後,由於年齡偏大,也不是專業對口,於是前兩年下來了,退居二線了。兒子大學已經畢業,自己年過50,這一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有空跟他聊天的時候,他總是勸我要在部隊多幹幾年,說其實轉業也就那麼回事,在哪裡幹都差不多。

兩位自主擇業大佬



自主擇業開會,頭髮都掉一半了

不論轉業、自主、復原,都是離開部隊的一種方式,選擇什麼,你的人生就會得到什麼。絕大多數軍官都要離開部隊,這是早晚的問題,部隊決定了你的前半生,你自己決定你的後半生。我覺得這些選擇也沒有好壞之分,如果是我,我覺得像我老鄉那樣復員回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也是每一個軍人不折不撓的精神體現。


一坑四彈


軍官退出現役的安排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比較常見的轉業安置;二是滿足一定條件下的退役(自主擇業的一種);三是退休;四是比較少見的復員。

通常來講,轉業安置的比較普遍。相對於士官和義務兵來講,軍官的轉業安置的主要矛盾不是安排不安排、有沒有編制,而是崗位好不好的問題。軍官安置,很多都是公務員編制入職的,最次最次也要是事業編,而且還必須是幹部身份。轉業幹部安排虛職的多實職的少,比如以主任副主任科員和調研員等身份為主,也有很多雖然待遇不變,但乾的卻是普通科員的活,這種落差有時還是比較大的。

從我身邊的一些轉業幹部安置來看,最普通的也就是成為機關一員,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有些能力素質不錯,比較會運營的,經過三兩年之後慢慢由虛職混到了實權,而且有的還得到了長足進步。

另外,還有很多選擇自主擇業的退役幹部,他們基本都是服役滿20年以上,而且在部隊大都擔任了營以上職務,年齡以40出頭居多,這些人的想法主要是不想轉業受約束,而且退役一輩子仍然有工資保障,不但身心自由,而且還可以通過建立起來的一些人脈進行創業。不過,真正做的比較成功的極少,他們大多數在闖蕩一段時間之後,還是選擇找地方單位舒舒服服上班。


元芳有看法


離開部隊的軍官一般都有以下幾種方式:退休、轉業、自主擇業、復員。

退休,只能是軍齡到一定的年限,職務到一定的級別後,一般軍旅在30年以上,職務在正師級以上才能有退休的資格。退休後,一般在幹休所吃住,還有數額不菲的退休費。高級領導幹部還配備勤務員。

轉業,是絕大部分軍官的選擇。目前的安置政策是,指令性安置,一般都安置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各地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安置任務(部隊轉業人數、駐地部隊數量)等情況出臺相應的安置細則。所有的轉業幹部都需要進行全省統一考試、打分、排名,軍轉雙向選擇,這些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經濟條件好的、安置任務重的地方,一般安置在事業單位,身份也是事業身份;經濟條件一般的、安置任務輕的地方,一般安置在黨政部門,身份是公務員。我所在部隊的駐地,在廣西柳州,前幾年,安置一般都是公務員,這幾年駐地部隊多,安置任務重,一般都安置事業單位;我轉業到戶籍地,東部某地市,駐地部隊少,安置輕,幾乎全部是公務員,士官轉業都安置在政府部門,不過是工勤編。

自主擇業,是少部分軍官的選擇。也是有條件的,兵齡至少18年。選擇自主擇業的,一般都是專業技術軍官,類似研究所啊、醫生啊等專業技術比較強技術幹部,他們有一技之長,容易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選擇自主擇業的軍官,有一筆數十萬的安置補償費,每月還有不低於部隊工資80%的退役金,再加上自己創業或就業,收入非常可觀。唯一的缺憾是自己的社交圈子窄了,辦起事了有時不是特別方便。

復員,選擇這種方式的軍官少之又少,可以說是稀有動物,一般在部隊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或者沒到年限強烈要求退出現役,自己主動按復員處理的幹部。復員處理,所有的政治待遇沒有了,按義務兵處理,只有少得可憐的退伍費,沒有安置,沒有退役金。到地方後要所有的一切都要從新開始。


80後鄉鎮幹部


我父親72年參軍(濟南軍區炮兵第八師信陽陸軍學院),82年提幹,95年副團轉業(副團已幹8年) 到地方一所學校負責總務工作,兢兢業業幹了幾十年,沒有為兒女謀一點利!前兩天突發心梗,幸好及時處理保了一命!希望老爺子平安無事!


蒙古國海軍大元帥V


謝謝提問:

穿過65式軍裝、入過軍校、參過戰、得過科技成果獎、立過功、授過銜。轉業後在事業單位,當過拓荒牛,養不肥、餓不死。有技能、無用武地。


黃金時代當家


離開部隊的軍官,都有自己的空間。有的復原,效忠國家。保家衛國。有的轉業,在武警部隊、消防隊、公安廳等正式單位就業。還有的有軍銜,自主創業。無論那條路,都是奉獻精神。幸福花開了。


華北五角楓


無論是軍官還是戰士,離開軍營回到地方後,無論是從政的還是經商的,差異很大,因為人的性格脾氣,能力大小的問題,戰士最後成為千萬富翁的也有,軍官淪落到開出租的也比比皆是,各人的造化吧!


東方俠女——婉君仙子


過的好的,過的差的都佔少數,大多數過的不錯!

軍人無論是在部隊服役,還是退役回地方,都應受到國民尊重,部隊首長、地方長官都應對服役、退役官兵給予關懷,優待!真正在全體國民思想認識上都認為革命軍人(含退役軍人)是最可愛的人!只有這樣鋼鐵長城才能堅不可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