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起於隋朝,而並非武則天?

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於洛陽,以“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傳於世。宋人歐陽曾賦詩句“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來稱讚洛陽牡丹。據有關史料記載,宋代的洛陽牡丹有一百多個品種,而且有不少名貴品種,其中的“姚黃”、“魏紫”,被譽為牡丹的“王”和“後”,尤為人們所喜愛。直到明清時期,牡丹種植中心才從河南洛陽轉移到了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

洛陽牡丹起於隋朝,而並非武則天?

洛陽牡丹究竟起源於何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隋煬帝成就了洛陽牡丹。隋煬帝開西苑,“採海內奇禽異獸草木之類,以實園苑”。其中就有易州進貢的牡丹。

據王應麟《海山記》記載:“隋帝闢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進二十箱牡丹,有赤頁紅、革呈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矯等名貴品種。”

隋煬帝在洛陽開西苑植牡丹,雖是為了自己享樂,卻從此開啟了我國觀賞牡丹栽培史,為牡丹的發展做了一件好事。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並於606年頒佈詔書遷都洛陽。隋煬帝楊廣好奇花異石,曾三下江南搜尋。並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

關於牡丹還有個故事。隋煬帝曾攜眾嬪妃、太監、宮女去西苑遊玩,登上玉鳳樓,看到牡丹盛開,大家十分開心。但有一妃喟然嘆曰:“牡丹為花中之王,顏色雖好,可惜樓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負了這國色天香!”楊廣聽了,即命花師來見他命令花師栽12棵高株牡丹,要和樓臺一般齊,每株著花至少3色,違命者斬。眾花師嚇壞了,連連叩頭求饒,楊廣遂命全國各地花師來洛,群策群力攻克難關。

洛陽牡丹起於隋朝,而並非武則天?

各地花師聞訊,都推舉當地技藝最高者前來洛陽。其中有個花師家住山東曹州(今菏澤),擅長牡丹栽培。他分析牡丹的生長規律、習性與特點,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師一起搞試驗,選擇杏樹、桃樹、梨樹、桑樹、槐樹等樹種嫁接,但都失敗了。最後,他們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樹上,結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過了樓臺,楊廣看得清楚,不禁龍顏大悅,稱其為“樓臺牡丹”。

楊廣論功行賞,要獎勵花師,不料一個宦官貪功,硬說這“樓臺牡丹”是他領頭搞出來的,楊廣不明就裡,賞給這個宦官許多黃金和綢緞。山東曹州花師氣憤極了,回家後發誓不再幹這一行,培育樓臺牡丹之技術失傳,樓臺牡丹隨之絕跡;但洛陽牡丹繼續保存了下來,發展於唐朝,鼎盛於宋朝。

洛陽牡丹起於隋朝,而並非武則天?

所以說,洛陽牡丹起於隋朝而非是武則天怒貶牡丹。

在唐朝,牡丹發展如何呢?又與武則天有何關係?

唐代,洛陽在隋代開西苑種牡丹基礎上迅速崛起。洛陽牡丹能夠迅速崛起與它在唐代的政治經濟地位有關。唐代習慣把今河南陝縣崤山以東稱為山東,因其也在秦代函谷關以東亦稱關東。唐代“定都長安,以隆上京”,但長安與山東阻隔,為了加強對山東的統治,就“肇新東都”以“臨制東方”。同時,洛陽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把洛陽營建成一個準都城,對於加強唐朝統治十分有利。因此,唐太宗、高宗、武后直到唐玄宗都非常重視對洛陽的建設。唐玄宗時,洛陽則被定為東都。

貞觀四年(630),唐太宗詔令營建洛陽宮,以便定期到洛陽巡幸視察。洛陽宮建成後,唐太宗於貞觀十一年(637)首次巡幸洛陽。這年3月丁亥,太宗來到洛陽宮,13天后率幾位大臣來到西苑。看到西苑美麗的風光,泛舟積翠湖上的唐太宗感到世事的滄桑,無限感慨地說:“隋煬帝造此宮苑,勞民傷財,結怨於庶民,如今反被我大唐所用,真是世事難料。”接著又對幾位大臣說:“隋煬帝所以建此西苑,都是宇文愷之流進諂言,煬帝又被矇蔽,我們可要從中吸取教訓啊——”說完這段語重心長的話,又詠出《尚書》的幾句詩:“恣情昏主多,克已明君鮮。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此後,太宗又於貞觀十五年(641)、貞觀十八年(644)共3次巡幸洛陽。

唐高宗時對洛陽更加重視。高宗於貞觀二十三年(649)嗣位,於顯慶元年(656)詔令在乾陽殿原址建乾元宮。次年閏正月,他首次巡幸洛陽,寫下了一道《建東都詔》,決定把洛陽改為東都。高宗一生巡幸洛陽7次,累計11年,佔了他在位時間的三分之一,一生遊弋於長安和洛陽之間。高宗於弘道元年(683)12月初4,在洛陽去世。

高宗在位期間,武則天經常偕高宗駐洛陽。

顯慶五年(660)正月,武則天和高宗一起從洛陽回到了她的老家,她發現故鄉西河眾香精舍的牡丹特異,遂詔令上加以移植。有資料認為,所謂武則天把牡丹貶到洛陽,應是武則天令西河和長安牡丹移植洛陽,這就不是“貶”而是“擢”,“貶”的傳說可能正是以牡丹不斷移往洛陽的事實為依據。武則天“貶”牡丹,使各色牡丹進入了洛陽並開始繁榮。

唐高宗、武則天在洛陽廣修宮苑,為牡丹繁盛提供了原動力。唐代的洛陽宮城在皇城以北,隋時稱為紫微城,唐貞觀六年改為洛陽宮,高宗、武后又加以改建稱太初宮。太初宮是唐代洛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皇宮。

一日,高宗登上皇城西南隅的洛水東之高岸,遠眺山水風光,非常愜意,於是即令韋機在此處再建一宮,名為上陽宮。後來上陽宮成了武則天長期處理朝政和居住之地。《唐城闕古蹟》載:“上陽宮在皇城西南隅,上元中置,南臨洛水,西距谷水,東面即皇城右掖門之南。上元中司農卿韋機造。”調露元年(679)上陽宮建成,高宗即移入辦公和居住,這裡遂成高宗和武則天最重要的活動處所。

上陽宮花草遍植,牡丹尤為嬌豔,武則天在這裡不僅欣賞牡丹,還喜歡喝牡丹茶,吃以牡丹為原料烹製的食品。相傳,武則天喜歡飲加入牡丹花瓣的茶,並定為內宮御品,命御廚總管每日不可少之,因而才有了“得與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之說。

神都苑也是一個廣植牡丹的地方。

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5《東京》載:“神都苑:唐之東都苑,隋之會通苑也,又曰上林苑。武德初改芳華苑,武后曰神都苑。東抵宮城,西首席孝水,北背邙阜,南距非山,谷洛二水會於其間。週一百二十六里……。”

神都苑最主要的建築合壁宮是高宗於顯慶5年命田仁汪、徐感所建。會通苑即西苑雖為隋代所建,但苑內大部分建築在高宗、武后時期都進行了改擴建。苑內名花仙草,修竹垂柳,奇山異石,珍禽古獸,充斥其間。

“春暖花開之季,花之王牡丹更是爭奇鬥豔,冠壓群芳。”“洛陽牡丹種植遍及東都宮廷和民間,尤以神都苑為勝”。

唐玄宗李隆基於垂拱元年(685)生於洛陽,玄宗在長安登基後曾5次巡幸洛陽。他在自己的《幸東都詔》中說:“三秦(長安)九雒(洛陽),鹹日帝京,五載一巡,時惟邦典。”所以除少數提前巡幸,多數時間玄宗都是每隔5年巡幸洛陽一次。唐玄宗在位期間,先後巡幸洛陽5次,在洛陽共11年時間。玄宗在洛陽處理了眾多軍國大事以及與藩邦的關係,還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與經濟的改革。玄宗貴妃楊玉環從10歲起就隨叔父楊玄璬在洛陽生活,又在洛陽被冊封為壽王李瑁之妃。玄宗和楊玉環都是極其喜愛牡丹的人,他們不僅在長安宮中、驪山行宮演繹了觀賞牡丹的許多經典,在洛陽宮中也留下許多佳話。

中唐以後,牡丹開始走出宮苑,被大臣們栽植在自家宅邸的庭院中。關於這些宅院的牡丹史料多有記載,它從一個個側面反映了中唐以後洛陽牡丹發展的真實情景。

先說說宰相牛僧孺洛陽宅院中的牡丹。牛僧孺(779-847年),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貞元進士。穆宗時,由李逢吉薦引為宰相。《舊唐書·牛僧孺傳》說,他任東都留守時,在洛陽緊靠外廓城東面的建春門歸仁裡,修建了一座十分豪華的宅邸。牛僧孺把他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時蒐集的“嘉木怪石置於階庭,館宇清華,竹木幽邃,常與白居易吟詠其間。”“廣輪者皆裡餘,北有牡丹、芍藥千株。”可見牡丹之盛。不僅家居不遠處的白居易常來此吟詠牡丹,劉禹錫也常來參與。劉禹錫的《思黯南墅賞牡丹》吟道:“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詩說,他在思黯(牛僧孺字思黯)南墅與牡丹花相遇,彷彿不是在人世間,而是在西王母崑崙山上的後花園,有這樣傾國傾城的好顏色,既使天教晚發也會賽過諸花,這樣的偶遇真是人間天上使人陶醉。

牛僧孺歸仁園的牡丹美,李德裕平泉山莊的牡丹更為有名。李德裕是憲宗朝宰相李吉甫之子,他在文宗和武宗時多次任宰相。李德裕在洛陽也建了一座平泉山莊名噪一時,園中牡丹也甲於一時。平泉山莊位於洛陽城南30裡,今梁村一帶,周長10公里。“莊內卉木臺榭,若造仙府,有虛檻對引,泉石縈迴,疏鑿像巫峽、洞庭。十二峰九派迄於海門江山景物之狀。”平泉山莊牡丹滿園,盛開之時李德裕就會飲酒賞花,而且每飲必醉,然後躺在水中的醒酒石上以醉眼觀賞。賞花必酒,酒之必醉,醉後臥在水中醒酒石上賞牡丹朦朧之美,這是李德裕獨創的賞花方式,令人叫絕。這醒酒石也是個奇物,元代詩人謝宗可專為它賦詩道:“子孫獨自問監軍,醒籍千年跡已陳。蒼骨冷浸酣枕夢,苔痕清逼醉香春”。

李德裕躺在醒酒石上以醉眼觀賞牡丹,能賞出什麼名堂嗎?你還別說,李德裕的醉眼還真不朦朧,他的一篇《牡丹賦》關於牡丹花開、花盛、花落的描寫,真的惟妙惟肖,生動傳神。文中說,牡丹初開時,“碧海霄澄,驪珠躍出,深波曉霽,丹萍吐實,煥神之銜燭,皎若木之並日”;盛開時,“若紫芝連葉,鴛雛比翼,奪珠樹之鮮輝,掩非煙之奇色。倏忽摛錦,紛葩似織。”;花落時,“明豔未禠,紅衣如脫。朱草柯折,珊瑚枝碎。幽怨殘春……”醉眼觀花能作牡丹之賦也算一奇。正因為李德裕雅興如此,所以白居易、元稹等名士也經常到平泉山莊賞花飲酒賦詩。白居易在《醉遊平泉》詩中吟:“狂歌箕踞酒樽前,眼不看人面朝天。洛客最閒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

宰相裴度在洛陽也建有宅院。裴度(765-839年),山西聞喜人,歷任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宰相,是開創元和中興的“忠相賢將”。裴度為人正氣凜然,為官清正廉明,且酷愛牡丹。裴度在洛陽集賢坊有一宅院,《舊書本傳》載:裴度“東都立第於集賢裡,築山穿池,竹木叢翠,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迴環,極都城之勝慨”。他還在城外午橋建一別墅,引水其中,水島盤曲,植牡丹及花草萬株,號稱“綠野堂。裴度晚年多病,文宗開成4年病益重,裴度自知來日不多,已拋開百事萬念,但心中卻惦記著一件事:那就是再看一次即將綻放的牡丹。

裴度一生四任宰相,有多少事曾令他糾結,又有多少事讓他憂煩。如今年已垂暮,萬事皆空,什麼事都放下了,可卻無法放下牡丹。牡丹在他的一生中該給予了他怎樣的慰藉和美好的情感?彌留之際,他每每從夢中醒來,都要問:“牡丹開了嗎?”,當家人回以:“未開”,他會失望地閉上眼睛,又陷入等待。3月1日這天,裴度備覺不適,立令家僕們抬著他來到園中,可牡丹未開,他悵然若失地嘆息道:“我不見此花而死,可悲也。”回屋後徹夜不眠。第二天,園中有一叢牡丹倏然綻蕾先發,家人來報,裴度來到園中看到牡丹花放欣喜異常,看後終於閉上了眼睛,三日後方才去世。“不見牡丹花開死不瞑目”,裴度在牡丹賞花史上留下了千古嗟嘆。

唐末,在權臣朱全忠的洛陽宅院裡還出現過一件離奇的事。唐末,黃巢起義軍將領朱溫於中和二年(882)9月,叛變黃巢降唐,被賜名全忠,次年任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成為唐臣後,在東都洛陽建了一套宅院,他像其他大臣一樣在院中種了很多牡丹。可是不久朱全忠又叛變了唐朝,天祐元年(904)他殺了唐昭宗,立李祝為傀儡皇帝。天祐四年又廢李祝自立為帝,建都汴,國號梁,史稱後梁。

《唐摭言》卷三記載:“朱全忠洛陽宅牡丹開謝,都要登記數目。新及第進士許晝醉酒,私摘十餘朵,還辱罵朱全忠,朱全忠命械晝而獻,許晝嚇得亡命河北,莫知所止”。

這個記載說,朱全忠宅院裡的牡丹管理甚嚴,無論花開花謝,都要登記數目,絕不準允許隨意採摘。剛剛中第的進士許晝,不知天高地厚,趁著喝了幾杯酒有些忘乎所以,就要摘取院中正在盛開的牡丹。家人告誡,許晝卻口出穢言,辱罵朱全忠,然後竟然摘了10餘朵牡丹。朱全忠聞之大怒“命械晝而獻”。許晝這才知道闖了大禍性命不保,立即逃往河北。朱全忠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下落,許晝這才保住一條小命。許晝能在朱宅飲酒作樂,可見二人交情不淺,但當他摘了朱家牡丹卻惹來了一場殺身之禍。在一個新科進士和朝廷重臣之間發生這種事情,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唐末之時,牡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