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柳州的這座石拱橋「年齡」沒人說得清 初判其具有一定價值

柳州這座石拱橋 “年齡”沒人說得清

文物部門聞訊勘查,初步判斷其為具有一定價值的古橋

哇!柳州的這座石拱橋“年齡”沒人說得清 初判其具有一定價值


這就是“官步橋”。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王劍 王緝寧 文/圖

有“橋樑博物館”美譽的柳州市,僅市區柳江河段上的跨江大橋就有20座。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最能彰顯“橋都”文化底蘊的古代橋樑,在該市卻極少能夠留存下來。9月27日,該市柳江區文物部門根據記者提供的線索,對位於該市穿山鎮南下古驛道上的一座三孔石拱橋進行了現場勘查,初步判斷其為具有一定價值的古石拱橋。當地文物部門表示,擬向上級部門彙報,經綜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予以保護。

1

“文保”橋樑鳳毛麟角

據瞭解,柳州本地見於舊志記載的古代橋樑,大大小小共有20多座,其中少數為宋代、明代所建,更多的則建於清代。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古橋或是毀於水火,或是因城市建設需求被拆除、掩埋,極少能夠留存至今。

在柳州市5區5縣範圍內,目前共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52處。這其中,橋樑類別的文保單位大多分佈於三江侗族自治縣,以風雨橋為主;柳州市區內,惟一一座被列為文保單位的古代橋樑,是柳北區盤龍村附近的龍家橋。

該橋建於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1964年,柳州市政府曾經組織修繕加固。由於該橋建成時間晚於清代所修府志、縣誌的成書年代,舊志文獻並未將其記載在內。

2

三孔石拱橋“浮出水面”

不過,龍家橋或許還不能算是柳州市區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記者近日通過查閱史料並實地走訪之後,在柳江區穿山鎮思榮村南面的大渡河上,找到一座外觀古舊的石砌拱橋線索。該橋共有3個橋拱,與同在柳江區境內、已於2010年被毀的五眼橋為同一類型。石拱橋旁邊建有一座新橋。新橋於2014年通車後,該座3孔石拱橋才宣告“光榮退休”。

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座3孔石拱橋名為“官步橋”,橋頭還有一座“官步廟”,傳說古代官員途經此處都要下馬下轎,因而得名。現在,當地已經沒有人能說清“官步橋”的建造年代,因為村中年紀最大的老人出生時,這座石拱橋就已經在那裡了。

這極有可能是一座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橋!於是,記者將這一重要線索反饋給柳江區文物管理所,該所接報後決定立即組織實地勘查。@@@

3

初步確認為古石拱橋

記者查詢得知,據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柳州府志》和《馬平縣誌》記載,當時柳州城的“南去大路”上,有穿山汛、官堡塘、烏石堡等驛站。這其中,穿山汛就設在如今的穿山鎮一帶,而官堡塘、烏石堡都已經不再作為規範地名,取而代之的是思榮、板塘等村屯名稱。

但“烏石堡”這一老地名,在當地民間一直沿用至今。記者走訪當地村民得知,穿山鎮附近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牛牯趕牛母,趕到烏石堡;誰人葬得中,代代出知府。”這個烏石堡,當地村民表示,就在板塘村的李向群希望小學一帶。

而根據舊志記載的驛站佈局和驛道里程,官堡塘在烏石堡以北10裡處,這個古代驛站的地理座標,基本上可以確定在當今的思榮村一帶。因此,當地這座“官步橋”,其名稱來歷很可能與“官堡塘”的古驛站名稱有一定關聯。

9月27日,柳江區文物管理所熊所長帶一名工作人員,與記者一同來到思榮村,對已經“光榮退休”的“官步橋”進行實地考察。經初步考察,該石拱橋橋面曾進行過加高加寬施工,但整個橋身均採用石材齊整堆砌,色澤古舊,工藝精湛。文物部門通過對當地村民走訪調查,並結合清代柳州府、縣誌,初步判斷該石拱橋為古代橋樑,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熊所長表示,他們將把考察瞭解到的情況向上級部門彙報,待綜合評估之後,再決定是否將該座石拱橋列為文保單位予以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