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對,苦學白費!高效練太極的5個方法,拳友深思

方法不對,苦學白費!高效練太極的5個方法,拳友深思

身邊有個朋友,非常喜歡太極拳,他練拳很勤奮。問他怎麼練的,他說只要能抽出時間,一天總要練個七八次,一天練習時長加起來不下兩小時,他這樣勤學苦練已歷經三個寒暑。然而,除了自我感覺良好,他的拳藝水平實在是不怎麼樣——比初學要好點,要說入門,也還有不少距離,至今連松胯也不會。

練太極拳十餘年了,像他這樣的太極發燒友我見過不少。他們大多練得很勤,但差不多一直成效甚微。何以如此呢?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情況下是方法的問題。所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這對於練太極的朋友,尤其需要注意。

如果你勤練卻收效甚微,對照看看下面做些有沒有做到位:

1、跟明師學習

哪怕是自學,只要不極端,也是有效果的,但對於想要學好太極拳的人來說,就不應滿足於此了。中國武術歷來有師承的傳統,今天這個傳統已經面臨稀缺的危機,原因多半在於近人不夠重視。實際上要練好太極拳,明師之指點總是少不了的。楊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就曾對弟子說:關鍵處要是沒有老師指點,可能練三輩子也悟不出。當然,也聽到不少愛好太極的朋友抱怨,說現在“大師”大街,真要尋得明師,也不容易。不過,容易是不容易,只要用心,還是能找到好老師的。優秀的太極老師,首先品德上沒得說,其次有太極拳的功夫,普通愛好者只要善於判斷這兩點,不愁無明師。

方法不對,苦學白費!高效練太極的5個方法,拳友深思

2、抓基本功

可以說精通任何技藝,都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傳統武術過去是非常講究基本功的,比如古代的老拳師愛強調“未打拳,先站樁”。大家知道,光是站樁其實練不出什麼功夫來,為什麼還要如此重視站樁呢?因為站樁是個基礎。這既是身體素質的基礎——一動不動地伸筋拔骨,夯實下盤力量等,同時也是在鍛鍊心理素質——要練功夫,先得磨練心性。今人學太極,多始於套路,終於套路,最後徒有些功夫的理念,根本出不了功夫,這實際上還是沒有基本功的毛病。

傳統學拳,主要的基本功包括站樁、抖大杆等,練習套路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孫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孫存周教學生不是先教拳,而是先讓學生做下蹲、跑步,這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據說太極大師楊露禪在陳家溝學拳時也會搬石鎖,可見得內家拳雖以擅長以柔克剛,但絕非只是求柔便能練出來的。

方法不對,苦學白費!高效練太極的5個方法,拳友深思

3、慢以蓄能,快以致用

很多人都知道,太極拳是需要慢練的,甚至因為太極拳看上去總是慢吞吞的,所以一些人以為太極拳只能慢練,不可快用。這其實是誤會。太極拳的慢練是方法途徑,目的是快用。這跟登臺表演的演員的進階之道是一樣的: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現在一些拳論動輒談太極拳的神明境界,實際上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理論上倒是可行,問題是達到理想的高度根本不容易。過多地談太極功夫之妙也是無益的,因為高談闊論久了,只會讓人反感。太極雷雷與徐曉東的較量為太極拳招來如此多的罵聲,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大眾對於虛假及拔高宣傳太極拳的反感。誰倘若真想練好太極拳,我倒是建議TA“慢”下來,耐住默默修煉的寂寞。

所謂慢練,不是隻知道放慢練拳速度,而是對太極拳動作微妙處的細嚼慢嚥,待全盤吃透了細節,運用時形成習慣本能,功夫自然天成。

4、不練沒有專注的拳

古人云:心心在一藝,其藝必精。此言絕對值得學藝者重視。但是如此簡單的道理,現今很多人還是做不到。

我在教拳時發現,即使那些看起來很勤奮的學者,也未必在認真學習。原因大概是平時散漫慣了,學拳時也不能拋開各種雜念。還有一種情況時只是身體在慣性運動,腦子裡卻根本沒有動起來。曾見一位男學員,練習雲手時肩和腰扭來扭去,教了一遍又一遍,當時是改了,但自己練又恢復到原狀。大家看了都想笑,他卻自我感覺良好。你看人類根深蒂固的習慣是多麼難以改變,而練太極,就是要突破超越原來的自我。要做到這點,必須有專注的輔助。

5、抓住核心練太極

太極拳是一項整體運動,需要全身心的參與,但這並非是說你得在同一時間把所有的要求都做到位。——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抓重點、難點。要學會釜底抽薪、迎刃而解,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如何抓太極拳的核心?練習套路時不妨先抓代表性的動作,比如精練雲手、攬雀尾等;在分解的動作中,要找到並熟練運用內勁的方法;在運動中首先注意以腰為軸、松肩松胯等;要有技擊理念,單練時“無人當有人”,合練時“有人當無人”;不要拘泥於手指頭、腳指頭之類的問題,不是說它們不重要,而是儘量避免一上來就用完美主義要求自己。

方法不對,苦學白費!高效練太極的5個方法,拳友深思

個人的一點經驗,僅作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批評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