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在常人看來簡直荒謬至極,到底是怎麼個彎曲法?

殊宇


時空彎曲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的核心理論,是他的一個重大發現。這個發現現在已經被無數的觀測事實所證明。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認為,任何物質的存在會對周邊的時空產生擾動,這種擾動就是時空彎曲,這種效應在大質量物體周圍就會非常明顯。

比如一顆大質量恆星,從其旁邊經過的任何物體,都會由於時空的彎曲而改變路徑,就連光線也不例外。

這個理論很好的解釋了萬有引力的本質。一個大質量天體扭曲了周邊的時空,形成了一個時空漩渦,途徑其附近的物質就會被這個漩渦所捕獲,只有通過速度才能逃逸或者不掉入漩渦底端,撞向這個天體。

在地球上這種速度就叫做三個宇宙速度,即環繞速度、脫離速度、逃逸速度。其中逃逸速度是相對於太陽而言。

很多年來,天文學家們發現水星近日點存在反常的進動想象,實際觀測之比理論觀測值差了43秒,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無法解釋。一直到廣義相對論出臺後,人們用這個引力彎曲理論,才解開了這個謎團。


相對論關於時空彎曲理論,還預言了許多宇宙天文事件。

愛因斯坦預言,遙遠星光穿過太陽邊緣時偏轉的角度,是牛頓引力理論計算結果的兩倍,這個預言被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組織的日全食實驗所證實。

由於時空的彎曲,愛因斯坦還預言了時間在大引力場中會放慢、光從大質量天體表面發射出來時會產生紅移想象等等,這些都得到了精確的驗證。

時空彎曲理論還預言了宇宙是動態的,宇宙中存在引力黑洞,後來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黑洞;大質量天體導致的時空扭曲會產生引力透鏡效應,使經過其中的光線被放大,根據這個原理,科學家發現了遙遠距離本來不可能發現的恆星;天體運動還會產生引力波,儘管引力波導致的時空漣漪很微弱,但科學家們經過百年努力,還是最終發現和證實了它。

這些世紀預言經過無數科學家們孜孜不倦觀察實驗,都一一得到了驗證,從而越來越證明了相對論理論的偉大。

現在網路上一些對愛因斯坦相對論肆意貶損大言不慚的,基本都是一些愚昧的反智反科學群體。

這些人從來也沒有認真的瞭解過相對論,對相對論的基本內容以及一百年來科學界的實踐活動毫不知情,憑著自己一點吃飯拉屎的生活常識就胡說八道。

其實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切來源都起始於科學家們的發現和發明,其中也不乏相對論的貢獻。

不要說宇宙觀測和航天活動處處都得遵循相對論一些定律,就是日常生活也到處蘊含著相對論的影子。

比如核能源、核醫療、衛星定位、gps導航等等,這些現代科技裡面都有相對論的貢獻。

相對論已經成為現代科學的基礎理論,沒有相對論,現在的很多科學研究就要中斷,社會文明進步就會受到挫折。

時空彎曲理論實際上是在牛頓經典力學基礎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它糾正和修正了牛頓萬有引力在高速狀態下的一些誤差,解釋了萬有引力的本質,為人類對宇宙萬物的認識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

這就是時空彎曲,時空彎曲本身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通過其影響發現檢測計算出來。根據這個理論,科學界發現了很多沒有看到的星體,而且後來都被一一證實。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愛因斯坦把引力解釋為時空彎曲,這確實是思想上的一大飛躍。那麼,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想法呢?

在狹義相對論提出之後不久,愛因斯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不符合相對性原理,表明這個引力理論是有侷限性的。由於任何質量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規律都是一樣的,這與物體的質量和組成沒有任何關係。愛因斯坦想到,引力在本質上或許就不是力,而其實是幾何效應。

這個思想上的突破,最終促使愛因斯坦創立了一種與萬有引力定律不同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在廣義相對論看來,質量體彎曲了空間,導致物體會沿著彎曲空間運動,這樣就產生了引力作用。

至於三維空間是如何彎曲的,為了便於理解,一般都以二維平面作為示例。想象一張平坦的二維平面,其中有重物壓在上面,導致平面被彎曲。如果有其他物體靠近這個彎曲空間,它就會沿著其中的空間路徑運動。如果用三維空間來表示空間彎曲,應該是下圖這樣子:

愛因斯坦的想法非常成功,因為廣義相對論的很多預言,比如引力透鏡效應、引力波,最終都被高精度實驗的所證實。


火星一號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一點都不荒謬,只不過離普通人的常識略微有點遠而已。但實際上也並不算太遠,無非就是說時間不是完全均勻的流逝過程,有時候快、有時候慢;空間也一樣,尺度也是有變化的,取決於引力場狀況。只要真正弄清楚了,就會知道確實就是那麼回事。

按一般常識,光是直線傳播的,也就是說光走過的路程就是直線。看下圖a:

這個圖表示的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環境下仰望星空時的普通常識。但如果在特殊條件下,比如光在傳播的過程中路過一個質量非常大的天體,比如太陽,那麼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如下圖b所示:

從圖中可知,當恆星發射來的光經過太陽附近時,由於太陽強大引力場的作用,光的傳播就會發生彎折。在這種情況下,地面觀察者所看到的恆星視位置,也就是光按直線傳播所應該出現的位置,與其實際位置並不一樣。那麼怎麼才能知道這一點呢?很好辦,就是與不經過太陽時的觀察結果對比一下,便可明瞭。1919年,英國科學家愛丁頓在南非對太陽日食進行觀測,就是依據的這個道理。觀測結果表明,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引力場導致時空彎曲,與觀測結果完全符合。這就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當然,這裡面不僅僅意味著空間是彎曲的,而是說時間也與空間連為一體都是彎曲的,只用空間彎曲,無法得到正確結果,只有將時空連在一起,才能得到符合觀測結果的理論預言。

實際上,整個宇宙包括地球表面,平直時空只是個近似,而彎曲時空才是普遍現象。但在地球表面的日常生活環境下,這種彎曲效應微乎其微,不考慮它的存在也並不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多大影響而已。

一家之言,歡迎拍磚!


國科大王大明


其實在常人看來,許多物理現象都是荒繆至極的。常人會認為某些物理規律很抽象,很不可思議,他們崇尚簡潔,認為抽象的東西是不靠譜的,這也是民科反智的原因所在!

其實什麼是抽象?什麼是具象直觀?這壓根就沒有標準,不是因為生活中常見的邏輯就是簡潔的,也不是我們很難見到的量子糾纏就是抽象的。這在於我們對生活中信息的接收量遠遠多於生活之外的信息,習以為常的事物變得不再抽象,不習以為常的事物第一次出現在你面前你會很不自然。



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都不會研究相對論,而大部分人一輩子都非常熟悉人際關係。所以人際關係中的規律就顯得比物理規律直觀而明瞭!其實真實的大自然既有生活中的規律,也有大家不常見的自然規律!

我們迴歸正題,時空彎曲難理解嗎?其實一點都不難,聽我慢慢道來

如果直接告訴你空間是彎曲的,你肯定會感到無厘頭,因為這完全違背直觀的生活體驗,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也感受不到彎曲的空間。但是彎曲空間卻隱藏在常識知識的推理之中。

即便按照每個人都懂的邏輯進行推理,你也會明白空間彎曲的道理!

其實對時空彎曲的理解一定要明白等效原理。鑑於題主完全不瞭解這些知識,我就不廢話地講概念了。我儘量通俗化的敘述

我想大家都坐過電梯吧。電梯上下加速的時候,你總是能感受到加速度,有的人甚至會產生心慌的感覺。如果我問你,把你蒙上眼睛,再送到電梯中,你還能感受到自己身處電梯中嗎?答案是依舊能,因為你能感受到向下的加速度,你會有失重的感覺。

那我現在問你,怎麼才能讓你蒙上眼睛也感受不到你此時就處在電梯中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你所在的電梯上升的加速度等於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m/s²

那好,現在把你的所在的電梯用9.8m/s²的加速度發射到宇宙深空中,並且周圍一光年內都沒有星體對你造成引力干擾。

因為你所在的電梯和地球有著同樣的重力加速度,那麼你會站在電梯裡不至於飄起來,這感覺就和站在地球表面一樣。 那麼試問:

你怎麼判斷你是站在地球上,還是在太空中以9.8m/s²的垂直於電梯底部向上加速運動呢?

答案就是:只要你不看電梯外面的景象,你是無法察覺你到底身處宇宙中還是在地面上。

如果這個時候,你用一個紅光筆,平行於電梯底部照射在電梯內壁上,這光線在你看來沒有任何改變。倘若地球上的人能觀察到電梯內部的情況,那麼地球人看到的這條光線就是彎的!

為什麼呢?

因為這束光線是在電梯內部發射的,電梯還有向上的加速度,而光線還有水平於電梯底部速度(也就是光速),這就像是高中學的拋物線一樣。

這是垂直於電梯底部向上的加速度和水平的光速合成的路徑,所以地球人看起來就是彎曲的光線。(你或許會說,地球人觀察的光線會超光速,因為電梯裡的光線還有電梯的加速度,但是我們觀察的光速依舊不變,光速可以按照空間/時間算出,空間改變了,光速還不變,能改變的就是時間了。)

其實電梯裡的人也有質量,地面的人也有質量,不過一個是在以重力加速度飛行,一個是在地球的引力場上,其實他們的質量是相同的,前者就是慣性質量,後者就是引力質量。因為前者可以通過F=ma算出質量,後者可以通過萬有引力公式算出質量。

所以這就告訴我們,不要在意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區別

天文數據告訴我們:光線在經過太陽周圍會發生彎曲。但是你可以認為這個太陽不存在,把太陽的引力替代成其表面加速度就行。所以這時候的光線就有一個前進的光速和垂直前進方向的加速度,所以光線會彎曲。


是不是這樣理解一下就明白為什麼光線經過太陽會彎曲了,就好像是空間彎曲了一樣。其實空間只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是通過物質的分佈來體現出的。物質在引力場周圍普遍會彎曲,也就證明空間是彎曲的。其實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空間彎曲了,時間也必然彎曲。

這就是時空彎曲,天體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其時空彎曲越顯著。所以飛船在經過黑洞視界外的時候,時間會相對於地球過得很慢!


科學認識論


時空彎曲是廣義相對論中提到的內容。時空分開解讀就是時間與空間,而它們正好也是一體的。

廣義相對論中提到,具有一定質量的物體可以扭曲它周圍的時間與空間,而扭曲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時空曲率來表示。

做個形象一點的比喻,宇宙原本的時空就像一個無限伸張的彈力床,此時放置一個具有一定質量的天體在上面,那麼很自然的那塊地方將下沉,就好比下面這幅圖:

當物體具備的質量越大時,那麼下沉的趨勢就越明顯,它的時空曲率就越大,時間與空間被扭曲得就越厲害。

黑洞正是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天體,天文學家史瓦西計算引力場方程時得出來一個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的物質聚集於空間上某一點,那麼那個點周圍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現象。

在這個點的周圍會形成一個界面——視界,任何物質包括光線若進入界面之中便無法逃離,後來物理學家惠勒將這種稱之為“黑洞”,黑洞由此而來。

黑洞中心周圍時空曲率無限高,也可以理解為時空彎曲率,或者彎曲度,就像題目中說得那樣,這樣你就好理解了吧。

如果還不好理解,就看下面這張圖,圖中介紹的是位於土星附近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向地球發射信號,信號在太陽巨大質量形成的引力場下明顯的發生了延遲,而這正是由於太陽的巨大質量扭曲了它周圍的時空的緣故。


一枚遊戲科幻迷


相對論,曾經一度被認為世界上理解它的人不超過10個,如今已經普及但物理課本中,這本身就已經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之所以有些人會認為相對論荒謬至極,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相對論,就是因為相對論太顛覆我們的傳統思維了。就像幾百年前當有人提出地球是圓形的時候,很多人認為瘋子才會認為地球是圓的:我們看到的地球明明是平的,怎麼會是圓的呢?

這就是我們認知上的侷限性和片面性!

那麼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到底是如何彎曲的呢?

首先要理解時空彎曲,必須從根本上拋棄我們的傳統思維,那就是在浩瀚的太空尺度,沒有所謂的“上下”之分!

不少人會把時空彎曲硬形容為“重球放在布料上壓縮布料”的情況,這只是一種形象的理解起來比較簡單的比喻,事實上並不是十分準確,有質量的物體彎曲時空是從各個方向上都有彎曲的!就好比把一個鉛球放進一堆棉花當中,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鉛球只會壓縮下面的棉花,對“四面八方”的棉花都有影響都有壓縮,因為太空中沒有“上下”之分!

相對論中的彎曲時空並不是一種思維上的理論,是經過精密的實驗證明過的,科學家們在天文學上的很多觀察現象都證明了相對論的正確性。所以,反對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沒有錯,拿出說服力的證據,科學是需要證據的,信口開河的質疑都沒有任何意義!

個人認為,認為相對論荒謬至極的基本上都只是瞭解到了相對論中的皮毛,如果讓他們說下相對論到底是什麼,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一句話:反正相對論是錯的,是荒謬至極的!

但如果連相對論本身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上來就說相對論是錯誤的,豈不更加荒謬至極?


宇宙探索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在常人看來確實是不可思議,只是因為這個理論偏離人的常識,一般人很難理解這中彎曲。


時空彎曲也是萬有引力產生的原因,愛因斯坦也利用時空彎曲解釋水星在近日點一直無法解釋的43秒級遙遠地方射來光線發生的曲折。

愛因斯坦指出物體的空間彎曲、時間彎曲在物體質量很大的時候,這種彎曲可以使任何經過它旁邊的任何事物都改變路徑,也包括光。廣義相對論指出,時空曲率會產生引力,當過光線經過大質量天體是彎曲的,這是因為光線經過大質量的天體造成了時空彎曲。這也可以接受為什麼超大質量的黑洞光無法逃逸。


這個彎曲也可以這樣理解,四個人拿起一塊布的四個角,然後再裡面放一個球,這樣球就會向下壓布,從而產生彎曲


這個魅力的世界


《時空彎曲》

在網絡上看到過很多,這樣的解釋。

宇宙,像一個沙發。各個星球,落在沙發上,就會把沙發,壓塌下去一點。那麼沙發的形狀,就是空間的形狀。空間變得彎曲。

這是一種科學的描述。你得有科學的基礎知識,你才能確信,這解釋是合理的。因為普通人很難想象,沙發,和物理空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因為沙發看得見,而星際空間是看不見的。

我用生活中的,一些來源和現象,來解釋一下,你體會一下。這是一種,很有趣的解釋。

不知道,你對權力場,是否會有一些認知?

在社會之中,權力場也叫權力空間。也就是說,這個權力,所能執行的範圍。

舉個例子。A打算去見C,途中會路過B的旁邊。

A——政府職員(普遍人)

B——權力要職

C——A的朋友

這個時候你就能清楚的明白。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沒有在權力場之中。那麼你經過B的時候,是會直線走的。因為權力場對你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你倘若是個政府職員,你經過B地附近的時候,你一定會去和B做個禮貌的招呼,哪怕多繞一點路。這就是權力,對權力場職員的吸引。

其實這種例子很多,在生活中,只要對你有吸引力的東西,一定會改變你,原本的秩序。

比如,金錢場空間、國家勢力空間等等。這些東西其實一直都在改變命運的軌跡。只是你已經習慣了,所以你沒有感覺。

再來解釋一下關於,時間場的彎曲問題。

因為時間,對於科學的解釋目前來說並不明確。時間也是個抽象的,概念。所以如果用彎曲來形容,其實不太合適。愛因斯坦的解釋也是時間的,長短會發生改變。這樣的理解就容易得多。

網上曾經流行過一段,愛因斯坦解釋的,坐在火爐邊和坐在一個美麗的姑娘邊時間過的,不一樣的感覺。這種解釋非常直白,也很好理解,每一個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三類時間》(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會讓你思考)

一直思考如何簡單地歸類這個世界,而後依類各自展開。此處依時間和運動方式來展開,個人所思。

宇宙的運動有三種方式(三種界限):

1、 螺旋圓周運動。各種天體運動為此種模式。

2、靜止運動。各種無生命物質為此種模式。

3、生命運動。各種生物及人類社會為此種模式。

為何這麼區分呢?細細來看:

一、 圓周運動沒有起點、沒有終點。任一點即是起點也可以理解為終點,是故永恆。時間在此為永恆,也就是沒有時間的起點和終點。我們所看到的一天24h只是其中的一週——任意節取的一段。如果棄除掉人為設定的年、月、日。其實質完全沒有分別和變化。換句話說,你此刻看到的月亮和未來看到的月亮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人類貼上了時間刻度標籤。這就是物理學上的時間概念——人為設計的。只起作用,沒有意義。

二、靜止運動。為何稱之為靜止運動,因為相對論稱靜止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此界之靜止為絕對的。這種靜止是沒有時間的,時間為零。這種運動起點就是終點,沒有起點也無終點,運動時間為零。而且生命時間也為零——因為沒有生命。時間對此種運動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會導致其產生任何變化。

當外力作用導致其平衡被破壞開始,運動時間開始,直至其新的平衡建立為止,運動時間結束。這一段時間為運動時間(物理學致力研究的部份)。而且確切的來講,時間是按倒計時計算的。直到運動結束時間歸零。這種運動時間為物理時間,只有數值意義。

老子說“無生有,道生一”。對於以上二者運動,時間都是不存在的,對外(觀察者)即沒有存在的意義(任意時間都一樣),對內(自身)也不產生時間的變化。時間為無。可一旦外力界入,平衡被打破。時間就產生了,時間的“有”就來了。這一點非常象生命運動。但這依然是外力作用的物理時間。

以上二者運動有相同之處:1、時間不導致運動和本體發生變化;2、運動永遠處於平衡狀態,無起點和終點之分,所以沒有時間之分別。時間為即為無。

三、生命體及其附屬運動。

這種運動才是有意義的。出生為起點,死亡為終點。時間的每一秒變化都導致生命體發生變化。這種運動既有起點也必有終點。從這點來說人類必然會滅亡的。

因為這種運動本身為不平衡運動。物理中的勻速直線運動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宇宙為什麼不選擇這種運動方式一定有其道理。

生命及社會的發展不僅是外力(外因)、而且是主要由內力(因內)推動的。其從靜止狀態(無)開始運動(平衡打破)至源動力(內因)枯竭而終止,重新保持靜止(無)狀態,生命結束。這一過程為生命時間或群體生命時間。或許會問倘若一直有內力界入那麼生命不是可以一直延長的嗎?不可能!為什麼?生命運動的特徵:內力(內因)>外力(外因)時→成長。內力(內因)=外力(外因)時→平衡、維持。內力(內因)

對個體生命而言:內因是生命力,生命力來自意識驅動。外因拋卻人類社會本身還有自然空間。對社會或企業而言。開創之初,社會及企業的意識作為力、執行力是最高的,成長就快。成長到一定階段,來自對手的競爭及更大空間的壓力越來越大。然後開始衰退(淘寶大不大?再大競爭對手就是國家了)。所以必然會衰落。無法保持平衡,是因為利益不可能統一。這是人類的個體的宿命,群體的鬥爭需要所致。

所以老子說“無爭故無憂”。

這種運動實際上有兩重時間:外部運動時間和內部運動時間。每一重時間各對應一種運動(生存)方式。1、人其一為物(靜止狀態),這種時間符合第二類物質的靜止運動時間。沒有分別。你上班從家到公司所記錄的時間為物理時間,只有刻度時間段。運動結束,時間結束。2、另一重時間為生命內部的變化時間——成長、衰老、死亡。此為一生。社會運動本質上也有生命時間,長短而己。

今天我們乘坐汽車、飛機以為節約了時間。實際上我們的生命時間沒變。改變的只是物理運動時間的長短。對於生命而言,時間的步伐是不變的,與外力(外因)沒有任何關係,後者只改變生命的長短,不改變生命時間的快慢。

二種時間意義不同。生命時間(真實存在)的長短與快慢科學家並沒有深思(這是生命空間裡的時間)。只是簡單的以物理時間(人為設定)來計算。

生命及社會運動均不是平衡的圓周運動。運動狀態為螺旋直線性(二力作用結果)。有起點、一定就有終點。因為平衡一定不會久存。這是生命運動的特有狀態。但生命為什麼會成長?

或許可以沒想一下。沒有運動之前,時間為無。有了人類生命運動之後,時間有了,而且是按倒計時計算的。那麼按辯證法和《道德經》而言。既有生命的向前運動,一定有另一樣東西向後運動,時間也是相反的。是什麼呢?


自然之子一一來去無意


荒謬嗎?我覺得愛因斯坦的想法用一個形容就是“妙”。

並且這是我小學的時的感受,那個時候看電視科普節目,說天體運動,將時空比作一個彈性網,質量大的天體會把附近的網壓下去,於是周邊原本筆直的路徑就很自然的變成彎的了。

也可能是那時候還太小,也不知道牛頓的萬有引力,只是看到電視畫面上如此直觀的解釋,實在是讓人一看就感覺眼前一亮,感覺特別正確。

後來也看來不少科普書,裡面的描述語句大都如電視上所言,直到有一天(應該是高中吧),我突然想到了,如果說天體就是把彈性網壓凹下去的球,那是誰拽它下去的?不還是引力嗎?那不就相當於沒解釋什麼是引力嗎?然後我就覺得這個用網和球的比喻太不恰當了。

後來我自己想了一個比喻,時空像一塊彈性海綿,天體就是一顆球,然後被塞進去了,也不需要有誰來拽它,很自然的海綿內部就被擠彎了,就如時空彎曲了。

再後來我發現,這些其實都是比喻而已。質量能量都會導致時空曲率變化,進而影響一個物體的移動,實際上物體自身從來都是走的最短路線,在歐氏幾何裡是直線,但到了廣義相對論這裡,變成了黎曼幾何(會彎曲的幾何),於是最短路徑就叫做測地線,物體都是按照它走的,在我們看來,地球走的最短路徑就變成了繞太陽的橢圓。

最後,有為科學家是這樣說的: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對於時空,(個人理解),時空是由多種元素所組成的,時間和空間只是時空組成的兩種元素,可能還有一種或幾種,也可能更多我們人類沒見過、沒聽過、甚至是無法理解和想象出來的元素組所的。

先說一下空間,(個人理解),真正的空間結構可能是混沌的,像很多種顏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而我們人類只生活在其中一種顏色墨水中,並且也只能生活在這種顏色的墨水中,人類只能看見這種顏色墨水中的事物,並尊循著這種顏色墨水所代表這個空間的法則。然而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空間法則,這些法則使所有空間融合在一起並又使它們互不聯繫互不干擾。所以人類只能看到自己所處空間的事物。(當人類看到了某些超自然現象時,也可能只是空間與空間之間出現的瞬間的偶然的聯繫,比如鬼魂、海市蜃樓等等,當然人類也用自己所謂的知識把它們解釋成自然現象)。然而,人類對自己所處空間的認識可能也只是片面的,千百年前人類認識的空間是(東南西北上下),現在人類可以到達太空,所看到的千百年前所認識的(東南西北上下)也只是相對地球上某一點的人,當人類可以達到更高的層面時來看現在,一定會有新的不同。可能是幾百年後,可能是幾千後,也可能是我們這一代地球人類所達不到的,因為我們可能連自己所處空間的法則都不瞭解,我們所瞭解的只是地球上的法則。

再說一下時間,時間對人類即熟悉又陌生,人類身處其中卻觸碰不到,人類設想出各種理論想證實時間的可控性,卻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和書面上,跟本無法實現。人類能作的只有把時間分成過去、現在、將來,用年月日時分秒來記錄它的存在。這基本上就是類所認識的時間的全部,然而這並不代表著這就是時間的全部。(個人理解)時間可能就是我們所處空間中空間法則的一種,可能還有其它很多種,只是為這個空間中更高等級的生命或是可以理解成生命的元素所定製的,是人類這種等級的智慧生命所觸及不到的,也用不著觸及到的。就像某些科學家所說的兩點之間的最近距離不是直線,把畫一張紙上的兩個點通過摺紙的方式重合,這才是最近的距離,用這種方式來解釋時空的扭曲,我認為這也可能只是片面的,它只是我們解釋了我們人類所處空間的扭曲,空間扭曲了,時間呢?

時空扭曲,比如說人類可以達到在人類所處時空的時空扭曲(*也只是人類所處的時空*),那麼人類可以在人類所處時空的時間軸上的任意點進行穿梭,可以在人類所處時空的空間中的任意點進行穿梭。但是!人類可能看到了,也知道並證明了空間的扭曲到底真正是什麼形式的,卻也永遠不可能做到。就像螞蟻就遠不可能理解人類為什麼會開車,貓狗等更高一級的生物可以理解明白人類為什麼會開車,知道和人類一起坐車可以去其它地方,但貓狗再怎麼進化怎麼學習在滅絕前也不可能會製作汽車,人類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