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啓動

國際日報·中國新聞廣西9月30日電(記者 黎 堅)9月27日上午,由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委宣傳部主辦的中央駐桂媒體、自治區媒體“走進欽南 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欽南區政府舉行了啟動儀式,欽南區委副書記饒文勇、欽南區農業局局長周健、欽南區委宣傳部張相兵等領導以及近20家中央駐桂媒體、自治區媒體參加了啟動儀式。

上午8:30分,在欽南區政府大門前,欽南區委副書記饒文勇宣佈採訪活動正式啟動併為媒體代表授旗。隨後,媒體採訪團先後深入基層,走進欽南區東場鎮欽州沃龍養殖有限公司、那麗鎮充包村委牛骨港村生態海紅米種植基地、大海貓山水花園、那麗鎮黑山羊養殖示範基地、熊貓雷竹生產基地、新農園種養專業合作社、久隆松山鄉村大世界、欽南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康熙嶺鎮通威“漁光一體化”項目、龍門港鎮大蠔養殖基地等。走訪過程中,採訪團一行走訪養殖場、進鄉村,感受欽南區近年來在特色產業扶貧、全域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移民安置、脫貧攻堅等方面工作所取得的喜人成就,感嘆欽南區的偉大鉅變。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啟動儀式。國際日報 黎堅 攝影

欽南區屬廣西欽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位置,北距首府南寧100公里,瀕臨北部灣,東連北海市,西接防城港市,南擁欽州港,是欽州市的轄區。是欽州市重大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區。是一個集臨海工業園區、濱海文化旅遊勝地、廣西沿海交通樞紐、大西南最近接海點等眾多功能與優勢於一身的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城市中心區。欽南區擁有三娘灣、劉馮故居兩個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享有“中國大蠔之鄉”“全國優秀郊縣(區)”“全國科普示範縣(區)”等美譽。

隨著廣西大型臨海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的加快,欽南區已成為北部灣(廣西)臨海工業配套產業加工基地,發展臨海工業前景廣闊。目前已經形成了以製糖、製革、製藥、製陶、食品加工、修造船、林漿紙為主的門類比較齊全的臨港工業休系,產業格局已逐漸形成多元化,是中國四大名陶----欽州坭興陶的生產基地,是享譽海內外的北部灣四大名產:青蟹、對蝦、大蠔、石斑魚的主要出產、加工、交易基地,黃瓜皮、海鴨蛋、龜鱉等特產也暢銷全國。

據欽南區委副書記饒文勇介紹,2018年以來,欽南區嚴格按照中央、自治區和欽州市委、市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和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舉全區之力集中攻堅克難,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欽南區脫貧攻堅新聞發佈會現場 國際日報 黎堅 攝影

欽南區努力推進健康扶貧,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欽南區有扶貧開發任務的有13個鎮(場、尖山街道),144個村(社區),“十三五”時期建檔立卡貧困戶4664戶20011人(不含2014、2015年脫貧戶),2016年和2017年全區共有1378戶6276人實現脫貧,24個貧困村摘帽,至2018年還有3286戶13735人未脫貧,23個貧困村未摘帽,2018年計劃脫貧戶993戶4540人,計劃脫貧摘帽10個貧困村,按計劃脫貧後,2019年還有2293戶9195人未脫貧,13個貧困村未脫貧摘帽。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媒體記者在欽州市遠鴻養殖場採訪 國際日報 黎 堅 攝影

目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應參保20443人,已參保20443人,參保率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應參保18934人,參保率100%;60週歲以上(含)符合領取待遇條件的人員100%享受養老保險待遇。34個貧困摘帽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應參保77775人,已參保76626人,參保率98.5%;其中:2018年10個預脫貧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應參保24688人,已參保24342人,參保率98.5%;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含自費費用)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等政策報銷後,實際報銷比例未達到90%,欽南區今年落實220萬元專項財政資金,通過幫扶貧困戶購買商業保險等方式,確保貧困戶就醫符合規定報銷的比例達90%以上。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欽南區農業局局長周健介紹海紅米水稻產業發展情況 國際日報 黎 堅 攝影

欽南區加大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注重扶貧政策的落實工作。今年欽南區計劃將國債資金2066萬元全部用於道路建設,用於解決貧困村和貧困戶出行難問題。以優先解決2018年欽南區預脫貧摘帽貧困村及預脫貧貧困戶的飲水問題為出發點,開展2018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的前期工作,籌集200多萬元用於解決貧困村和貧困戶問題,目前黃屋屯鎮大沖村和久隆鎮荷木村的飲水安全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貧困戶飲水安全項目已完成60戶。今年我區第一批危房改造指標374戶。截止9月21日,已開工525戶,開工率140.4%,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4戶,已竣工304戶,竣工率81.3%。欽南區政府計劃籌措資金500多萬元用於兌現危房改造獎補,目前已支付獎補資金165萬元。

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整合培訓資源,開展對貧困戶的就業技能培訓。如各行業部門按照農事農時季節的時間節點,組織行業專家、技術人員,推進產業扶貧大培訓,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截止目前,全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4期,其中貧困人員136人(含易地搬遷貧困人員39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6期,培訓311人,其中貧困人員98人,投入資金1.57萬元。舉辦“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鄉鎮扶貧招聘”等各種招聘會,共計19場次,實現貧困人員轉移就業684人。在高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辦2場專場招聘會,參加招聘企業110家次,提供就業崗位9816個,達成就業意向人數185人,幫助實現就業48人。設立認定“扶貧車間”10家,幫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94人在家門口就業。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記者在欽南區大海貓山水花園採訪 國際日報 黎 堅 攝影

努力打造旅遊扶貧,移民安置工作成績顯著。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自治區調整後的“八有一超”標準繼續做好搬遷戶的幫扶工作,確保他們“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目標。鼓勵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繼續利用原有的耕地、林地等資源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對發展有產業並且符合獎補標準的,給予獎補,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的內生動力。2018年上半年全區合計“以獎代補”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戶數154戶,第一批獎補金額61.5萬元。積極解決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就業問題,今年以來開展創業培訓、就業技能培訓6期,已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共39人,已舉辦專項招聘會2場,進場企業110家,達成就業意向人數185人,幫助實現就業48人。在安置點旁設立就業車間1個,吸納19戶貧困戶就業,解決了就近就業問題。

根據欽南區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鄉村生態遊,促進旅遊發展與脫貧工作相融相促,推動貧困村可持續發展。如通過“生態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新農村”的模式,在那霧山腳下及周邊那霧塘村、殿艮村、那麗村等貧困村發展三華李、楊梅等果園觀賞與採摘,發展農家樂,推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在風景秀麗的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欽靈公路段,沿線集聚分佈有中國龜谷、臺創園、臺果園、松山鄉村世界、東盟花卉大世界、銀湖山莊等生態觀光農業景點,久隆鎮的高明、黎屋、荷木、石安等貧困村也在其中,欽南區因勢利導,把沿線規劃建設成鄉村旅遊產業帶、脫貧致富帶。如位於貧困村沙埠鎮平艮村的大海貓山水莊園鄉村旅遊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吸取務工、加入合作社等形式,帶動周邊120多名貧困農民增收脫貧。同時,欽南區通過舉辦旅遊扶貧就業專題招聘會、電商扶貧交易會、旅遊商品展示會等多種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旅遊業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松山鄉村世界、大海貓山水花園等景區被評為“欽州市旅遊扶貧示範區”。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記者在熊貓雷竹生產基地採訪 國際日報 黎 堅 攝影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各項脫貧指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鄉村建設要與發展扶貧產業、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實扶貧政策等措施相融合,統籌推進,在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不斷提高鄉村建設水平。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共落實產業獎補480萬元。全區農村地區的103個行政村中,全部落實了村級經濟計劃,88個培育有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6個有百畝以上的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種植基地,51個有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集體經濟項目。全區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衛生室並配備1名鄉村醫生,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教育補貼工作,共發放貧困生補助資金662.85萬元;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均已優先享受資助,其中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學生2111人次,發放資助資金共148.45萬元;深入開展農村垃圾專項治理兩年攻堅,8個鎮的鎮級垃圾壓縮中轉站和焚燒處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使用10個村級垃圾收運站和焚燒站,完成6個鎮級汙水處理廠建設工作,實施“村收鎮運區處理”的動作方式,實現全區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截止9月20日, 2018年全區計劃脫貧993戶4540人,“八有一超”指標中“有穩定收入來源且吃穿不愁”等 7項指標已全部達標,只有少部分貧困戶在“有住房保障”和“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指標方面未達標,10個預脫貧村中,“十一有一低於”指標中有10項已達標,還有2項未達標,未達標的指標預計在10月份全部達標。

走進欽南聚焦脫貧攻堅集中採訪活動在廣西欽州啟動

記者在新農園種養專業合作社採訪 國際日報 黎 堅 攝影

扶貧產業得到了大的發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2018年,欽南區安排了1005萬元扶持19個未脫貧的貧困村和350萬元扶持35個面上空殼村用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確定2018年貧困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2個主要項目,分別是與廣西通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和入股廣西紅龍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龜鱉養殖。目前,全區共有36個貧困村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和通太光伏公司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發展光伏項目;有70個村投入資金1100多萬和紅龍生態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發展養龜產業。同時在“X”方面下功夫,鼓勵各貧困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一些收效快的項目,多渠道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全區47個貧困村已有4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其中今年預脫貧的10個村已全部超過3萬元,達到摘帽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