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了,西方國家是什麼反應?

用戶4647515164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西方國家對於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的態度基本就是

貶低、譴責和表示擔憂,這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一個事情。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他們是承認中國已經擁有核武器的,而且中國擁有核武器會打破大國落後國家的核訛詐,促使他們改變對中國的外交策略。還有個重點就是中國在8小時後宣佈不首先首先使用核武。當然了,非洲國家依舊對中國擁有原子彈表示支持。另外說一句,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天是日本東京奧運會開幕日。

美國

美國的態度肯定是不怎開心,但是又要裝作自己很淡定和睿智。當時美國總統約翰遜發表了電視講話,內容大概是:不應過對這次爆炸的軍事意義過於高估,美國對中國的核試驗不出所料,但是美國的盟友是不需要擔心立即會發生戰爭,自由世界的核力量仍然對亞洲進行保護。中國此次原子彈爆炸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核試驗對於中國來說經濟和民生代價太重,與其說世界和平的威脅不如說是中國的“悲劇”。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共產主義中國是隻“紙龍”》的文章,認為中國即便有了核武器也是貧弱的。關鍵是美國人認為中國在未來五年之內不可能擁有核武器投送能力,結果中國在半年後的1965年5月14日空投原子彈試爆成功,不到兩年後的1966年10月27日成功進行了兩彈結合實驗,直接打了美國的臉。

日本

日本政府的態度是:斥責中國研製核武器,日本將有意識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其實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是周恩來總理在10月17日單獨通知的,日本內部已經有官員開始承認中國已經加入有核國家的行列,而且這使得世界已經很難將中國獨立於國際大家庭之外。

英國

英國政府的態度是:英國對中國不顧“世界的意願”表示遺憾。17日的《泰晤士報》先是刊登了中國政府16日發表的原子彈爆炸聲明和約翰遜總統的講話。之後他在一篇名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著重強調了中國的核技術原始落後,只能說是“準擁核國”。但是隨後中國的空投原子彈實驗和兩彈結合實驗除了打了美國人的臉也打了英國的臉。

法國

法國的態度比較正面和激動,他認為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這顆原子彈的爆炸讓帝國主義列強從此再也不敢打中國的主意,同時提高了新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增強了國家的國防力量。而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是中國興旺的標誌。

蘇聯

蘇聯的態度比較奇怪,只是在《真理報》在第四版提到了中國進行核試驗的消息,其他重要報紙基本就是幾行帶過。因為在中國爆炸原子彈的前一天也就是1964年10月11日被趕下臺,蘇聯的所有目光都放在這件事情上,各大報紙都在大篇幅報道蘇聯領導人更換和執政外交路線問題,沒有太多的顧及中國的原子彈爆炸。但是有一點,之前因為某些原因蘇聯在1956年撤走援助,而赫魯曉夫斷定中國沒有能力自己研製出原子彈,這次也算是打臉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核武器是迄今為止威力最為恐怖的戰略級武器,雖然核武器因為技術、威力不同被分成了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但是很多國家在研究核武器的時候,他們都是從最基礎的原子彈開始入手的。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製造出來的,當時國家為了造出這顆原子彈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除此之外還有因為製造、研究原子彈所需要的核工程也花費了數億人民幣。

雖然在我們如今看來,在研究這麼重要的武器上花費這點錢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60年代的時候,這可是一筆天價的巨資,不過付出與回報是相等的,在國家投入了那麼大的人力、財力之後,原子彈給國家帶來的改變也是極其深遠的。

製造出原子彈帶來的改變

在研究原子彈之前,雖然有著蘇聯的庇護,但是那時候國內卻經常處在一片緊張恐慌的狀態中,因為擔心美國會動用核武器對我們進行核打擊,所以在那個年代人們就挖出了很多防核工事,為的就是防範美國有一天突然對自己動手,到時候好找一個避難所。



在開始和蘇聯決裂之後,這種恐慌更是膨脹到了極點。

原子彈的出現對我們來說就如同被汪洋海嘯猛烈排打的孤島出現了一根定海神針,當時國家的底子還是比較薄弱的,很難在非常尖端的常規武器上與美國製衡,因此核武器的出現代表的意義是非常不同凡響的。

正因為原子彈的出現,當時我們國家的脊樑才能挺直起來,大家在面對美國等西方強國的時候,才不會時常陷入在恐慌之中。



在我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的四個國家

在我國研究出原子彈之前,世界上一共有四個國家研究出了原子彈,其中最早的是美國,他們在1945年就製造出了原子彈,並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動用了兩顆原子彈徹底把日本人給折服了。


世界上第二個研究出原子彈的國家是蘇聯,他們在1949年成功的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三個製造出原子彈的國家是英國,他們在1952年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第四個製造出原子彈的國家是法國,他們在1960年製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

而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第五個製造出原子彈的國家,當時的時間是在1964年的時候,在經過將近十年的研究準備之後,我國終於把第一顆原子彈製造出來了,併成功在羅布泊的沙漠中引爆了開來。


我國引爆原子彈後,美蘇英法等四個擁核國家的態度

而對於我國的原子彈爆炸,西方各國之間表達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其中當時美國對此刻意進行了貶低。

當時我們國家作為蘇聯陣營的一員,與美國是直接走在對立面的,在冷戰之中,雙方都拼盡一切地想壓過對方一頭。

所以即便在我們國家研究出原子彈之後他們對我們國家有所重視,不再覺得我們是可以任他們隨意揉捏的軟柿子,但是在態度宣傳上,他們卻需要表達出一種輕視的戰略態度。

因此當時美國的媒體就出現了對我國貶低的報道,在這些報道中,他們稱雖然我國研究出了原子彈,但卻仍然是不值一提的,因為當時我們只有原子彈沒有足夠的洲際導彈,無論製造出再如何強大的原子彈,最終都無法炸到他們的國門。

因此美國當時對此事表示了戰略上的藐視。

而在蘇聯,這件事情的影響是幾乎沒有的,當時蘇聯的政壇正在發生大激盪,所有人目光都盯在蘇聯各高層與赫魯曉夫的政治博弈上,赫魯曉夫是在1964年10月11日被政變奪權的,而我國是在當年的10月16日試爆的原子彈,當時正是蘇聯權力動盪交疊的時候,因此他們對此事的關注度低到了極點。


不過在國家層面上,他們也因此開始正視起了我們國家。

英國當時是美國的頭號小弟,因此他們的態度和美國差不多。

法國就不同了,雖然法國也在西方陣營中,但是因為當年正是法國和我們國家建交的第一年,所以他們對我國試爆原子彈的事情是大加讚賞,在言辭上對這件事情表示了高度的肯定,這是朋友之間的一種恭維。

我們應當銘記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英雄們

至於很多人所說的恐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為當時的這四個國家都是已經擁有原子彈的,他們的原子彈儲備都比我們要多得多,因此恐慌是談不上的。

就比如我們在看待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研究製造原子彈的時候,大家會感到恐慌嗎?實際上是不會的,當時這些國家的感覺就是如此,當時我們國家在他們看來,就如同我們看待印度、伊朗這些國家一樣。

不過雖然這麼說,但是我們也不能忘卻那些曾經為國家的事業作出過貢獻的先驅們,正是他們付出的血與汗,正是因為他們一步步做出的努力,才能使我們國家地位一步步得到提高,從最開始的被輕視,發展到瞭如今的舉足輕重。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貢獻是無法用語言來言表的,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與為國捐軀的戰士們一樣,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仰的。

所以說在我國引爆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西方很多國家的雖然有分歧,但是有一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我國開始有了重視,這是一種對擁核國家的尊重,他們開始將我們當成了同等級的對手來看待,雖然戰略上有藐視,但實際上卻不會輕視。


孤客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是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第五個成為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但是我們的成立其實很不容易,一開始很多國家並不承認我們的地位。剛剛建國沒多久,就相繼發生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一系列威脅到我們國界的戰役。我們認識到必須自己足夠強,才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

1955年毛澤東發出號召,他說中國不但有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並且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等負責籌建核工廠。一開始還受到了蘇聯的支援,發展勢頭還很足。

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在1959年赫魯曉夫突然便扭頭不認賬。臨走前甚至還放下狂言,給中國五十年時間他們也造不出原子彈。蘇聯撤走專家後,沒有蘇聯的幫助,我們也是一直憋著一股氣。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份艱鉅的任務。

蘇聯早期幫助

於是在1962年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在科技人員和國防建設只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核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緊接著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稱,中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核武器。但是也對外表態:

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戰斗的威脅,同時鄭重的宣佈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建議召開時間各國首腦會議,用全面禁止和撤銷燬核武器的問題。

而面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消息,當時的各大國反應都十分有趣。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中國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被國際社會獨立。美國聽到中國在研發核武器,多次威脅要轟炸中國實驗室。但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各國的態度就大不一樣了。

美國聲稱全世界都在關注原子彈,但中國是紙老虎。其次爆炸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還表示核實驗對於貧窮的中國來說,代價太重。但是事實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逼著美國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對華政策。

葉劍英指導工作

但是當時反應最大的應該是赫魯曉夫同志,赫魯曉夫得知中國原子彈爆炸了之後,幾乎是驚訝的跳了起來。估計當時蘇聯人都在想他們已經拿走了圖紙撤回了專家,中國人到底是怎樣造出原子彈的。

再加上當時中蘇交惡的大背景,這一顆原子彈極大地震懾了蘇聯,使得蘇聯一直不敢越過紅線。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赫魯曉夫就開始了嘗試緩解中蘇的關係了。

當時英國則是震撼加感嘆,英國在得知中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後。不無感慨地說中國真的變了,大英帝國是時候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了。美國總統說中國人只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改變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這是值得欽佩的,使得美國在極為不情願之中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巨能閃光,我們的科學家把它稱之為光輻射,因為其有極強的亮度。但是縱然原子彈的巨能亮光再明亮,比起為中國原子彈事業付出的數萬科研人員來講,原子彈的亮光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原子彈爆炸

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決定戰爭的結果,決定一個國家的繁榮和衰落,決定一個國家的生存,改變世界。因此一個國家必須首先加強且軍事實力,以便能夠與其他國家競爭,以便能夠在世界上抬頭做事。

文|宋昀娜


史之策


閒言碎語不多談,看看西方怎麼講;各種羨慕嫉妒恨,可惜他們很無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

當天傍晚,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宣佈這一特大喜訊,全國人民喜大普奔,《人民日報》隨即刊發號外專刊,並在次日頭版頭條刊登這一重磅消息。

很快,這一消息傳到西方世界,各個國家表示嚴重關切。

美國人最酸,比如《紐約時報》刊登了題為《全世界都在關注原子彈……但中國是紙老虎!》的文章,表示對中國爆炸原子彈的不屑,肯定比如上我們美國貨,同時又分析了中國的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等方面很落後,中國還是一個貧弱的國家,不足為懼。

英國人除了表示震撼——震驚和遺憾外,仍然緊抱美國大腿,表示葡萄很酸。比如《泰晤士報》發表題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報道稱,中國距離擁有真正的核武器和先進的運載工具還需要些時間,中國目前只是核俱樂部的“準會員”、“見習會員”。

蘇聯人比較淡定,因為就在原子彈爆炸前一天,赫魯曉夫下臺了,各大媒體都忙著報道,對中國這次核試驗報道十分低調,反而是印度人稱有點哆嗦,希望抱緊蘇聯老大哥的大腿。

日本官方則是感到心驚膽戰,表明我們很弱小,我們很無辜,我們很害怕,我們需要強大的美國乾爹用他強有力的臂膀把我們攬入懷中,好好保護,乾爹,抱緊我!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無論西方如何評價,我國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研製了第一顆原子彈並爆炸成功,徹底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核壟斷、核震懾,有力鞏固了國防安全,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偉大成就。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1964年10月,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炸後,美國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正在戴維營度假,隨後馬上結束休假回到了白宮,召開了一場國家安全會議,商議這件事情對美國的影響。

當天的晚上,約翰遜在新聞上對美國的民眾這樣說:中國研發出了原子彈,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

而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是這樣說的:中國就算研究出了原子彈也沒什麼軍事意義,因為中國沒有射程足夠遠的導彈,有了原子彈也打不出去。

而且美國當時還預測,五年內中國都不會有可以搭載原子彈的武器,中國的原子彈只能在自己的地盤上嚇唬人,沒有戰略意義。

可惜美國人的算盤打空了,他們不知道我國的東風導單和原子彈是同時上馬立項的。我們的領導人是非常有遠見的,在決定研發原子彈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兩年後,1966年10月。一枚搭載原子彈的東風導彈在羅布泊上空成功的爆炸,精確的命中預定目標。讓中國有了把原子彈打到任何想打的地方的實力。這才讓美國人投鼠忌器,讓我們有了安心搞發展的機會。

中國能有現在的安定,跟原子彈有很大的關係。


漂浮菌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代號596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上空成功試爆,中國從此成為核俱樂部第5個成員。此消息一出,中國上下舉國歡慶。

如插上翅膀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

中國當時尚未加入聯合國,遭到眾成員國孤立同時,連關係甚好的蘇聯也孤立中國。

更為惡劣的是美國,聽聞中國在研製核武器,居然用核武器多次威脅中國。

對中國原子彈的研製是千般阻撓,萬般干涉。

中國面臨四西楚歌之境,不僅克服重重困難,更是獨立自主地完成了原子彈研製。

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聽此消息的西方各國是什麼反應呢?

有書君今天就來說說核俱樂部另外四個代表西方勢力國家的反應。

1、沒有看清形勢而處尷尬境地的蘇聯

蘇聯聽聞此消息,反應很耐人尋味。他們只是在報紙的角落上略微提及,讓人感覺好象不願面對這事。

是怎麼回事呢?有書君來跟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1957年10月中國與蘇聯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主要是關於蘇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協議。

結果沒到兩年時間,蘇聯突然通知中國:

停止對中國提供原子彈技術,同時所有蘇聯專家全部撤回。背後的原因是因:

蘇聯想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遭到中國嚴拒。

加之他們想與美國聯手,控制全世界,為討好美國,而背信棄義毀約。

赫魯曉夫當時大言不慚地說:沒有蘇聯的技術支持,中國原子彈研製不可能成功。

蘇聯當時敢毀約且信誓旦旦有此一說:

不僅因為我國當時對於原子彈研製技術極度缺乏且正遇上3年經濟困難時期。連溫飽都成問題,更不要說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

在蘇聯看來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不具備研製原子彈的實力而不足以為懼。

但我國科學人員不但攻克一個個難關。

從第一次中子試驗成功,到生產出合格的濃縮鈾,再到試爆準原子彈均取得理想成績。

為解決溫飽,羅布泊核試驗基地野草成了充飢糧食。

而羅布泊環境惡劣,野外植物都是少之又少。即便如此,我國百萬參與原子彈研製人員從未懈怠,我們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如期試爆成功。

原子彈代號596就是為銘記蘇聯1959年6月毀約日子。

有趣的是:596試爆成功的前幾天,赫魯曉夫正陷入下臺風波。

不知當時聽此消息的赫魯曉夫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蘇聯心裡是否暗自後悔把中國變成對手,而處於尷尬境地呢?

2、試途強權威脅而讓人啼笑皆非的美國

美國聽此消息後,初始還信誓旦旦,隨之態度180度的大轉變,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毀滅性的原子彈。

加上抗美援朝時,美帝國主義對中國不斷採用核威脅。

讓我們國家領導人意識到美國之所以敢這麼橫,是因我國沒有與之相抗衡的核武器,促使我國下定決心、排除萬能開始原子彈的研製。

因當時中蘇關係破裂,美國肆無忌憚得在我國周邊建了很多監聽和測向站,竊取了解我國有關核試驗的進度情報。

並使用慣用伎倆,再次用核武器威脅我中國,預打擊我國的核基地。

於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強權威脅,我國領導人決策:不畏強權,加快核試驗腳步。

我國自1954年發現鈾礦開始,原子彈研究腳步從未停歇。

首次就突破同步聚焦技術,也就是所謂的“內爆”型原子彈。

據載:“內爆"型原子彈研製成功,才能研製出氫彈。而美國當時研製投在長崎的是“內爆” 型是二代研製品。

我國在短期內突破原子彈的核心材料鈾235的研製技術。

原子彈激烈爆炸的核心材料鈾235,裝料需佔總量90%。

而必需從只佔0.714%天然鈾中提取。光從這兩個數據上來看,難度不可預估。

但我國科技人員在一窮二白的境況下,層層篩選與提取,短時間內即攻克高濃鈾提取難關。

做為原子彈研製成功的美國非常清楚原子彈歷經的技術難度。

據載:原子彈的研製成功,美國用了6年;蘇聯用了6年9個月,英國非獨立研製用了7年,法國用了15年,而中國只用了5年。

中國原子彈研製的時間不但最短,而且技術最為先進。故當時一直威脅我們的美國聽此消息反應特別有意思。

開始美國總統發表講話:貶低我們中國原子彈試驗,說我們中國造成了空氣汙染。

有書君真不知美國當初核試驗,對此問題的看法又是怎樣的?

代表總統發言人所說的話更有意思,說:這是整個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他們還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說:

中國依然是貧弱國家,不足為懼,美國還是會保護亞洲國家之類的話。

但結果是不久之後美國主動示好與中國建交。曾經侵略中國的日本也跟著向中國示好。

3、做為曾經侵略者英國的一貫作風

對於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英國保持一貫作風,對於中國原子彈研製成功表示遺憾。但事實證明,西方殖民國家對於我們的遺憾越多,中國才不會再遭遇百年前鴉片戰爭帶來的恥辱。

4、反映最為激烈的法國

法國當時研究人員驚呼,只用26個字,體現他們震驚激烈程度: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國原子彈的成功舉世矚目!

原子彈在羅布泊荒漠爆炸的威力震撼著每個人的心,讓帝國主義列強從此再也不敢打中國的主意。

同時提高了新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增強了國家的國防力量。

原子彈的成功不僅反映一個民族、國家的能力,更是國家興旺的標誌!

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夢。

而在這背後凝聚著我國無數核武器科技人員心血和汗水,正因他們的無私奉獻,即使在無比困難與飢餓的環境中,仍把原子彈如期造出來;

正因他們偉大而又閃光的精神,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他們優秀精神將鼓舞著我們中華兒女不斷前進!


有書共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並且向全世界莊嚴承諾:“中國永遠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會向無核國家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核武器。”消息一傳出,許多第三世界友好國家都感到歡欣鼓舞,紛紛向中國表示衷心祝賀。然而,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西方國家,各自的反應卻是大相徑庭。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震驚了全世界

首先感到極度鬱悶的非蘇聯莫屬。平心而論,蘇聯曾經為中國核工業的發展和核武器的研製給予過很大幫助,可惜好景不長,1959年中蘇關係徹底破裂,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專家,還揚言“中國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誰知僅僅過了5年就慘遭打臉。再加上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第二天,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就灰溜溜地被趕下了臺,更是增添了不少戲劇性的色彩。於是蘇聯只在《真理報》的第四版輕描淡寫地報道中國研製出了原子彈。

原子彈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法國則驚呼:“這一輝煌成就將使中國獲得與八億人口大國相稱的強國地位”。時任法國總理的蓬皮杜說得更加直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攪屎棍而著稱的英國只是對這件事情表示遺憾,希望中國應該簽署禁止核試驗的條約。

美國媒體將中國稱為“紙龍”

最有意思的是美國,約翰遜總統發表電視講話,聲稱對中國的核試驗盡在掌握,此次爆炸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自由世界”的核力量仍然承諾保護自己的盟友,《紐約時報》還刊登了一篇名為《共產主義中國是隻“紙龍”》的文章,分析認為雖然中國成功爆炸了原子彈,但是在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等方面,依然是一個不足為懼的貧弱國家。而且中國是有彈無槍,沒有投擲核武器的能力。不料美國慘遭打臉的速度竟然比蘇聯更快,兩年以後,中國又成功進行了彈道導彈和核武器的結合實驗,“有彈無槍”的說法淪為笑柄。


利刃軍事




我國領導人對原子彈的態度是經歷過很大變化的。早在抗戰期間,毛澤東對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的觀點是根本不認同的。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更是認為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原子彈是拿出來嚇人的,你不怕他,他就會怕你。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打擊中國人民志願軍,曾計劃對中國內地投放原子彈。當時曾三次派專使到臺灣詢問蔣介石的態度,蔣介石的態度很堅決不允許對中國投放原子彈。在1954年4月17日的蔣介石日記中寫道:“美國氫彈、原子彈不令用於越南與中國大陸。”在此前更早的1950年日記也有相關記錄:應設法打破美國對中共使用原子彈。



1956年,朝鮮戰爭停止後,美國開始加大對中國的制裁和打擊,他們把北京列為全球十三個可轟炸城市之一,把中國的大城市全列為核打擊目標。

毛澤東對原子彈真正重視起來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中蘇關係破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曾威脅說,要對中國對武,甚至使用原子彈。中國就處在了美蘇兩個大國的威脅之中,除了不結盟國家外,中國在國際上已被孤立,甚至東南亞國家還發動了對中國華僑的打砸殺行為。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領導人集體決定研製原子彈,應對兩個超級大國對中國的核威攝。面對著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中國的科學家們團結在錢學森和鄧稼先周圍,終於在1964年10月26日,成功試爆了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



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了原子彈,膽氣就壯了不少。這也是朝鮮也在拼命試驗原子彈的原因之一,他們也在試圖打破美國對他們的核威攝,提震國民的士氣。

任何國家,任何人,在原子彈和死亡面前,一律平等。只要你敢欺負我,把我惹急了,送你一頓原子彈大餐。要死大家一起死,誰也別想好活。

在這樣的邏輯下,有了原子彈的中國馬上就贏得了許多國家的尊重,就包括老對手美國。原子彈最大的功勞在於中美建交和中國加入聯合國,在中蘇衝突期間,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的蘇聯人也不敢叫囂著要用原子彈了,更不敢對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第三世界國家驚呆了,他們紛紛向中國表示祝賀,認為中國代表第三世界落後國家做出了一件大事。

為了這個原子彈,中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在那個平時花錢以分來計算的歲月,中國投入了128億才研製出這個原子彈,但結果證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原子彈爆炸成功後,首先做出反應的是法國人。法國人熱愛自由,因而出了不少思想家,他們也是西方國家中最先和美國保持距離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持友好往來的國家。法國人驚呼:“中國核試驗取得驚人成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已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緊接著就是美國人發言了,他們說:“這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紙老虎,沒有合適的運載武器,原子彈根本就沒有辦法投放到美國本土,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事實上,這件事對美國政府震動極大,他們不得不承認和這個人口大國對抗是多麼不明智的行為,客觀上為中美建交提供了外部條件。

英國作為美國的小跟班,當然也要表態了:

世界處於危險之中,全世界尤其是中國應該簽署禁核條約。中國的原子彈沒有多大用,現在又不是二戰時期,一架飛機就可以投放原子彈。沒有遠程導彈,一切核武器都是紙老虎。

朝鮮的金日成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戰友,代表第三世界國家發來賀電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核試驗成功,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是社會主義陣營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巨大勝利。




原子彈的爆炸震驚了全世界,雖然美國政府不太高興,但美國唐人街的華人卻張燈結綵,燃放鞭炮,慶祝中國原子彈的成功。

後來楊振寧回國時,專門私下問自己的同學鄧稼先: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外電說是蘇聯的技術是不是真的?鄧稼先告訴他:是中國人自己研究出來的,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幫助中國搞這個。


到了本世紀初,一個國內的知名企業管理培訓師說:當年毛主席說,天底下所有的事怕就怕認真二字,是多麼正確的事。外國人總說中國的產品差,但為什麼原子彈卻能製造出來,就在於中國人認真了。只要中國人一認真,天天認真,遲早有一天會超過美國人。

最後,我們要感謝當年從海外回國的那些科學家們,是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在新疆羅泊坡的努力和奮鬥,才創造了這一奇蹟,讓中國人民真正在全世界站了起來,有了尊嚴,產生了自豪感!


新知傳習閣


1964年10月16日15:00,在新疆的羅布泊沙漠,一朵瑰麗的蘑菇雲冉冉升起。這顆原子彈的爆炸,立刻振動了整個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鄧稼先、錢學森、王淦昌、程開甲等學者紛紛回國效力,為了打破西方國家的霸權及核訛詐,無數科研工作者甘願隱姓埋名在大漠深處進行原子彈的研究。“原子彈!腰桿子!”這是那一代人的呼聲。十年磨一劍,最終我們的核盾牌在無數科研學者的努力下鑄就而成。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在世界的影響不亞於原子彈衝擊波的衝擊,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原子彈爆炸的成功通過不同的方式發表看法。總的來說,一共有幾種。

第一種是又生氣譴責、又裝作不在乎的。

這一類的國家以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為主。

在得知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美國約翰遜總統第一時間中斷了原本的競選演說,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聲明中指責了中國原子彈是對“自由民主國家的威脅”認為中國研製核武器是個“悲劇”。

同時,約翰遜總統及後來上來的肯尼迪總統還信心滿滿的對著西方宣傳“中國的核武器很落後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研製威力巨大的氫彈”“他們就算有了氫彈,也沒有合適的載具(洲際導彈)”“中國人的核武器只是紙龍”。當然了,中國不用10年的時間就用氫彈、東方紅衛星上天赤裸裸的打了美國總統的臉那是後話了。

英國在第一時間也表達了不滿,不過英國的措辭比美國又溫和一點,英國政府在10月17日發表聲明,對中國政府不顧國民民生髮展核武器表示遺憾,英國政府又承認,原子彈的成功爆炸,讓中國一躍成為了有影響的世界強國,世界的格局可能從此改變。

印度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吃了虧之後一向對中國忌憚,在得到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之後,印度政府並未立即發表聲明,但是印度的媒體通過採訪印度的官員,認為中國政府的此舉是對整個世界的威脅,印度要加大力度對核武器的研製,以免遭受中國的核武器訛詐。

而日本,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原子彈打擊的國家對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也非常的震驚,因為日本的情報機構一向認為,中國人是不可能在短期研製出核武器,尤其是在蘇聯中斷對中國援助的情況下。

日本政府在10月18日發表了聲明,譴責“共產黨中國徑行爆炸它的第一個核裝置,這是極其令人遺憾的,它完全忽視了全人類的真誠祈禱。”但是日本又不得不承認,核武器的成功讓中國的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日本必須正視中日關係。

芬蘭、荷蘭等國家也發表聲明,還有南斯拉夫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發表了譴責聲明,認為中國的做法是危害了世界的和平。

第二種是歡迎中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

經統計,當時一共11個國家第一時間祝賀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另外有8個國家通過私下渠道向中國表達了祝賀。這些國家有括蒙古、朝鮮、古巴、越南、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社會主義國家。

非洲、亞洲、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如蘇丹、新西蘭、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埃及等等國家紛紛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國表達了祝賀。甚至連埃塞俄比亞和毛里塔尼亞這些與中國尚未建交也通過其他渠道向中國表達支持與祝賀之情。

值得一說的是,還有一個西方的國家,在國家的聲明中並未表達支持與反對的態度,但是通過駐其他國家的參贊的嘴,向中國表達了支持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態度,那就是法國。

法國政府在研製核武器的問題與態度與中國相近,所以,法國對中國研製核武器表達不同西方的看法,10月21日,法國新任駐老撾的文化參贊拜訪中國駐老撾大使館的秘書,對秘書說了這樣的話“(我們)總統所以主張法國應有核突擊力量,那是為了自衛,因為美、蘇都有核武器,法國也應有最少限度的核力量,才能保證自己有了核力量,我們才能遵循獨立的政策……只有大家(中國、法國)都有核武器,才有可能禁止核武器,如果僅只美、蘇有,那就禁止不了。

第三種國家,是對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反應冷漠的或現有材料不清楚其國家的態度。

這類國家應該說是佔了大多數,其中這裡頭典型的國家是蘇聯。

蘇聯在當時正歷經將赫魯曉夫趕下臺的政變,所以並未發表任何聲明表達看法。

在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一週後,蘇聯通過真理報、共青團報、工人報的報紙簡述了中國核武器試驗成功的消息。但是,並沒有任何的評論。


鳳嫵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原子彈試爆成功,但是中國沒有立刻報道,而是在核輻射檢驗和TNT當量檢測合格後才對外發布的,有意思的是當年美國地震檢測局檢測到中國羅布泊地區發生6.2級的地震,震源深度為0左右。而當時美國檢測站報告了這一不正常的現象,卻被美國當局忽視。直到中國宣佈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後,美國才做出回應,美國首先就是給自己打氣,也為自己當年的自信找臺階下,要知道當年美國壓根不相信中國可以造出原子彈。


當年得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美國第一反應就是給自己打氣,美國聲稱在亞洲的軍事基地沒有必要做出調整,並且表示中國只有原子彈,但是缺乏可靠有效的投放手段,所以不足為慮。而且美國還一直在強調中國的原子彈技術是剽竊而來,但是難以掩飾美國當年的尷尬。到了1966年中國有導彈再次試爆成功原子彈後,美國終於承認為了避免受到核打擊,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基地將加強反核打擊能力,並且加建一些地下設施。



而當年的英法則是震驚加感嘆,英國在得知中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後,不無感慨的說:中國真的變了!大英帝國是時候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了。而法國更是報道,這是美國的巨大失敗。可以說這一顆原子彈徹底將中國落後的帽子扔到了太平洋,一聲驚天巨響,意味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核大國的俱樂部,而且時間還剛剛好。參與研製原子彈的鄧稼先曾經說過:如果再晚幾年,估計西方國家就會利用國際法來限制中國擁核。


但是當年反應最大的應該是赫魯曉夫同志,赫魯曉夫得知中國原子彈爆炸了後,幾乎是驚訝的跳了起來。估計當時蘇聯人都在想,我們已經拿走了圖紙,撤回了專家,中國人到底是怎麼造出原子彈的。再加上當時中蘇交惡的大背景,這一顆原子彈極大的震懾了蘇聯。使得蘇聯一直不敢越過紅線,而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後,赫魯曉夫就開始嘗試緩解中蘇關係了!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背後還有一個數字需要我們一直銘記,那就是2萬多名的工作者。是他們夜以繼日的拼命工作,才使得中國原子彈得以爆炸。他們都是20歲到40歲之間的年輕人,而由於長期受到核輻射的影響,他們的平均年齡僅僅是45歲左右。如今我們可以享受這盛世,離不開他們的付出,但願這盛世如他們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