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說農村人努力讀書奮發圖強就是爲了離開故鄉?

桃源萬春


我自幼出生在農村,父輩的思想我是瞭解的,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將來能考上大學。他們都希望孩子能走出去,而不是留在家,重複他們種地的生活!



大學生在過去,可是古時的“狀元”!若村裡出了一個大學生,在附近十里八村,會被傳的沸沸揚揚,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焦點”。

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努力讀書、奮發圖強,學業有成後,可以“光耀門楣”,更改變了每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農村的學子,自幼被農村氣息所感染,傳承了農村人具有的“憨厚朴實”,就是學業有成,也會念念不忘家鄉。

他們深知父母的不易,更懂的“孝”字當先,但凡在外有“一席之地”,就會把父母接到城裡,來報答他們的恩德!

忘本的人的確有,他和個人的素質、修養、性格有關係,並非指所有人,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寒風吹雪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就是這樣的,每個人讀書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以後過得好一點,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和城市的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特別是對於以前的時候,老一輩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走出農村,去大城市,那時候在我們這邊的觀點就是即使在城市要飯也不要回農村。

農村每天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累死累活的,一年到頭還吃不飽。這樣的日子能夠過得好嗎?農村人又沒有什麼關係可以依靠,而自古以來對於沒有背景的農村人來說,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是最好的方式也是直接,成功的也是最多的。當自己的故鄉不好的時候,肯定是要想辦法離開的,難道你每天在這個地方吃不飽穿不暖,還要一輩子待在這個地方忍飢挨餓嗎?

對於一些父輩的人來說,只要自己的子女不在農村了,那就是成功了,就算是在外面一個月拿著幾千塊的工資也可以,至少不用每天去地裡幹活了,坐在辦公室很輕鬆。當然這個也是很多年輕人也想過的生活。其實對於農村真正忘本的還是比較少的,現在的大多數人出去以後,不是不回報農村,而是自己本來就這麼點本事,也無法給農村帶來多大的利益好處,就算你考上公務員,混到三四十歲也只是一個個小小的幹部,你有什麼權利來絕對國家的投資建設呢?在外面上班打工的就更不用說了,對於現在農村的大學生來說,這些也是最多的,你覺得他們有能力回報家鄉。

當然對於一些混的比較好的,當上大官了,或者是成大老闆了,如果有能力的話還是可以建設自己的家鄉的,但是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這個也不能就說別人忘本,對於國人現在這些想依靠的思想我是覺得真的應該改一改,別人讀書努力賺錢你又沒幫什麼,為什麼別人成功之後你就要別人幫自己呢。

對於題主說的忘本行為不知道是哪些,是不投資家鄉還是不建設家鄉,或者是不回家鄉呢。不敢是什麼,這些都是個人的行為,別人是無法去幹涉的,也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怎麼做,但是作為我們人,是有感情的,我們有親情,友情,愛情,愛國,愛家鄉等等。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出去,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話,當然是可以幫助自己的家鄉的。


張家界小伍


第一:為了實現個人理想

如今農村返鄉創業潮的出現,使很多在城市裡拿著高薪的白領紛紛辭職回鄉從事農業生產,這樣的報道,已經不再是新鮮事了。他(她)們將自己的學到的知識與人脈帶回農村,使傳統農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例如,前幾年的北大才子養豬致富,女大學生回農村養豬養兔,到如今的博士生回農村養殖蚯蚓。農村人將城市裡學到的東西帶回農村,這種“反哺”的過程也是在實現個人理想吧!

第二:報效祖國

任何人都是有家國情懷,農村人的這種理念也許會更強。我們熟悉的一代偉人周總理就曾經說過一句石破天驚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他老人家的這句話,激勵著無數年輕人前赴後繼的走在國家建設的前面。從上個世紀的“兩彈一星”,到神州系列飛船的升空,再到空間站的建立等等。這裡面的人才隊伍,農村人是從來就沒有落後的。

第三:提升個人價值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與行萬里路。也就是說,人努力讀書的最終目標還是要參與社會勞動集體分工的。農村人努力的讀書,來到城市工作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基層員工一步一步的升到中高級管理者。這一路走來,其中的心酸只有農村人心裡清楚,故而,他們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後,在城市裡落戶定居也就無可厚非了。


週記微農


“如何看待有人說農村人努力讀書發憤圖強就是為了離開故鄉?”曾經聽一些人說,我們農村人努力讀書就是為了離開故鄉,但是離開故鄉卻是老一輩人最痛恨的忘本行為,該如何理解呢?其實不管是基於哪種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都不矛盾,現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離開農村老家,去到城市發展,不能說是想要遠離故鄉,只能說是在離開故鄉的時候,尋求一個更好、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不能說不留在農村發展,就是遠離故鄉,這有點偏激;

再者,老一輩人所不推崇的遠離故鄉,指的是,很多離開農村老家,取得較大成就的人,往往都不願意去承認自己是來自農村,完全就是忘本,也不願意回來造福自己的家鄉,這才是忘本,而不是說離開家鄉就是忘本;

但實際上,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農村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往後都會想要湧入農村尋求發展契機,而不是都想要去往城市;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另外,離開故鄉和忘本,這是兩個概念。中國人自古就有故土難離、衣錦還鄉的傳統思想,《史記·項羽本紀》中就提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所以在傳統觀念上,我們並不排斥外出發展,在外做出事業也是一番值得誇讚的事情。我們排斥的只是那些獲得一些成就之後,便沾沾自喜,覺得自身格局高於故土,從而對故土失去感恩與眷戀的人。這是個人事業與個人品行之間的關係,事業在哪裡做成,這其實都沒有關係,但是個人品行低劣,不論是忘本還是其他,也不論是事業做得有多麼成功,那這個人終究不會長久。


韓一軍


農村人說努力讀書奮發圖強為了離開故鄉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有出息能夠出人頭地,農村人眼中的離開故鄉指的是希望兒女們不要再過這種種田生活,而老人討厭忘本的行為主要指的是那些離開農村過上幸福生活的人忘記自己是農村走出來的。

農村人以種地為生,然而種地的利潤確很低,記得學生的時代每到農忙時節家人都會對我說:要努力讀書啊!爭取不要再過這種生活,當時覺得這句話是家人對我的激勵,現在看來多半是家人對我的期望。

以前在農村想要走出去的出路有兩條:①努力讀書考上大學②當兵出人頭地。

努力讀書考上大學就不用過著種田的貧困生活了,這是大部分父母希望看到的,在他們眼中種田是最不掙錢的生活方式,只要比自己過得好就心滿意足了。 父母只是希望兒女能夠擺脫種田的命運。

不少農村年輕人由於常年在外工作對農村的瞭解甚少,有些甚至不想了解農村人,他們對農民避而遠之,多年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和農民產生了分歧。老一輩農民鄉土觀念濃厚,他們不允許其他人瞧不起自己生活的一輩子的地方。所以他們很憎恨忘本行為。





背井離鄉初衷是好的,只是有些人在離鄉後的忘本行為是可恥的。有一句話說的好“喝水不忘挖井人”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忘本,農村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家鄉的養育之恩我們無以為報。

努力讀書發憤圖強在農村人眼中是希望兒女擺脫種田命運,而忘本行為是農村人憎恨的。因此努力讀書發憤圖強和背井離鄉不衝突,離鄉後忘本的行為是農村人不希望看到的。

你如何看待農村人背井離鄉的現象歡迎留言補充。


鄉下伢仔


俗話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農村人祖祖輩輩過得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在黃土地裡刨食吃的,一切靠天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風裡來雨裡去,不客氣的說每一個農村人都知道種地的不容易,每一個農村的種了一輩子地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再過這種痛苦的生活,對於農村人來說要想離開這種生活就得離開家鄉,而唯一的快速的方式就是讀書,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良技傍身,才能在大千世界闖出一片天地,也才能徹底脫離原來的苦日子。

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說,農村人發奮讀書不是為了離開家鄉,而是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現實情況是很多學有所成的人都回到了自己家鄉或者為家鄉建設出力,中國人講究家文化,如果說能在家鄉獲得更好的發展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不是。


浮萍觀影


農村人努力讀書,最後考取大學,在大城市工作,雖然看起來是離開了故鄉,但本意並不完全這樣。

農村人,從小就知道務農的辛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真的是很艱辛。所以有不少農村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讀書有出息,不要像他們這樣靠天吃飯。農村人發奮讀書,首先是為了掙脫這種依託體力勞動的生活狀態,選擇身體上更輕鬆的職業,讓自己從底層向上流。有些人可能真的是發憤圖強後真的就到死都不回農村了,而且家鄉的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顧了,這種才是真的忘本了。但還是有些人會回家鄉看看,看看父母,看看家族的親戚,為家鄉做點貢獻啥的,這些人雖然在城市紮根,但心裡仍舊有家鄉。

所以,發奮圖強離開家鄉的並不都是忘本的,還是有懷念故土的。父母在,人生尚在歸途,大部分發奮圖強遠離農村的孩子還是會回家鄉探望父母的,這份與家鄉的情結還是有的。

我是“觀社會的氣象人”,雖身處氣象這個小眾圈,但有一顆熱愛社會這個大眾圈的心。社會是一碗“大雜燴”,有世間百態,有人情冷暖,也有牛鬼蛇神。讓我們瞭解社會,避開社會的雷區,去擁抱社會的真善美!


觀社會的氣象人


是的,一點不假,農村人讀書都是為了離開故鄉,因為農村條件差,累,苦,面朝黃土背朝天,風裡來雨裡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來生活無作落,生活開支都要子女們負擔。所以呀,父母都希望子女讀好書,有了文化就能離開農村到大都市去發展,去生活。這才是農村人讀書離開故鄉的原因。


向小金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