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果實——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六標施工側記

今年的夏天來得格外的早,彷彿急於讓人感知其勃勃的生機與活力。在鄭州市東三環(107輔道)快速化工程第六標段的工地上,有一群可愛的電建人,為了工程早日通車、良好履約,在盛夏中踏實地奮鬥著,兢兢業業地忙碌著。

鄭州市東三環(107輔道)快速化工程PPP項目是我公司繼三環快速化工程、隴海快速通道工程之後在鄭州市承建的又一個大型的市政工程,是中國電建在河南省省內市政領域首個特大型PPP項目工程,也是鄭州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自2016年2月開工至今,一年半的時間裡,一分局東三環(107輔道)第六標段的參建職工們,經歷幾番寒暑、幾多艱辛,不負眾望,在今夏收穫果實。

挑戰·千磨萬擊還堅勁

難題一:地理位置偏僻,外圍環境繁雜

第六標段位於鄭州市東南角,北起經南八路北側,南至南四環,與地處中心城區的其他標段不同,其施工區域毗鄰郎莊、南曹鄉等城郊村落,是107工程的“南大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與其他幾個標段自然隔離,像是漂浮在107最南端的“一座孤島”。

由於第六標段主線施工地段的原地面設施包含有園林綠化帶、各類通信線路、電力線路、高壓線塔及其它公共設施,涉及到多個產權單位,徵地拆遷、管線改遷的內容和範圍較大、程序複雜。再者,徵地拆遷工作涉及到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相關單位的經濟利益,當地村民的不配合、不理解,導致徵地拆遷工作進展緩慢。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是快速化工程,工期緊、任務重,時間就是生命。如何快速推進,協調工作如何及時高效開展,變不可能為可能,成為了六標段開工伊始最關鍵的問題。

難題二:工程類型多樣,工序切換快

第六標段主要施工任務有:

橋樑工程,分為107主線輔道立交和南四環立交,種類包括預製梁、現澆梁、鋼箱梁和鋼混疊合梁;

地道工程,包括南四環主線地道、輔道地道、輔道人非地道;

地面道路工程,包括水穩層、二灰層、瀝青層等;

排水工程,包括雨水工程和汙水工程;

交通工程,包括紅綠燈、交通指示牌等;

綠化工程,17.5萬平方米,是107工程各標段中最大的

…………

幾乎包含了在市政高架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工程類型,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為此,工程管理部的技術員們常常開玩笑,說:“只有在107六標項目幹活才能學到真本領,幹完這一個項目,去考市政工程一級建造師,穩穩地!”。

可這也給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帶來了較大的難題,當一個節點目標順利實現後,總想停下來喘一口氣,但對第六標段的參建職工來說,這點渴望也成了奢侈。由於工期緊、任務重,各項工程的工序切換時間快,留給他們的學習適應時間短,幾乎要從項目開工學到項目結束,常常是白天在工地忙了一整天,晚上回來需要學習圖紙、規範來惡補知識,迅速適應,這在無形中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難題三:揚塵防治形勢嚴峻,工期壓力大

近年來,鄭州市市民對於空氣環境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控制“霧霾”、防治大氣汙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016年7月,國家環境保護督查組進駐河南省,進行揚塵防治明察暗訪。鄭州市政府、市建委領導高度關注,要求各施工單位傾注全力開展揚塵防治專項治理。

據項目經營管理部統計,2016年7月—12月,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前後20餘次接到由鄭州市建設安全監督站、鄭州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鄭州市環保局、河南省大氣辦、鄭州市政府辦公廳等多家單位下達的停工令,其中要求土方作業停工累計達82天,要求全線全部作業停工累計達46天。且停工時間正值107輔道工程施工的“黃金時間”,大量現場施工人員和材料、物資設備被閒置,工期壓力巨大。


盛夏的果實——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六標施工側記


鋼箱梁吊裝

盛夏的果實——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六標施工側記


墩柱澆築

力行·狹路相逢勇者勝

方法一:科技創新,以技術換時間、創效益

面對各種壓力,第六標段的技術人員沒有被嚇到。他們立足科研、施工和生產一線,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在他們的努力下,新技術、新工藝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增加了投資收益。

第六標段排水工程雨水管道施工平均埋深為9米,最初設計為明挖開槽埋管施工,由於埋深較大,土方開挖量大,且土質差,不安全因素較多。最重要的是,在土方明挖施工過程中易產生揚塵,不利於大規模地施工,還容易造成工期延誤。項目總工程師茹廣府通過現場實地勘察,研究圖紙並與設計方反覆溝通協商,最終將明挖施工變更為頂管施工,即採用圍護樁圍護施工。與原設計施工方法相比,頂管施工臨時用地少,土方開挖量小,且施工不受天氣影響,不但規避了揚塵風險,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效益。

墩柱施工過程中,六標段技術人員積極創新,對墩柱主筋採用整體安裝新工藝。該工藝具有鋼筋整體性好、施工快捷、鋼筋利用率高等優點。利用這項工藝製出的鋼筋間距均勻、頂部平齊,使箍筋安裝質量整體提高。由於在墩柱施工中鋼筋綁紮規範,工藝好,質量穩定,得到質監站、業主、監理、總承包部等多方認可。

自開工以來,為確保現場施工順利進行,第六標段共進行了28項設計變更,其中24項已完成審批。

方法二:管理創效,向管理要效益、創產值

早在項目成立之初,生活營地尚未建成之際,項目經理張玉濤便帶領各業務骨幹在臨時租住的生活營地商討編制《項目管理前期策劃》事宜。他說,“緊緊圍繞成本控制、質量控制、安全控制、進度控制四個管理要素,科學管理,開拓創新,對人員、設備、資源等進行統籌安排,合理投入,要向管理要效益,要利用管理創產值。”

六標段經營管理部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一套管理辦法。為確保經營管理與施工過程,緊密結合,使現場工程簽證工作規範、及時,項目部下發《工程簽證考核管理辦法》,要求現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乃至施工人員全部參與到合同管理和合同實施的過程中來,保證工程簽證工作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現場人員與經營人員各有分工、緊密協作。針對工程簽證工作,項目部分別在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實行專人負責制。這樣一來,由於不同原因和條件所引起的、發生於施工和管理不同環節中的簽證事件,都能夠做到事實清楚、跟蹤及時、報審規範、資料完整。

另一方面,項目部下發《影像資料收集獎勵辦法》,充分調動了施工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鼓勵各工區、各部門所有參建職工拿起手中的手機、照相機等便攜設備,多到施工現場轉一轉,在工作中隨時對現場施工進展情況進行抓拍,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現107六標工程形象進度及重要工程事件或典型瞬間。

這些管理理念和辦法強化了施工過程中的經營管理監控,確保工程簽證、工程結算等經營活動的完整性,避免了在簽證辦理、工程結算過程中由於影像資料不全面、不規範造成的相關審計單位減審的風險,推動了經營活動的開展,而且為項目質量、安全管控乃至企業文化的記錄等提供了支撐性依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截至目前,項目工程簽證工作進展順利,累計立項34個,31個已完成現場確認。

方法三:良好履約,讓徵地拆遷不再是“老大難”

良好的履約能力,既是公司實力和信譽的體現,也是進入鄭州市政建設市場最好的入場券。從2012年的三環工程、2014年的隴海工程,再到如今的東三環(107輔道)工程,一分局在鄭州進行市政施工這幾年,主要是抓住了“三個字”:一個“快”字——規範履約;一個“穩”字——安全履約;一個“實”字——誠信履約。

強化履約能力,如何在項目開工伊始快速推進,協調徵地拆遷工作向來都是讓人頭疼的“老大難”。

44萬平方米的城鄉結合部,早期施工埋設的中水管、自來水管、高壓燃氣管道、熱水管、國防光纜、通信光纖、高壓電力等各類管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不透明的地下立體管網。

面對困難不退縮,只有迎難而上,他們就像一臺高清B超機,把各種管線的走向、埋深、產權單位、運行情況整理清楚,建立電子檔案,採取逐個消號的辦法,各個擊破。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要動腦筋。看看第六標段的協調人員如何巧用“政策協調”、“技術協調”、“情感協調”三大法寶:

在協調工作中,百姓有訴求,產權單位要補償,我們要推進施工進度,各有各的難處。沒有辦法,只有共同找政策。沒有政策,就積極與上級單位溝通要政策,確保各方利益不受損失。

政策不能解決的問題,技術協調就派上用途了。通過設計方案的調整,線路的優化,把一些棘手的問題及時解決。

在政策協調、技術協調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情感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協調工作人員經常和村裡幾位通情達理的老幹部溝通、話家常。人都是講感情的,慢慢地,交往深了,彼此相互瞭解,他們也願意幫忙出主意。

方法四:巧用“神器”,打贏環保攻堅戰

面對鄭州市大氣汙染揚塵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為打贏“揚塵防治攻堅戰”,項目部在安全、文明施工、揚塵防治、環境保護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巧用各種“神器”。

全自動洗車臺:設置在工地出口處,當車輛駛入洗車臺,其左右兩側和下方會同時噴射清水,清洗建築運輸車輛的車身、輪胎及盤底,使車輛乾淨上路。

在線揚塵監測系統:該系統集成了PM2.5、溫度、溼度、噪音、風速等多個環境參數,24小時在線連續監測,全天候地提供施工工地的空氣質量數據,用量化數據直接反映施工現場的揚塵汙染防治水平,對及時採取控塵措施具有指導作用。

地面道路揚塵防治高壓噴灌系統:針對南四環下穿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大面積的土方開挖,安全環保部人員設計研究了該系統,它系統利用本身的慣性自動旋轉噴灑,每處覆蓋半徑為30米,避免了噴灑死角,減輕了車輛灑水和覆蓋防塵網的負擔。在暫時不動土的地方種上草籽,再蓋上防塵網,形成永臨結合。

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針對現場分包單位施工人員流動快、更換頻繁的特點,保證現場施工人員安全培訓覆蓋率達到100%。現場施工人員可以直接利用培訓箱驗證指紋或刷身份證進行簽到,連接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形式的安全及環保教育短片,培訓箱取代了以往以講述和文字為主的培訓形式,增強了培訓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學習性,方便易懂,效率高。

建築工地揚塵防治明白卡:為普及揚塵防治知識,安全環保部製作了“揚塵防治明白卡”,卡片便於攜帶、重點突出、內容全面、圖文並茂,施工現場人手一張,休息的時候讀一讀,使揚塵防治理念深入人心。

這些智能化“神器”的利用提高了施工現場揚塵汙染防控能力和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實現了工地揚塵汙染在線監測及管理一體化,提升了科學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設備跟上了,人力的配置也不能落後。項目部要求全員參與揚塵防治攻堅行動,切實履行每個人的安全職責,確保揚塵防治、施工進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儘快適應鄭州市政工程市場,高標準、嚴要求執行施工現場揚塵防治“6個100%的標準”。

責任到人,落實到位。項目部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分工,將44萬平方米的施工場地分劃成六大網格,將責任、任務細化到人,給每個區域配置專門的值班領導和值班人員,每天至少兩次到自已“一畝三分地”去巡查“6個100%”執行情況,“措施不到位,堅決不施工”的理念已在各級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隊伍中的頭腦中形成固化。

方法五:無私奉獻,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2015年12月底,剛剛嚐到隴海工程通車喜悅的參建職工們接到指令,要求全體職工轉戰到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快速化工程。很快,他們迅速調整狀態,勇闖107新徵程,跑步進點,把春節留給那些更需要團聚的人們,僅用了14天就住進了營地。2016年,新年第一個傳統佳節正月十五,職工們就在自己的餐廳裡吃上了團圓晚餐。

項目前期進點的時候正值冬日,職工宿舍尚未完全建成,水電暖等基本生活配置還未完善,六標段的職工們為了儘快進入施工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自發地搬到了工地營地。沒電沒空調天氣冷,就多裹床被子;沒辦法洗澡,就多跑幾公里路找公共浴室洗。十個姑娘更是發揚風格,在臨時倉庫合拼了幾張上下鋪住了40余天,寒冷的冬日,好幾個小姑娘的手上都生了凍瘡,她們沒有一句怨言。

2016年8月是項目揚塵防治最忙的一個月。為此,項目部機關各部門全員出動,抱著“要打硬仗”的決心和勇氣,按照“6個100%標準”在各自分管區域逐一排查,整理現場施工廢料,覆蓋防塵網,連續三天吃在工地,片刻時間也不願意浪費,終於使揚塵防治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方法六:黨員模範,衝鋒在施工最前線

如果一個項目是一架巨大的機器,每個職工是一塊塊發揮自身作用的零部件,那麼黨員幹部就是機器上的一顆顆螺絲釘,通過螺絲釘的銜接和固定,才能使每個零部件形成一個堅實的整體,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

2016年11月,剛剛打贏“揚塵防治攻堅戰”的第六標段又緊鑼密鼓地投入到追趕工期進度的新一輪戰役中來。項目部召開“大幹60天”勞動競賽動員會,積極組織、層層動員,進一步增強全體參建職工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為工程早日通車爭取時間。

大幹期間,項目部13名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做好表率,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加班加點堅守在施工一線。寒風中、雨雪裡,哪裡最苦、最累、最繁忙,他們就出現在哪裡。

安全環保部部長張森森,每天的“必修課”就是跑現場,穿梭於工地的每一個施工環節,排查施工過程中是否按照施工方案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逐一過問、糾正並監督落實整改到位。有多少次,飯吃到一半,工地一個電話就又把他叫走了。

質量管理部部長趙海龍,幹起活來條理清楚、細緻專注。他白天到工地瞭解現場施工情況,晚上加班整理內業資料。為提高大家的專業知識水平,他發起的每週二、四、六晚上的“夜自習”時間,講圖紙、學規範,大家“比、學、趕、幫、超”,學習氛圍濃厚。

做為一線黨員,他們在本職崗位上多一份行動、多一份付出,作為先鋒模範,帶領著廣大職工。


盛夏的果實——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六標施工側記


溼法作業

盛夏的果實——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六標施工側記


鋼筋工藝觀摩

圓夢·長風破浪會有時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六標段全體參建職工的日夜拼搏和不懈努力下,自開工以來,項目整體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2016年3月5日,首根樁基澆築完成;

2016年4月18日,首個承臺澆築完成;

......

2017年2月7日,標段榮獲由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與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頒發的“鄭州市文明施工管理先進工地”稱號。

這一項項榮譽的背後凝聚著全體幹部職工辛勞的汗水和無私的付出,充分體現了電建人的能力與才智,向中原綠城展示了電建人的風采。

榮譽屬於過去,夢想繼續前行。收穫盛夏,展望金秋,鄭州市東三環(107輔道)第六標段的健兒們正踏著堅實的步伐邁向金秋,以齊心協力、踏實肯幹、不怕困難、奮勇向前的精神,為早日實現還路於民、暢通鄭州的目標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