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是否要失業了?開源資訊時代來臨,大數據之下,你無處可逃

過去幾年,美軍情報系統建設的主要投資方向是加強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的信息蒐集能力,目前這一趨勢正逐步轉向情報分析技術。由於缺乏對開源信息價值逐步增長的重視,在此方面的投資還遠遠不夠。所謂開源信息指的是能夠從公開或半公開渠道獲得的信息。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開源信息量呈現出爆炸性增長趨勢。

美軍通過對現代情報工作的調查發現,情報部門傾向於依賴可分類數據或稱為保密數據展開工作,而對公共場所獲取的非保密信息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美軍意識到,開源信息的開發利用將為未來早期預告預警預告潛在手段的探索提供新思路,也為信息時代情報體系建設開創新途徑,進而可能將建立專門的軍事情報力量以加強開源信息蒐集處理能力。

間諜是否要失業了?開源信息時代來臨,大數據之下,你無處可逃

邁向開源信息時代

目前,情報專業正在面臨大數據的挑戰,其關鍵問題是如何開發利用開源數據的分析潛能,而不是那些被嚴密防護的保密信息。開源信息將會是未來威脅環境下對敵方威脅意圖的最早提示。

情報領域的“秘密文化”

20世紀中期,美軍在反思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和美國海軍與陸軍在情報組織上獨立分散的狀態後,認為美國在面對另一場難於預測的襲擊時仍然十分脆弱。這一觀點直接導致美國總統杜魯門下決心加強情報體系建設,提高對外敵入侵的早期預告預警判斷能力。1947年,建立的中央情報局就是為了防止再發生類似被偷襲事件。從而開啟了自1947年至1990年前後,工業時代的情報運行模式。

在這一時期,美國主要針對蘇聯展開情報活動。由於情報蒐集工作在國家情報優先架構下展開,因此主要關注於可分類信息,也就是保密性信息。國家情報優先架構的目的是為高層領導者研判形勢,作出決策提供分析工具。冷戰的勝利也證明了這種情報模式的成功。但這種情報模式促使了情報系統建設不斷研發新型傳感器和偵察平臺,從而獲取更多的可分類數據。傳感器和偵察平臺重點跟蹤收集蘇軍的飛機、軍艦和其他主要軍事裝備部署動向。情報工作成果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套路,如對重要事件的描述,其基本要素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事件?而回避了將要發生什麼及其理由,因此被稱之為描述性情報分析。

間諜是否要失業了?開源信息時代來臨,大數據之下,你無處可逃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成功被認為是美軍情報界的重大失敗之一

依賴於可分類信息導出的保密性數據,使情報工作重點放在回答問題的數量上,根據情報任務的工作量來分配蒐集和處理工作。在這種秘密文化的環境下,開源信息基本不受關注。忽視開源信息潛在優勢的錯誤,後果是導致損失了一種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嚴重的後果將證明美國情報部門沒有準備好應對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的緊迫複雜性和失去應對未來衝突至關重要的預警提示風險。“9·11”事件後為應對反恐任務,在傳統形式情報力量大幅增加的同時,也為挖掘開源信息的價值提供了動力。而直到開源信息大數據快速性、多樣性和體量性等特徵漸漸浮現,伴隨著社交媒體爆炸性的發展,人們才認識到利用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開源信息替代被過度關注的分類信息將會成為現實。目前美軍考慮先用開源信息啟動情報收集處理程序,而後再使用分類數據加強開源未分類數據的分析判斷,從而將徹底顛覆傳統情報分析模式。

傳統情報處理模式技術解決方案的缺陷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邁克爾海登在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發言報告中,把情報工作描述為拼圖。這個比喻使人們相信所有的情報都可以依靠特定的情報信息組件拼接而成。不幸的是,這種方法將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傳感器收集特定的情報信息,從而更加劇了分類信息的排他性。這種令人質疑的觀點一直延續至今,把分類信息收集看成是洞察事實真相的窗口,為追求和形成更多的數據起到推動作用,使情報分析工作的負擔越來越重。其最終結果是分類秘密信息的排他性成了情報分析的基礎,限制和排斥了創造性思維。

間諜是否要失業了?開源信息時代來臨,大數據之下,你無處可逃

“9·11”事件後為應對反恐任務需要,挖掘開源信息成為重要選項之一

為解開拼圖必須不斷蒐集更多的情報“碎片”,利用開源信息越來越能夠幫助更好地解開拼圖,並解決具體的、明確的問題。美軍認為,開源信息可以作為國家武器裝備研究的突破口,提到具體研發日程上,就像以前專屬於間諜或技術傳感器領域研發一樣。比如問“俄羅斯最新一代地空導彈的射程和速度是多少?”這一類的問題,就可以通過收集的開源信息進行處理。商業和公共部門為成功使用開源信息提供了例證,這也與情報工作所謂的基本規則密切相關:“只要有金錢交易的地方,信息也一樣在交易。”

考慮到未來情報工作面臨的問題將比秘密更神秘,情報分析人員需要運用更多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分析比以往更多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負擔展開以“收集—處理—分析”模式為中心的傳統分類信息情報工作。情報部門的本能傾向於接受分類數據統計提供的答案,滿足於所謂的系統自動化處理,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人腦功能難以跟上自動快速的處理過程,因此發揮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對比這種模式,美軍提出需要建立一套新系統,在情報處理過程中加強人的思維活動參與程度。由模糊事物產生的不確定性,通常靠機械性分析很難找出答案,必須靠人的創造性思維解決,這是新系統研究發展方向。情報部門對分類信息的過分依賴最終可能成為創造性思維的障礙。在冷戰期間,高價值的情報信息往往是技術性的和短暫性的,主要由通信和電子發射信號組成。情報專業人員通常把這類數據作為情報蒐集目標的“偵探標誌”。這樣的“偵探標誌”在冷戰時轉瞬即逝,而在信息時代則呈現爆炸趨勢。可穿戴技術和物聯網提供了精確的地理位置信息,將大量個人隱私細節連接到開放架構的互聯網。而且,這些信息也不需要被高空傳感器或諜報人員秘密獲取。事實上,人們願意讓自己的數據被別人觀察。在信息時代,收集信息不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驗證信息。開源環境所提供的對手海量偵探標誌是信息時代之前難以想象的。開源數據的湧入,包括迅速增長的社交媒體平臺,將成為未來情報信息的重要來源。情報部門必須克服其傳統的固執理念,不能一味偏信有價值的信息只能通過秘密手段獲取。

很多開源信息社交媒體公司年收入達十多億美元,比如成立於2010的照片牆(Instagram)可以說是增長最快的社交媒體平臺,2016年的用戶己達到3億。據統計聯網設備大約有160億個,4年後這個數字將增長到400億個。儘管公開的信息來源越來越多,開源信息情報在情報專業領域仍然是一種較小的情報形式。目前情報部門掌握著大量信息,來自衛星或諜報渠道的信息並不稀缺,這些信息被認為是更準確的情報信息。公開信息的利用不僅是高價值情報信息的補充,同時也將重新定義預告預警的概念,成為未來情報分析的基礎。事實上,並不是開源信息分析輔助支持秘密信息,而恰恰相反,往往是秘密信息在輔助支持開源信息分析。這樣做才可能會有益於在當前和未來模糊的作戰環境中獲得必要的警告。

間諜是否要失業了?開源信息時代來臨,大數據之下,你無處可逃

俄羅斯“混合戰爭”的成功引起了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恐慌

“混合戰爭”的預告預警給開源信息帶來機遇

2014的夏天,“親俄分裂分子”開始在烏克蘭東部活動。俄方一再否認其正規軍隊進入烏克蘭領土,但社會媒體反映的事實表明了俄羅斯政府一直在說謊。年輕的俄軍士兵將“自拍照”張帖在照片牆上,想必他們並不知道,包含照片屬性的元數據,定位了其拍照位置處於烏克蘭邊境之內。初始帳戶從開放源上傳的圖片迅速流入到推特和照片牆以及眾多的YouTube視頻。這種類型的預報線索本身並不能構成最終情報產品,但它可以用來引導傳統情報監視和偵察力量對開源信息的初始端進行調查核實。像俄烏衝突這種類型的常規和非常規作戰相結合,並混雜著強烈公共關係的衝突樣式將是美軍未來最可能遇到和最難以應對的局面。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將軍對這種類型作戰行動給出了適當的定義:“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一起為共同的目標運用各種武器展開的行動,正如我們在烏克蘭東部所見證的。”混合衝突增加了態勢情況的模糊性和決策複雜性,並降低了快速反應的協調效果。由於具有這些特點,這種衝突形式將在未來持續存在。

有人認為類似烏克蘭這種混合戰爭的概念僅僅是傳統衝突在技術和程序上的延續。無論如何定義,未來衝突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衝突一方抓住另一方的弱點,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美軍擁有壓倒性的常規軍事力量。但敵方運用虛假信息和使用非正規軍事力量,使衝突保持在低於正規作戰的臨界線,令美軍難以發揮其傳統軍事優勢。這種混合戰爭戰略能夠讓一個國家還沒有意識到衝突已經爆發,便已喪失了國家應對的主動權,而且這種混合戰爭又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做出衝突反應的臨界線之下。早在2015年,斯蒂芬·皮弗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便指出,由非正規力量實施較大規模的常規作戰行動可能是未來應對沖突的主要形式。美軍前歐洲司令部司令布里德洛夫將軍也闡述了同樣觀點,強調北約必須準備應對沒有主權標誌的特種部隊跨越某國國界製造動亂,並最終顛覆某一國家的行動。然而,情報部門採用的傳統預告預警技術與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主要關注於大規模部署軍隊,很可能會有失去早期預警阻止衝突的風險。

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推進“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意圖是威懾阻滯潛在對手採取軍事行動。為此,情報部門的目標應該是為即將發生的衝突提供最及時的預報預警,避免因對手完全虛假的非戰鬥狀態宣傳,使領導層出現決策癱瘓。其子目標應該是提供給決策者充分證據反擊入侵者的宣傳。而未來完成這一任務的最佳手段,可能不是傳統的用於統計蘇聯坦克數量的情報蒐集平臺,而將是由開源信息引導的情報分析工具。冷戰時代的戰術技術和程序難以識別“小綠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潛入烏克蘭境內武裝人員的稱呼)和背後支持他們資金、武器及指揮領導者。因此,改變情報部門組織實施行動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應將情報工作焦點放在開源信息情報,以秘密蒐集信息的傳感器補充具體細節情報支持開源信息分析。

間諜是否要失業了?開源信息時代來臨,大數據之下,你無處可逃

以Facebook和Instagram為主的社會媒體正在成為開源信息的主要平臺之一

作為第三次抵消戰略重點關注問題,人機協作將在聚焦開源信息環境下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方面。社交媒體產品,如臉譜網、照片牆和推特等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社交網站VKontakte在俄羅斯最受歡迎。情報分析人員必須認識到這一事實,不僅要能夠破譯外國語言,而且要根據社會文化差異正確解讀所涉及的問題。機器自動翻譯工具迅猛發展,在這兩個方面都提供了巨大幫助。2014年5月,微軟做出了能實時進行口語翻譯的計算機程序。瑪麗亞姆納賈法巴迪等描述了應用“深度學習”進行機器自動翻譯的方法。相關的應用還有谷歌的“Word2vec”工具,可以快速掌握幾百萬字之間複雜的關係。使用所謂的“文字向量”工具使機器翻譯與過去簡單字面翻譯相比,在區分不同語境下語意細微差別方面大大提高。面向社會媒體產品的人工智能翻譯工具可以為較低層次的權威機構提供更深入的洞察能力。機器強化工具不僅讓我們聽清楚對方說了什麼,而且能夠明白所說的意思。

美軍對開源信息發展應用的探索

美軍認為,軍事情報專業人員思考問題方式需要作出重大改變。首先是情報文化理念的改變,要將公開信息視為與限制性數據同等價值。在軍事上,從初級教育和訓練場便開始改變。作為“數字原生代”的新一代情報人員,在無所不在的信息技術和社交媒體環境下長大,他們更容易突破傳統思維。然而,對獲取分類信息的誘惑仍將始終存在,情報訓練必須鼓勵下一代人對獲取開源信息的興趣。此外,未來的情報人員也需要在訓練使用情報蒐集工具時,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創新思想,更好地收集和分析開源信息資料。具體的情報分析培訓應該包括:問題的重述,因果流程圖、加權排列,“魔鬼”式宣傳和許多其他的技術,比如摩根瓊斯在《思想者工具包》一書中所寫的“解決問題的14項強大技術”。

向情報人員講授情報分析技術非常重要,特別是要著重強調使用海量數據分析方法。首先,這些技術讓情報分析人員“展示自己的工作”,使他們的分析過程向其他人公開。其次,使他們學會把握語言的精度,促使分析人員形成正確的問題架構,確保有明確的解決答案,並且不會被任意解釋。最後,可以防止軍事分析人員落入傳統情報處理自動化系統的陷阱。

情報部門必須重視發展批判性思維技能,正確的答案是對現有開源信息分析技術按照科學方法進行實驗證明。情報界的預測者從來沒有系統地評估以確定開源信息分析預測的準確性。其實這種評估與實施偵察飛行和維護情報監視和偵察平臺相比,成本要相對低廉很多。檢驗開源信息分析結果能否提供有價值的、低成本的情報信息,從而有助於未來的規劃和預算決策。

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倡議的高級情報研究項目活動(IARPA),對整個情報領域的參與者發起挑戰,引發情報預測項目的激烈競爭。一個被稱為“最佳判斷”項目的子程序涉及了任何願意參與情報分析工作的軍內外人員。第一階段高級情報研究項目活動於2011年開始,主要探索大眾來源的情報潛力。參與者對真實事件進行預測,根據事件發展的結果來判定其預測精度。出乎人們意料,“最佳判斷”項目最有趣的結果是,獲得保密信息的人與那些沒獲得保密信息的人相比並沒有預測優勢。並且情況恰恰相反,由於對分類保密信息的執著依賴,反而阻礙了那些人形成更全面的預測。華盛頓郵報詳細介紹了比賽的結果並提出總結性觀點,那些沒有獲得分類保密信息的人,其預測準確率比可以看到截獲信息和其他秘密數據的情報部門專業人員平均預測準確率高30%。美國國家安全局仍然抱著基於更多數據形成更好判斷的理論,但是這種瘋狂獲取標誌性信息的做法卻背離了形成正確判斷的基本素質。

就像軍方強調體能訓練在軍人常規測試中的重要地位一樣,一些專家提議,國防部也應該定期舉行“認知能力訓練”的錦標賽。“最佳判斷”項目的多個競賽結果表明,當人們參與一個只獎勵判斷結果準確性而無需考慮判斷理由的新穎性或對某一黨派觀點的認同性時,預測的準確性是可能實現的。換句話說,像這樣的比賽既能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又能培養批判性思維。此外,這種比賽也有助於形成和提出可以回答、測算和評分的具體問題。競爭性活動對軍隊來說並不新鮮。幾十年來,在“火雞射擊”活動中,戰鬥機飛行員曾與競爭對手飛行中隊進行過無數次比武訓練。獲勝者得到了同行的讚譽和認可。國防部需要進行一個基於開源信息的情報監視和偵察“火雞射擊”競賽,參與挑戰者基於公開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結論,讓有志之士充分展示自己的分析才能。個人和單位之間的競爭可以激發參與情報分析工作的動機,進而選拔培養優秀的情報工作者。基於“最佳判斷”項目的結果,人們期望開源信息無用論者會轉變他們的觀點。至少參與者會認識到,分類保密資料的重要性比嚴密的分析方法要低得多。

未來能成功地根據可能導致衝突的模稜兩可線索得出正確的判斷,將通過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清晰闡明解決方案的細緻過程來實現。支持這些解決方案的數據將會是越來越容易收集的開源信息,儘管還帶有傳統情報處理的烙印。但是,正如一名參加過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動”的前高級情報官員所說:“情報部門的標準運作模式過分強調秘密,但遺憾的是不太關心完成任務的效益。”情報分析人員必須克服對分類保密信息的過度迷戀,專注於最能保證任務成功的信息。

美軍認為,機器可以在分析過程中提供幫助,但它們不能代替一切。機器可以更好的模擬人的意圖,從而更準確地預測人的行為,但模仿的意圖和對原始意圖的真實解讀還存在顯著差異。歸根結底,人的判斷必須佔據主導地位。為此必須加強人的智力投資,在情報分析訓練中結合基於公開可獲得的信息進行預測預報。美軍認為,在提高創新思維和靈活地利用開源信息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投資,將會給領導層決策提供巨大幫助,並將使情報部門在未來情報信息領域競爭中形成超前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