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對不對?

在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有教做人做事的,有教農耕經驗的,有觀氣象氣節的,更多的是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狀態。總之農村俗語涵蓋萬千,包含了生活中的種種,因為都是人們從生活經歷中所得出的經驗。下面我們來了解兩句俗語,看看你都聽過沒!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對不對?

1、“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

一輩親:頭一輩都是直屬親戚,都是兄弟姐妹自然是最親近的。二輩表:二輩就隔了一輩了,都是表親堂親,自然不如直系那麼親近的。三輩四輩不了了:到了第三輩第四輩,可能都已經不怎麼來往了,所以就不了了之了。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說,感情淡化的一種表現。

在以前農村,其實家族觀念是比較強的,那時候會有祠堂,有族譜,誰家有新出生的孩子都要按照族譜上的排號輩分來取名字的,所以那時候聽名字就知道是什麼輩分的了。現在這樣的已經越來越少了,不光名字不會用排號字輩,而且很多可能族譜都沒有修了。有些可能族譜一直在修,而且在更新,但是後代們的往來越來越少,甚至在外面碰到了也未必認識。

對於一般來百姓來說,基本上關係確實就像這句話,一代比一代關係要淡,如果親戚之間相距不是太遠的話,還能經常走動來往,關係不至於淡化到不了了。如果距離一旦過遠,基本上時間長了就沒有任何關係了,有些甚至都沒有聯繫方式了。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對不對?

當然也有個別不同的例子,有句老話叫:“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現在是個物質的社會,有部分人一切向錢看,如果你有錢,可能隔著很遠的親戚都會來找你,沒有錢的話可能親兄妹也不一定認識你,這樣的事情例子還是不少的,當然也只是個例了。

其實不管怎樣,都要記住血濃於水,這個社會雖然金錢至上,但是連著血緣關係的親情是無法用金錢買來的。有些人和事,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所以親戚之間不管有沒有錢,還是多聯繫吧,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更要重視親情了,以後你的親戚只會越來越少。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對不對?

2、遠水不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

這句話字面意思大家都懂,這句話放在過去的話確實是這樣,過去由於交通不方便,信息閉塞,如果家裡有什麼急事的話,等到事情解決了遠處的親戚可能還不知道有事發生,所以能救急的當然只有鄰居了。而且以前大家住的房子不像今天這樣都是高樓大廈,鄰居都會互相很熟悉。

如果這句話放到今天的話就也未必了,現在交通方便,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車。而且通訊發達,有什麼事的話親戚很快就能趕過去,如果是急需用錢的話,手機上轉賬也是分分鐘的事。反觀現在如果是住在城區,都是高樓大廈商品房,不少鄰居之間在一棟樓住了幾年可能都不太認識,所以很多事情鄰居不可能幫上忙了。

當然,不管你會不會需要鄰居幫忙,和鄰居之間還是要好好相處的,如果關係好不僅在需要的時候能幫上忙,平時沒事還能一起拉拉家常。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對不對?

這兩句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那麼你和親戚之間幾代還有經常來往呢,和鄰居之間相處的又怎樣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