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一溪綠水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的具體做法應該從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從零基礎學習書法開始,就要先把自己追求的目標定下來,比如:具體學哪種書體,怎麼去學,怎麼入帖,怎麼出帖,出帖後怎麼創作書法作品,等等。

第二,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體的碑帖,堅持臨寫。先摹臨,再對臨,爾後視情況背臨和意臨。記住,要專工一帖!

(上圖為秦篆《嶧山刻石》局部)

第三,當把古帖上的字臨到七分像時,在七分像的基礎上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就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啦!

第四,舉例說明:

假如自己學的漢隸《張遷碑》,在創作書法作品時,《張遷碑》的用筆,結字等特點應占統幅的百分之六十,及百分之六十以上,章法要按傳統的隸書章法進行佈局,墨法要根據章法需要作適當變化。這樣創作出的書法作品,讓道內人一看,就知道是取法《張遷碑》,既有根,又有源,又有自己的個性彰顯。這樣不就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嗎。

如果自己學的是篆書,草書、楷書和行書,其形成自己書法風格的辦法同上。

古代的書法家和近代,現代,當代的書法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如:啟功先生和歐陽中石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當代楷書大家盧中南及“二田”,學的都“歐楷”,可他們寫出來的“歐楷”,風格各不相同,關於這一點,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誰的字。當代隸書大家張繼和劉文華,同是專工隸書,但他們的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吳昌碩先生臨習大篆《石鼓文》一生,最終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王福庵的隸書作品也是別具一格的。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上圖為劉文華隸書作品)

(上圖為張繼的隸書作品)


一個學書之人,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是難之又難的。有的書法家苦心研習書法幾十年,也沒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是,只要我們多師古,多領悟,肯付出,善於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變,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的。

(上圖為田英章的楷書作品)

學書法,領悟很重要!



(上圖為李剛田的篆書作品)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中州耕牛堂主


世界上任何藝術都提倡創新,但創新是建立在對前人繼承的基礎上的,離開了繼承也就談不上創新。

書法也一樣,除了臨與摹,觀與悟皆為創新之條件。


(一)取捨

書法要有自己的風格,先取捨,後參合。

清王澍《論書剩語》指出:“凡臨古人,始在能取,繼在能合。能取易,能捨難,然不能力取,無由得舍。”書法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就要“吐故納新”,其關鍵就在於取捨。

前人學書,都是從臨摹而漸入蛻化,以達最終之創造。“臨摹對於範本,重要的是取其意,兼得其形,擷其精,酌存其貌,庶可自成一家,不可為古人所囿”(陸維釗《書法述要》)。蕭退庵先生曾過學習李邕應學習其運臂、弄硬弓的手段;學習蘇軾當學其用筆沉著痛快,而不可學其傾側;學習黃庭堅當學其朗透,不可學他曼衍。可見學習前人書法必須取其精華,舍其糟粕,才能自懷杼軸。


(二)參合

學書懂得取捨之法後,還須掌握參合之法。

古人強調初臨古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到了純熟之後,又不可無我,無我便雜,應集眾長於我,斯為大成。

這就是參合之法,所謂參合,也就是要參合新意,參合己意。王羲之就是通過

“增損古法,裁成今體”,也就是推陳出新而獲成功的。

而晉以後各大家,雖皆淵源書聖,但各有面貌,各有精神氣度。所以善書者應將各家之長,融會在心,皆為我用。

清王文治《論書絕句》:“天姿凌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一掃二王非妄語,只應釀蜜不留花”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清《承晉齋積聞錄》指出:“草參篆籀,心懷素是也。而右軍之草書,轉多折筆,間參八分。楷參八分,如歐陽詢、褚遂良是也。而智永、虞世南、顏真卿楷,皆折作轉筆,則又兼篆籀。以此見體格多變,宗尚難拘”。實際上,書家無論參合何法,都是書家理解後的新法,說到底也就是參合了己法。


(三)通變

古來善書者未有學在而不變者,因為法不變不新,法不變則死。

唐代釋亞棲《論書》稱:“凡書通則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李邕、虞世南等,並得書中法,後皆自變其體,以傳後世,俱得垂名。若執法不變,縱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是書家之大要。”

變就是創新,就是自立風格。而變又必須以“通”為前提,故得法者,自能悟,自能通,自能變。前人常常稱書法能通變者為“書中之仙手”。

宋代黃庭堅也有詩句“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所以學書者要善於發揮自己的靈性,切莫寄人籬下,法度學成之後,理當別立機抒,自成一家。


臨池管窺


想要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一般做到下列四點即可。

第一,大量臨摹字帖。無論你主攻篆隸楷行草哪種字帖,儘量是找一個主攻字帖進行大量臨摹和學習。而且對於自己主攻的字帖要有一個比較全面,深入的認識。要了解字帖的時代背景,字帖的風格特點,用筆特點。這個需要大量的閱讀書法史籍類的書籍。

第二,在以你所主攻字帖為主要書法風格的歷代名家中,或當代名家中,多看他們的作品和書論,多看他們的風格特點。瞭解主攻字帖的書寫方法及其變形的方法。



第三,多看歷代名碑名帖,無論是印刷品還是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通過多看提升自己的鑑賞水平。

第四,多和同道交流。不要閉門造車。


當然真正要完全形成自己的風格,在臨摹的基礎上要學會創新。無論是在用筆,還是結構,都要有所創新,當然這個創新要在古人書法的基礎上創新,而不是想怎麼創新就怎麼創新,不然容易形成野狐禪。


大量堂龍


書法的風格,是在融匯貫通古人技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並非所有人都能有自己的風格。

練書法,首先要做的是學習古人的法帖,儘可能掌握其技法,這樣,既使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可憑一手漂亮的顏體或柳體立足書壇。

風格的形成,是在學習過程中,博採眾長,將古人優點融入到自己的書寫中逐漸形成的。比如何紹基,就是在幾十年的學習創作中,以顏體為基礎,融入王字的圓轉秀美,而終成一家。

歷史上有自己鮮明風格的書家畢竟是少數,我們在學習了書法之初如果就抱有這一目的,那一旦失敗,打擊會非常之大。

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自然而然,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書法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所有學書法的人都要面臨的問題,但真正理解了,建立了自己風格的人卻寥寥無幾。
麓風軒總結前人的經驗,將風格形成的路徑整理成以下幾點:

一、第一要提高個人品味

這一點,古人有很多論述,古人謂“心正則筆正”,“人正則書正”。古人認為要有“品”,後來又很多說是要“人品好”,但有很多反例,我認為這個品應該指“個人品味”比較合適。

個人品味高,排除雜念、摒棄功欲,以恬談安和之心,樹清剛雅正之氣,品高心正,當是習書的前提和基礎。

二、第二要有自己的風格追求

美學對書法創作的指導價值不可低估。個人藝術風格就是個人美學追求的最終產物。須多讀、多看、多思、多悟。可以對書法史進行梳理,找到適合自己性情的幾種風格,或婉約、或精緻、或雄強、或大氣、或蒼茫,你喜歡什麼,追求什麼,最終才會有什麼樣的風格。

以文徵明為例,他的行書小字追求王羲之《聖教序》筆意,行書大字追求黃庭堅的風格,為此他搜遍儘可能見到的王羲之、黃庭堅法帖,然後博採眾長,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

三、第三要勤學苦練

以上兩點大部分不明白,但說勤學苦練都很清楚,前人一直這樣強調。書法必須依靠不懈的努力,日積月累的練習,必須腦到、眼到、手到、心到,活學活用,方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沒有勤學苦練作為基礎,其他都是空談。

四、第四要有深厚學養

書法要廣泛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的養分,“功夫在詩外”,萬不可就書法而書法,就寫字而寫字,篆刻、繪畫、詩詞、歷史、文字學宗教學、哲學美學等其他藝術門]類或其他知識領域都是書家汲取營養的寶庫。卓有成就的書法家都是學問家,缺乏學養的寫字人徒成字匠,書法沒有內涵。

書法形成個人藝術風格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總的來說,需要往以上四個方面去努力,缺一不可。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不少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學習書法,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靠臨帖。

然而在臨帖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臨帖的枯燥乏味,讓人厭倦,自然不必說。

關鍵是臨帖之後,自己寫的書法,也常常被別人稱作擬古之作,並沒有自己的東西。

持這種論調的人認為臨帖只是模仿古人的一個途徑,並不能幫助書法學習者形成自己的面貌、寫出自己的風格來。因此他們不贊成臨帖。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或者說書法風格的形成,應該靠何種手段得以達成呢?

我認為書法的學習,必須從臨帖開始。

從本質上講,臨帖的確是一個人失去個性、失去自我的階段,但是唯有經歷了這個階段並堅持下來的人,才有資格得以展現“鳳凰涅槃”之後的風姿,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也就是說,要想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就要先失去自我(臨帖),然後才能找回自我,甚至形成更好的自我(自己的書法風格)。

在我們臨帖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掌握了其他人的書法風格與書法面貌。當我們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我們學習過的各種流派、風格的藝術作品,必然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讓我們再處理同一個筆畫、甚至同一個漢字的時候,有各種取捨和不同的處理。

比方說,同樣是對行書的學習,學習完王羲之的行書和顏真卿的行書之後,當我們再寫行書的時候,有時候這一筆我們覺得用王羲之的筆法寫比較好,有時候又覺得顏真卿對於這個筆法處理得更美,甚至有時候將這兩位書法家的筆法相融合,這就是我們說的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

所以,書法風格的形成,首先就要從模仿開始。中國書法,從本質上來講,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文化,更是一門修心的學問。但是始終來說,他還是一門藝術。

既然是一門藝術,就要從模仿開始,不管是我們學習樂器、學習語言、學習寫作,唱歌跳舞乃至於廚藝,都是從最基礎的模仿開始的。

有了這個模仿的基礎,才能將基本的技術打牢,也就是我們說的基本功。

可以說,書法基本功的修煉,主要就是靠臨帖獲得的。而臨帖就是一個模仿、再現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掌握的不僅僅是書法技術,還有書法風格。

而書法風格與基本功之間關係,就是地基和大樓的關係。基本功是地基,基礎,沒有這個,就談不上書法,更談不上藝術。

有了基本功,我們才能談到書法風格等藝術問題,所以要想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也是需要臨帖的。

所以,羅嗦了這麼多,總之就是一句話,要想形成書法上的“自我”(書法風格),就要先失去自我(臨帖)。這就是學習書法,並形成自己書法風格的主要方式!

臨帖雖然是最慢的,但是最慢的方式其實就是最快的方式!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不易

寫字有天賦。有的寫字幾年或十年以內,就勝似像模像樣。但如果寫得有自己的東西,寫三十年字,書風恐怕依然左右搖擺。臨像某一家容易,通臨像北碑南帖亦容易,形成屬於自己的書風難。臨字與創作的過程,是不斷地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書法沒有程式,今天把某個體寫熟了,明天就早早的定下格局,即書風的確定,如果是真正追求藝術而不是寫字,從來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也沒有這樣的人,唯此才是真正的書法人。

書法有味道。何為味道?就像中國的滿漢全席一樣,一道菜往往是多種搭配形成的,既便是炒青菜也要佐料,當然也有白水煮青菜的。白水煮青菜,猶如一生只寫某一體,誠如只養自家窗臺上一盆花,其他再美的花也不看,縱是氛芳四溢也不聞,確有一種“坐懷不亂”的勁頭,那麼,它算不算書法呢?當然只算文事了,不過寫字與書法,的確是有區別的。現實中,識得寫字的而不能懂書法,原因在於像煮青菜人人都會。還有一個例外是不會做大菜,但會細嚼慢嚥的品嚐,對照欣賞書法亦然。

書法是悟道。既然是“道”,就得急不得,須得有種“漫漫其修遠兮”的精神準備。這個“漫漫”不是被動的等待,而是專注修文鍛鍊和生活勵練。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非有一日之功。何為“鍛鍊”?它如打鐵,一把劍非有幾錘子下去就能達到吹髮則斷的效果;何為“勵煉”?佛是幾世修成金身,非敲一天木魚就能達到香火千年不斷,能使熙熙攘攘的人群摩拜。書風的形成併成為讓人仰慕的大家,恐怕概莫能外。

書法屬文事。學習書法,除了修性養心外,它還需到圈中交流,通過切磋技藝,使學習書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習書法是件不為名利所累的事情,如果不靜心研習,成天忙著參這展,趕那個賽,只是在圈裡混個臉熟,博得一些微名,但與文化精神、書法精神,恐怕相去甚遠。書法歸文事,既然是涉及到了學問的事,急不得,哄不得。總之,文事是最敷衍不下去的。

綜上所述,不管怎樣確定自己的書法風格,寫出的字一定要有書卷氣和正大之氣,不能把病怏怏的狀態顯示出來。陽光下寫字,人的精神風貌也好。如果在文學上沒有造詣,書卷氣猶如不在內化而在化妝,美是出來了,端莊優雅的氣質是出不來的。另外,盛世出文化,同時盛世出大氣。正大之氣的作品,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這個很重要。








三上詞話作者


其實每一個書法大師,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的書法作品就可以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法風格,哪怕是相同的字體,在寫出來後,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要想要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需要長時間的去揣摩練習,我們都知道書法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剛入門的讀貼、臨帖,到後期的自我發揮,其實都是循循漸進的過程。


沒有人一上來就創造了自己的風格的,哪怕是王羲之也是如此,他就是臨摹了他人的書法作品後,加以創新才有了自己的風格。


要知道獨特的藝術風格,是書法家長期臨帖學習、創作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這其中也包涵了書法家個人學識,審美化以及人生態度的綜合反映。

隻言片語也說不完的話題,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所謂自己的風格,它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似他”到“是我”的過程。

這麼說大家明白了吧,其實和學畫畫差不多,我們都是先要臨摹別人的作品,然後才能經歷寫生寫意。

有的人會跟著老師們去學習,有時間就會潛移默化的與老師有些相似,但是作為一個獨立意識和思維的人,對書法的學習切不可只是一味地臨摹古帖或模仿老師,一定要有博採百家之長,為我所用的創新精神。


也就是說,不論你是如何入門的,自學也好,跟老師學習也好,要想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就要先失去自我,然後才能找回自我,甚至形成更好的自我,也就是題主你問到的如何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這一點,任何藝術都是如此,從模仿開始,無論是學習樂器、學習語言、學習寫作,唱歌跳舞乃至於廚藝,都是從最基礎的模仿開始的。


有了這個模仿的基礎,才能將基本的技術打牢,也就是我們說的基本功。基本功決定了日後的學習艱難程度,和蓋樓一個道理,地基打得穩,才能蓋得更堅固。


再學好基本功後,可以嘗試加以自己的風格,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雖然自己也在寫相同的字體,但是明顯的,和臨帖的字不一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對於書法來說,技法的東西好講,因為它是明擺著的,我們通過分析可以去解釋、理解並且學習。

但是,風格的問題就比較玄了,這個是老師也教不了的,需要自己訓練修行。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個修行應該指的就是書法家自己的風格特點了。

所謂風格,就是指的書法家在創作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的特點和個性。

1、風格和個性有關

同樣是學習一個字帖,不同的人寫出來風格是不一樣的。男人和女人寫出來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書如其人”嘛

這就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係,這個是很難改變的,脾氣急躁的人很難寫出恬靜的字來。

心思細膩的人寫狂草是在難為他。

2、風格和個人的經歷有關

人生經歷不同,寫出來的字的風格也會不一樣,王羲之因為家庭變故寫出《蘭亭序》、顏真卿因為親人被害寫出《祭侄文稿》、蘇東坡因為屢次被貶寫出《黃州寒食帖》。

如果他們都一帆風順的話,是很難寫出這麼高級的作品的,好的藝術作品總與悲慘的人生為代價。

3、風格和個人的審美取向有關

這一點還是比較關鍵的,如果你非常喜歡米芾,長時間的學習米芾,那麼個人的風格肯定是會受米芾影響的。

這個是以上兩點的基礎。

通過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除了在選擇字帖上我們可以自我,其它的都是自己無法影響的,個人風格的形成還是要順其自然吧。



圖為米芾《李太師帖》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書法風格的形成,是在長期的書寫臨習中的自然形成。

當你的書法認識和書寫能力積累積到了足夠雄厚的時候,個人的書寫風格就已經在平時的練習中逐步形成。不要相信所謂的“頓悟”。頓悟的產生,是基於大量的實踐而來的。一拍腦門想出來的,都是餿主意。在學習書法中,耍不得小聰明。腳踏實地的練習,才是正路。

書法風格的形成,是有出處的。不是為了寫的與眾不同而放棄吸收古典傳統中的優秀成份。這樣做的結果,適得其反。所謂“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便入歧途。



個人風格的形成,從一開始的選帖,就會帶有你個人審美取向。你的審美觀,是最終形成個人風格的因素。你喜歡厚重質樸,還是瀟灑神逸,清麗娟秀,還是遒潤妍和。這些東西是根植於你內心的。遵從於自己的內心,做長期的磨礪,寫出自己的面目,只是時間的問題。


若強為創造,書理尚不通解,便想求得妍妙,怎麼可能呢!所以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就在你選擇的字帖上下功夫。專心研究他人的筆法。弄清楚書理。建立起自己的書法觀念。有了自己對書法的認識。並不為他人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書風。就是你書法風格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