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之齊物論》2.17

<2.17>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真是一隻自在飛舞的蝴蝶,十分開心得意!不知道還有莊子的存在。忽然醒過來,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僵臥不動的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一定各有自然之分。這種夢境所代表的,就稱為物我同化。

這一段話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很深刻。每個人都會做夢,不知道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最重要的是,蝴蝶屬於大自然,人也屬於大自然,但莊周與蝴蝶一定各有自然之分,所分在哪裡呢?就在於唯有人可以通過修養與覺悟,體驗到人與萬物是一個整體。人本來與動物都是萬物之一,如果人因此而每天吃喝玩樂,都照本能生活,最可怕的不在成為禽獸,而是變成“禽獸不如”。所以,人的珍貴之處在可以“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如果沒有往上提升、開闊視野、包容萬物、體驗到道,這是糟蹋了人的潛能呀!

“物我同化”代表人與萬物是一個整體,然而這只是一個層面,別一個層面是,莊子喜歡說真人、至人、神人、天人、聖人五種人,表示人與萬物不同,還有悟道的可能性。既然說真人,就代表一般人是假人;既然說神人,就代表一般人一點都不神奇。普通人需要修煉,才能加上這些字,也才是莊子所追求的目標。所以學習道家並非只是遵循自然,活完自然的壽命,還要通過修煉,才有機會脫穎而出。一方面避免把人類的價值觀加在萬物之上,以致於不能欣賞萬物;另一方面要設法悟道,往上提升,掌握這個方向,莊子的思想才能由此開展。

儒家要人修煉產生德行,道家則要人修煉產生智慧。

總結本篇要旨:

感官讓人迷惑於現象,理性使人執著於自我。“形如槁木”與“心如死灰”是修行過程,由此擺脫相對的知見與價值,迴歸“道通為一”的整體。此時的體驗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進而可以領悟至高智慧:未始有物。在道之中,萬物平等,而人依然有所不同,有其悟道的可能性。

莊子《內篇之齊物論》2.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