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在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古寒國,古寒國爲何滅亡了?

limali


濰坊歷史上確實曾經有一個古寒國,這個國家是建立在夏朝時期,大概存在於在夏朝兩位國君相與少康之間,大概持續了有40年左右。古寒國的王寒浞既是開國之君,也是亡國之君。

古寒國有一個極大的隱患,就是得國不正,這與後來西漢與東漢之間的王莽新朝有些類似。在當時並不能得到國民的完全認可,在後世,也得不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以及後世王朝的認可。

中國歷史上得國不正的朝代,很多都是不得善終。王莽篡西漢,建立新朝,結果沒過多少年就被農民起義軍推翻;曹丕篡東漢,建立魏國,幾十年後被司馬炎建立的晉朝取代;同樣是篡了曹魏政權的晉朝,卻是後來五胡亂華的罪魁,失去了中原大地,後來的東晉偏安一隅,同樣免不了被大將篡國的下場;楊堅篡了北周,建立隋朝,結果卻是二世而亡,被李淵建立的唐朝取代。

寒國的建立者寒浞,跟隨的是有窮部落的羿,並且得到了羿的信任,能夠掌握實權,但是在掌權之後,寒浞卻逐漸把羿架空,將忠於羿的大臣放逐或者害死,最後勾結羿的小妾,將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奪其妻,取代羿稱王。

稱王之後,寒浞帶領軍隊滅夏,將夏朝王室的人斬盡殺絕,卻唯獨漏了一個能夠隱忍幾十年、矢志復仇的夏朝王室中人少康,結果被少康帶領的復國大軍擊敗。

最後,少康中興夏朝,寒浞一族被斬盡殺絕,存在了幾十年的寒國滅國。


齊魯壹點


在如今的山東濰坊有個寒亭區,這個名字的來由與古寒國有關。那麼,這個古寒國是怎麼回事?又是如何滅亡的呢?

1、古寒國的來歷

古寒國是夏朝的東夷諸侯國,大體位置在如今的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一帶。寒國公族是妘(yún)姓,伯明氏。妘姓是上古八姓之一,也是“祝融八姓”之首:即妘、己、董、彭、禿、曹、斟、羋八姓。妘姓先祖是帝嚳的火官、火神祝融。

伯明氏的先祖是黃帝的車正(掌管馬車的官),名字叫哀,因功被封於寒國(又稱伯明國),寒國的公族後世子孫均以國為氏。如果不是一個人的出現,古寒國不會在史書中反覆提及。這個人叫寒浞(zhuó)。

2、后羿與寒浞亂夏

《帝王世紀》載,中康死後,其子帝相(姒相)繼位,“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諸侯斟灌、斟鄩氏。羿遂襲帝號,是為羿帝”。受東夷首領有窮氏后羿攻擊,遷往商丘,依從於姒姓的侯斟灌、斟鄩氏兩大族群。后羿奪夏朝帝位,被稱為“后羿帝”。

后羿就是傳說中射落9個太陽的神射手,是帝嚳的後人。以善射聞名,被封鉏(chú)地,世代為司射之官。中康遷走,后羿自鉏地(今山東濟南)遷於窮石(今山東德州),“代夏政,逼篡帝位”。但后羿沉溺於打獵,重用寒浞而導被殺失去帝位。

寒浞出身於寒國,因錯被寒國驅逐。后羿收留了他,作為重要的輔政大臣。寒浞與后羿妻純狐(即傳說中的嫦娥)勾結,在後羿打獵回家“殺而烹之”,殺掉並煮熟,讓他的兒子吃。他的兒子不忍,就被殺死在有窮國的城門口。寒浞因而繼承了夏朝的帝位。

3、寒浞是怎麼死的

寒浞奪了后羿的帝位,承襲“有窮氏”部族之號,還與后羿之妻生二子:寒澆、寒豷(yì)。史載,寒浞這兩個兒子力氣極大,“能陸地盪舟”。於是寒浞派澆滅掉斟灌、斟尋氏,殺死中康,讓寒澆住在過地((今山東萊州),讓寒豷住在戈地(今河南太康)。

史載,寒浞“殺帝相於宮室30餘人”,也就是把中康家族全給殺光了。但是,中康的一個妃子叫後緡(mín),是有仍國(今山東濟寧)的國君之女。“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當時正懷身孕,通過城下地洞逃出,跑回有仍國。

不久,後緡生下兒子,就是姒少康(又名杜康,傳說中發明酒的人),後世稱少康。18歲時,少康被有虞國的國王招為女婿,獲得大量資助,積蓄力量準備重奪帝位。中康有個大臣叫靡,輔助過後羿。后羿死後,逃到鬲(gé)國(今山東德州)。

靡收留了斟灌、斟尋氏二族的遺民,與少康彙集一起攻打寒浞。先佔領過城,殺死寒澆,後佔領戈地,殺死寒豷。又攻打寒浞所在的鄩城(今山東濰坊)。寒浞被反判的部下活捉,打開城門獻給少康,隨後被殺死,寒國滅亡,有窮氏的部族之號被廢除。

4、古寒國還留了什麼

因為夏朝文字的缺失,加之周朝後對夏朝歷史的有意刪毀,而後世的儒家文化認為后羿、寒浞是亂夏禍根,因此上述歷史只散見於史料、傳說、寓言中,而文字記述多描述不一甚至前後矛盾。對於出了寒浞這個亂臣的古寒國,自然其記載也少之又少。

但是,歷史經過處總要留有痕跡。古寒國滅亡後,在今天的濰坊留下了寒亭這個地名,《後漢書》載“有寒亭,古寒國,浞封此”,地名一直延續至今。這段歷史還給百家姓增加了一個姓氏:戈。

少康滅寒豷後,原戈國公族的後世子孫,就以國為氏,稱戈氏。少康的兒子杼繼位後,改戈國為戈地,並把王族中的同姓姒人分封到戈地,受封公族的後世子孫也以戈為氏。

曾有一種說法,認為寒國被少康所滅後,部分寒國人四散逃亡,其中一些人渡海遠涉,外遷到如今的朝鮮半島,並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從而立國三韓:馬韓,辰韓、弁韓……並延續到現在成為韓國。

對於這種說法,史料僅記載,商紂王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滅商後,渡海逃到朝鮮半島北部成為國君,史稱“箕子朝鮮”。而當時,島上是否有夏朝時的寒國人,並無任何史料記載。

也許,寒國與韓國的故事,就是傳說而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