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布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

籠統的說,中國有1億名兒童受人口流動的影響。這個數據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報告《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但是這個數據是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和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出來的。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有沒有精確一點的數據呢?那就得把範圍限縮在義務教育階段了——教育部根據學籍可以更精確的統計在校生中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情況。當然這個數據也有缺陷,因為不包括未入學和輟學兒童的數據,而且教育部統計資料中也沒有高中階段留守兒童的數據。

城市化觀察網(ID:cityobserve)根據教育部於2018年8月發佈的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進行計算發現,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分別為1897.45萬人和1550.56萬人,合計3448萬人;近5年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增加了283.86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減少了576.2萬人。

一、隨遷子女數據

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數量為1897.45萬人,近5年增加了283.86萬人,增幅為17.6%%;其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為1406.63萬人,近5年增加了129.47萬人,增幅為10.14%。

最近5年,隨遷子女增速比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增速要快,說明城市之間的人口遷徙在提速。(當然這也可能與“就地城鎮化”相關,詳見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大眾傳媒更習慣使用“流動兒童”一詞,但是這並非教育部使用的統計用語。

大體上“流動兒童”等同於“隨遷子女”,但是要結合語境來使用,而且必須區分兩個概念:“隨遷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簡單的說,前者包含了後者。

隨遷子女:根據教育部《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隨遷子女是指戶籍登記在外省(區、市)、本省外縣(區),隨父母到輸入地(同住)並在校接受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城市/鄉村→城市/鄉村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根據教育部《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是指戶籍登記在外省(區、市)、本省外縣(區)的鄉村,隨務工父母到輸入地的城區、鎮區(同住)並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鄉村→城市

1、小學階段

2017年小學階段隨遷子女數量為1405.2萬人,近5年增加了218.39萬人;2017年小學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為1042.16,近5年增加了111.33萬人。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2、初中階段

2017年初中階段隨遷子女數量為492.25萬人,近5年增加了65.47萬人;2017年初中階段進城務工人隨遷子女數量為364.45萬人,近5年增加了18.14萬人。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二、農村留守兒童數據

與“隨遷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一樣,“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留守兒童”也是不同的概念。據《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估算,2015年0-17歲的城鎮留守兒童已經超過2800萬。可惜的是,教育部沒有城市留守兒童的統計數據,我們只能使用農村留守兒童的數據。

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根據教育部《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半年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從上圖可以看到,最近5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共減少了576.2萬人,降幅約為27%。

在2013-2016年全國0-14歲兒童數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難道農村留守兒童未入學或者輟學的人數增加了?可能不成立。從最近幾年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來看,全國小學淨入學率在99.9%左右,初中毛入學率在104%左右,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均超過93%。

探究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減少之謎,得結合城鎮留守兒童數據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據來分析。

三、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什麼大幅減少了?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2013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比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多849.6萬人,而到2017年二者差距僅有143.93萬人。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至少有3個:

1、年輕一代的流動人口更傾向於將孩子帶在身邊,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衛計委流動人口司編著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近九成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是夫妻雙方一起流動,而與配偶、子女共同流動的約佔60%。也就是說,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

2、流動人口轉變為當地戶籍人口。隨著國務院一系列文件(比如2014年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2016年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的發佈和實施,大多數城市降低了落戶門檻、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加速。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通過落戶的方式獲得當地戶口並將孩子戶口遷移,使其孩子免於成為“隨遷子女”或者“留守兒童”。

3、“就地城鎮化”減少了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但是增加了城鎮留守兒童的數量。這一點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報告《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有所提及:2010-2015年0-17歲的城鎮留守兒童數量從2042萬人增加到2826萬人。所謂“就地城鎮化”,指的是有些地區將原來的行政村、自然村“合村並居”。但是這種粗放的城鎮化很難帶來流動人口的返鄉就業、創業,且雖然該地區居民的戶籍從農村變為城鎮,但是勞動人口大多仍然在外務工,其孩子卻從農村留守兒童轉變為城鎮留守兒童,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四、隨遷子女入學狀況如何?

雖然說相比之下,隨遷子女的境況要比留守兒童要好得多,但是囿於現行的戶籍制度,隨遷子女在就學上仍然面臨諸多困境。

1、公辦學校就讀率徘徊不前

就讀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比例,在2011年得到大幅提升。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國務院關於實施工作情況的報告》中披露,2011年全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約79.2%,比2010年增長了12.7%。

但是2011年-2016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比例一直徘徊在80%左右。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注:2015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比例,有兩種說法,但是都是來自同一份文件《中國教育概況——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網站的數據(網址: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1612/t20161219_292432.html)為79.9%,而國務院網站的數據(網址:http://www.gov.cn/shuju/2016-12/19/content_5149958.htm#1)為84.4%。如果仔細計算的話可以發現,國務院網站在轉載該文件的時候把數據搞錯了。

2、“小升初”階段有大量流動兒童返鄉

在2016年和2017年,初中招生中的隨遷子女數量少於小學畢業生中的隨遷子女(見下圖紅色區域)。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最近幾年城市間“搶人大戰”入戶門檻有所降低,小學生中家長入戶的數量增加;另一方面有大量的隨遷子女因為學位不足或者升學門檻高的原因被迫返鄉,其中很大一部分會轉變為留守兒童。

中國有多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發佈

我國仍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相應的隨遷子女數量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解決隨遷子女入學難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城市入戶政策要繼續放寬,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雖然已經有不少城市降低了落戶門檻,但是大多數城市都有落戶的指標限制,比如2018年廣州積分入戶指標為7000個,青島、武漢積分入戶指標為2000個。城市化觀察網彙總了15個城市的人口數據和落戶政策,詳見《15張圖,瞭解15個城市人口數據和入戶政策》。

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義務教育資源要長遠的考慮常住人口的需求,而不應該侷限在戶籍人口上。這就需要人口流入地政府在學位規劃和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必須考慮外來常住人口的需求。最近,教育部網站發佈了國教督辦函〔2018〕27號文件,即《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補充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市、區)評估認定內容的函》。該文件公佈了最新版的《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市、區)評估認定內容一覽表》,其中最大亮點是

第一次在國務院政策中提出了精確的隨遷子女入學指標:“適齡兒童、少年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不低於85%。”

轉載、引用必須完整註明作者及出處如下(且不允許更改文章第一張圖片):

本文由李楠首發於城市化觀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