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爲何大學招生權受到懷疑

新高考改革目前撲朔迷離,從浙江、上海起步的新高考轟轟轟烈,到了北京,呈現霜重鼓寒聲不起狀態。同時,京外有幾個地方同時宣佈高考改革暫緩。處於深水區的高考改革何去何從?

高考改革為何大學招生權受到懷疑

高考改革為何大學招生權受到懷疑

高考改革為何大學招生權受到懷疑

從最近一些爭議來看,核心的是招考分離的高考政策。從1950年代開始的高考制度,一直延續到現在,除了1960年代10年間有實行過招考分離外,其他實行的是招考合一的高考政策,即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殘酷高考制度。這種高考制度似乎罄竹難書,是中國現行教育制度的原罪。一切學生的壓力、身心失常都可以追溯到高考制度。高考制度一直遭受口誅筆伐。

高考制度是一顆惡樹,但結出來的是善果。高考制度實行到現在,有一項有目共睹的成果:即高考制度的相對公平性。從2014年宣佈高考改革開始,人們才開始反思罪惡的高考,原來有其必然的合理性。

面對迷霧重重的高考改革,至今沒有任何權威的解釋,來聲明為什麼全國高考改革處於暫緩狀態。但涉及高考制度本身,招考分離相對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詞彙,大眾對高考制度瞭解並不多。並沒有形成具有廣泛的社會話題。

所謂招考分離,即高考和考試分開實行,而現在實行的是招考合一,通過高考分數錄取考生。實際上,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招考分離,即平時學業成績、高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模式。而新高考的核心就是招考分離,綜合素質評價佔據招生的權重。

現行高考制度最荒謬的是,大學招生,卻沒有大學什麼話語權,因為實行的是招考合一,以分數為唯一的錄取標準。

破冰之旅從2003年就開始了。當時有少數學校開始自主招生,一直到現在,全國共有90餘所高校擁有自主招生權,實施到現在,這種自主招生政策和新高考政策有非常雷同之處。意味著自主招生是新高考的改革前奏曲,加入大學評價。再往前,1999年開始的3+X高考科目改革,和現在3+3有接近之處,說明,高考改革不是突變,而是漸變的。

從90餘所大學自主招生,突然要變成所有高校都有自主招生權,實行招考分離,一下子讓熟悉高考制度的人們適應不了。這種根據平時學業成績、高考分數、綜合素質評價各佔權重的錄取模式,和發達國家大學錄取方式有相似之處。

招考分離目前質疑的焦點是,一旦實行招考分離,把錄取的評價權放給學校,會不會導致高考不公。人們擔心高考制度改革會撼動社會公平的基石。這種懷疑是正常的。

那麼,到底是招考分離還是招考合一更適合國情?從前幾年強力推行招考分離,到今年的暫緩,看來招考合一併沒有被淘汰。有一種聲音,很多人贊同:現行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

高考改革不會停止的,因為不分文理和本科批次合併已經開始了。人們對招考分離後大學招生權的懷疑,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具備普遍性,亦沒有科學性。沒有一所大學會大面積招收條子生,把不達標的考生攬進來。但對於招考分離後的監管,是一個必須要建立起來的配套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