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江瑞
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比中國高,這是事實。雖然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但是民眾總體的生活還是不及發達國家。這也是為什麼我國一直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應該這麼說,中國的富人階層跟發達國家的富人差距不大。中下階層就差遠了。
首先國外技術性人才收入高,我國技術性人才收入看行業,但是普遍跟國外有差距。例如醫生、律師、設計師、工程師、髮型師等。中國的這些職業的人才,收入換算起來只相當於國外的普通非技術人員,也就是普通文員、商店服務員之類。
國外體力勞動者收入也不差。辛苦的,重體力勞動的,髒的活兒,因為大家都不太喜歡幹,所以報酬也就相對高些。對身體有傷害的工種也會有更高報酬。那些輕鬆的又對技術要求不高的,經過比較簡單培訓就能勝任的工作,報酬就低了。比如說我們的建築工人,護工,農民,雖然必須承認在國外這些人的工資也不高,但是折算成人民幣還是能有30來萬一年的。
國外消費當然比國內高。但是還是要看生活品質的。好像租房子,水電費,電話費等都比國內要貴的。但是大家同生活品質的話,國外的工人是比國內的工人過得輕鬆的。
富人可能在哪國都過得挺滋潤的。中產嘛考慮到出國不一定還能做同樣的工作,還考慮到各種文化差異等,出不出國是需要斟酌的。但是底層人民我認為生活在國外比國內要舒服了。同樣是辛勞工作,同樣是節儉生活,在國外還能指望熬幾年苦日子以後能攢點錢改善生活。不過底層人民才是最不容易定居國外的那群人。最後提醒一下,千萬不要找黑中介搞移民。聯合些無良商家騙你做勞工,不但報酬不合理分分鐘還不給你交稅,等你幾年後根本滿足不了申請定居的條件,白打幾年工最後捲鋪蓋回家。
Dan44850483
“工資水平”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就靠這個混一輩子的大有人在,評職稱、申課題、漲工資領退體金……這種皓首窮經的坑我是不跳的。
所以麼,俺粗人,只談具體情況。我所生活的加拿大安大略省,2017年通過立法,把每小時最低工資,提高到15加元,約80元軟妹幣。相應的,還有最高工作時間,最多加班限制。這個數額,實際就是限定基層職業,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力,LABOR。摺合下來,一個普通工人,最少能賺到每月2400加元,約合12800左右軟妹幣。凡事皆有例外,以加拿大的執法情況,絕大多數找到工作的人,都能拿到這個錢。
還要考慮一個歷史工資。2004年,我剛到時,法定最低工資是每小時7加元。
至於差距有沒有,有多大,以及福利待遇社會保障工作機會失業率……又是一堆很複雜的東西了。
(全文完)
李牧
是事實,得承認。
我國大部分基層勞動者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無論旅遊娛樂業,輕重工業,也包括微創業和個體經營。同樣,這也是所有國家的現狀,即使是排在發達國家前列的歐美,也必須為絕大數國民解決就業的問題。
不同在於勞動力成本。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的工資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上。中國人力資源較之歐美非常富有,這是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主因。
物價水平和貨幣購買力也影響著工資是多是少。我們必須區別清楚,相對於國內,發達的歐美國家的物價水平是高出一截的。由於歐美主要貨幣比人民幣更加值錢,反而使得人民幣更加實惠。反映到工資中,就會產生100RMB購買的商品換算成美元為20刀不到。
所以,用簡單的算法來說,若人民幣對等一切外幣,那中外(發達)平均工資也差的不遠了。
德齡小居
很想知道提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瞭解“發達國家從事同樣(基層)工作的人”是怎樣過日子的。
但凡說到海外工資,有人就喜歡把外國人的工資折算成人民幣思考。答主經常在頭條和問答對國際問題發表一些看法,有一次提到美國囚犯參加救火,每小時政府補貼$2美元。立刻有讀者折算成人民幣,表示一小時¥14元,我們很多人還沒達到這個收入了。
計算一個人的收入,不能和他在當地的生活水平脫節。
比如一打雞蛋在中國合肥約¥8左右,澳洲的雞蛋要合人民幣¥30一打。(小心雞蛋!如果數字不夠準確,請合肥的讀者輕打輕放)
(上圖節選自“國際城市開銷比較網站”的中國合肥和澳洲墨爾本的食品比較。中國除了牛奶貴,雞蛋在中國要便宜75%,雞胸肉便宜33%,快餐便宜41%,在商業街吃一頓標準午餐比澳洲便宜52%。)
比如澳洲的一個餐館幫廚或者工廠非技術幫工,算是標準的“基層”人民,正常的收入在每週AU$700澳元左右,一年$36400的收入。
年底扣除個人所得稅,這個基層工人實際收入一年大約$33000,合人民幣約¥20萬,以中國的標準看,似乎不少。但是,如果活在澳洲,他每週至少需要以下這些開銷
基本生活費用:
住房租金:每月$600,必須與人合租。自己獨租都在$1200以上;
水電費:每月$100;
網費:$20;
家用雜貨菜蔬:每月$500左右,當然這是要儘量挑市場打折的時候去買;
公交:每週$40;
一年開銷最少$16720
如果這個基層工人準備改善生活質量,談個戀愛,每週看場電影和女友一起吃頓便宜外賣,$100又沒了。不算聖誕大假生日紀念日等額外的男歡女愛慶祝活動,一年至少預算$5000。
如果這個工人一輩子不用買衣服買新手機買車買房理髮看病,不用生孩子養孩子也沒有其它娛樂活動,一年應該可以在銀行存$10000澳元。
墨爾本50平米的公寓樓售價約$50萬,平均房價約 $100萬。這個基層工人是不可能奢望的。
你覺得這個基層工人的收入真的比我們多嗎?
七號臺
生活費用佔工資收入的比例,這個佔比能說明很多東西。
國內的大多是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只夠生活保障,一個月的工資的80%要吃飯,付租金還貸、醫療費、保險費、交通費,基本生存開支等等,留不下錢。
而一些發達國家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的同樣費用比例的佔比卡能會在50%以下,他們看起來就幸福多了。
這個佔比也是一種幸福指標吧,它和工資多寡沒有相鄰關係。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一般國家、不發達國家,這個佔比指標只能說明問題,當然這裡沒有介入國家福利。
金花銀葉
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因素,我從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勞動力價值兩個者之間的關係給大家一點啟示。
很多人是不是以為勞動力豐富所以勞動力就廉價,勞動力緊缺會讓勞動力待遇升高,所以社會勞動力報酬低是人口多造成的?
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屬於沒文化,對社會的認知是膚淺的。
決定勞動報酬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人口的多寡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
產品的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決定利潤,而利潤空間的可調的幅度決定僱傭勞動力報酬的幅度。
生產一個掃把,能有多少利潤?如果一個掃把的賣出的價格是10塊錢,成本是7塊錢。那麼他的利潤只有三塊。
在成本里面裡,假如給勞動者的報酬是是五塊錢。如果勞動力豐富的話,老闆最也許會給勞動者的報酬少一點,比如說只給1塊。
這樣子的話,老闆的相對利潤就提高到了7塊錢。
假如勞動力稀少,老闆招人難,在五塊的基礎上往上加,但是無論怎麼加都不會超過8塊。
因為一個掃把的價格只能賣10塊,他的利潤只能在這10塊錢裡面取,就算他不要利潤,也最多給你8塊。
由此勞動力再稀少也不是無限給你提報酬的,勞動的報酬的調節空間受到產品利潤空間的壓制。
如果現在你從事的行業,老闆已經把大部分利潤都拿來給你們加工資,就算社會勞動力再少,工人再難招,薪酬待遇是無法再漲的。
在這種情況給你漲工資,那麼產品的價格也會上漲,到時候你購買產品的同樣也要付出更多的錢,那麼給你漲的工資跟不漲有什麼區別,工資高了物價也高,根本無法改善你的生活質量。
但是如果生產的不是掃把,而是飛機,一架飛機的價格可以賣1個億,產品的利潤有幾千萬,這種情況下你的薪酬待遇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假如工人只有你一個,那麼的薪酬上漲空間就有幾千萬。
人口再多也不會讓的薪酬待遇下降到1塊錢,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社會要有人坐的起飛機的問題。如果社會沒人坐的起飛機,生產出來的飛機也根本不可能賣出的1個億,大家都坐不起的時候,這種產品會有社會需求嗎?
所以產品價格再高也無法脫離社會人口平均收入,總得讓你有錢去坐飛機啊,要不然生產出來幹嘛,起碼要算你的收入平均每年可以坐多少次飛機。起碼要保證你每月的收入都坐的起才行。
這樣情況下你的收入會只有生產掃把時候的8錢嗎?不會的,絕對會比這個收入高很多。
生產掃把和生產飛機就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不同的表現。
如果一個社會的生產力只能生產掃把,你人口再多,或者人口再少,社會給你薪酬調動幅度也是從0—8之間,當然0是不可能,只是用來表示在這種生產力水平下收入的起點,而8是在這種社會生產力水平下收入的終點。
如果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達到製造飛機的級別,那麼你的收入幅度就從0—幾千萬之間。
從這裡就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社會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勞動報酬的主要因素,而人口的多少隻是一個很小的影響因素。
把人口多作為社會廉價勞動力的主要因素的人都其愚昧無知的。
關於社會生產力的高低和勞動報酬之間的關係就要涉及到一個勞動素質的問題。
社會生產力水平越高,要求勞動者的素質就越高,你沒有這麼高的勞動素質,你能去製造飛機?生產飛機?
有的人從來不去思考通過提高的自己的勞動素質去提高收入,而是一味的埋怨社會人口多,把他們的收入拉低了,阻止社會人口增長,好讓他提高收入。但他們從來沒想過,以他們本身具有的勞動素質,到底能幹什麼?像這種不思進取的人除了從事低利潤的掃把行業最高收入8塊錢之外,還能做什麼?
由於人口少,沒人跟他競爭,他的工資從原來的五塊提高到了8塊,收入的確提高了一點,但是掃把廠也倒閉了,因為老闆沒利潤了,他還會開下去嗎?
由於人口少嘛,工人工資議價權高了,老闆的利潤少了,最後也因為沒有利潤而停產。
這樣一來低利潤的產業統統都被淘汰,這種情況下不思進去的只有一條出來了,那就是被動的提高自己勞動技能,勞動素質,適應更高層次的勞動生產,不然的話等待他們的只有失業。
一個社會如果生產力水平不升級,那麼這個社會的經濟只有靠低生產力水平產業維持,而維持這種產業必須要留給老闆利潤,老闆沒利潤,這個產業就不存在。
而高社會生產力水平靠高勞動素質的人推動,沒有高素質的勞動者,你說去生產飛機,那你生產一個出來看看。
天天埋怨自己的廉價勞動力的人,其實自己應該醒醒,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對你的收入提高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素質才是你脫離廉價勞動力的唯一出路。
就算社會全部淘汰低生產力的水平的產業,全部轉化成高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因為人口少,人家不得不招你,但是以你的勞動素質根本不具備從事這麼高水平的生產工作,你進入這個崗位在享受著高收入,但是卻脫累整個企業的生產效率,影響了這個企業的生產效益。
目前西方國家就存在這種問題,由於人口少,很多不具有從事這個工作崗位勞動素質的人,進去了相關崗位,享受著高收入,但卻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這種人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人類文明發展。
如果想不明白,就像想南非的情況,當時廢除種族隔離後,很多不具備工作能力的給人被安排到了相關崗位,最後造成了南非現在的經濟狀況。
大陸基層職業人員工資低,很明顯嘛,低社會生產力水平產業。
要提高大陸基層職業人員收入只要升級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同時升級基層職業人員勞動素質。這兩者之間需要相互匹配,你單有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產業,而缺乏高素質勞動人,你也搞不出效率來,最終也競爭不過國外。
如果儲備了大量高素質勞動力,而讓他們從事低生產力水平的產業,這是一種嚴重的社會浪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升級產業,讓高素質勞動力脫離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產業,讓那些不思進取的人從事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就行了。
一號風手
在中國基層收入大概是2000-3000之間吧,說實話,以這個工資買車買房要等到猴年馬月,中國的工資近十年基本可能漲了1000塊吧,我記得2008年,西安一家小公司試用期850,轉正1200元,現在基本工資很少低於2000的,當然除了保潔,保潔基本是1500元,真正高工資的都是管理崗位,職能部門相對來說沒有銷售類的管理崗位高,普通人力經理企劃預算經理等普通工資基本加績效不超過10000元,我指的一般公司!大公司,上市公司肯定因該是20萬起步的!基層工資的確太低了,但這個國家也不能強制公司提高待遇!所以只有自己努力就可以了,當然了女孩子當個文員,行政類的工作也還可以,男的嘛,熬上幾年工資會好起來的,如果一個男的,三十歲還幹基礎工作沒有做到管理崗位,基本你的未來比較灰暗的!
劉寧185143713
其實根本不需要計算匯率,我在澳洲一個月5000澳幣,國內很多人一個月也5000元。我一升油1.4,國內多少?這裡麥當勞比較貴的單人套餐12元,國內估計買個漢堡吧!這裡平時吃的還可以的牛肉16元一公斤,國內多少?我買輛二手雅閣日本原裝的9w多公里的5700元,國內5700買個啥?
澳洲人工確實貴,買個空調5000人民幣安裝個空調3-4千人民幣,但是誰家天天按空調啊,這樣也保證了安裝工的收入,估計一個月安裝個10臺就可以很好生活了,也拉平了收入。在澳洲越是藍領工資越高。
無是無非也
資本家的社會什麼樣子,資本家剝削一部分剩餘價值,但是土地,生產資料,其他價值都在自己手裡。你有談判的籌碼,你有選擇代表自己利益的權利,你的階層聲音不會被淹沒。另一條道路什麼樣子,為了怕資本家剝削剩餘價值,上交所有利潤,生產資料,包括土地給管理者,自己一無所有,指望著管理者平均分配。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思考,如果你家人,包括你自己,你父親,母親,妻子把錢都給我,數十年如一日。你猜我會不會截流的和給你一樣多。即便我截流一半兒,你覺得公平嗎?資本家會剝削你一半的利潤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只會覺得我比你厲害多了,因為你雖然你把錢都給我,可是我擁有所有土地,生產資料,資源和利潤分配權,這就是人性(任何國家的背後都是人)。如果持續下去一百年這樣,會發生什麼,你無法再要求他合理分配,因為他覺得你要的求得合理分配才是反人性。不信?倒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和所有的家人把錢都給你,你會怎樣分配?一百年以後呢?
你丫多談事實少講意識
系統內部普通成員的期間(勞動報酬購買力)和系統內部天然資源、商品長期穩定供給量呈直接高度相關關係。
我國之所以工資低,有以下主要原因:1人均可利用資源有限必須靠進口彌補(無法進口的只能高價)的財富支出;2國家意志強力高速攀爬全體系技術升級路線和產業更新規模擴張的財富支出;3用於收買/撫慰獎勵權貴富賈階層的財富支出。從財務角度分析,前兩項支出絕大部分部是付給國外的,必須用國際貨幣支付,也就是必須用我們生產的商品支付。等於是我國為獲得發展工業技術的權利向發達國家繳納的稅;(資源和財富的)剩餘量才是可以用於內部分配;這其中又有相當部分用於支付給內部權貴富賈階層,剩下的才歸於普通人消費。
中日韓三國的產業升級路線都有些同樣的足跡,只不過日本技術追趕階段所處的時代競爭者少、壓力小、支出少而已。而中韓整體上還處於技術追趕階段且競爭殘酷,支出巨大罷了。
所以平均收入要上臺階必須爬技術,先搞高技術進口商品替代、再搶佔國際市場、提價。成為技術&資本輸出國,大量進口低技術含量商品,這樣實際收入才會上升。
在國家之間,所謂的工作效率提高,收入自然提高,其實是用來忽悠別人的謊言。
冷戰期間,蘇聯人的工作效率不比西方差多少,為啥收入卻低很多呀?因為華約工業人口少於北約,且沒有大規模有償輸出技術&資本開發新市場,並從中獲得長期利益彌補冷戰債務,進而導致民用商品短缺、聯盟崩潰。
無論誰講,今日俄羅斯的整體工業能力和生產效率都是低於蘇聯的(論人均的話也是沒法比的),但今天俄羅斯普通人的實際購買力絕對強於80年代的蘇聯普通人。為啥呢?農產品和大部分自產輕工商品,俄羅斯生產、主供俄羅斯人消費(不足的以石油貨幣採購)是關鍵因素。
所以一帶一路,輸出技術和資本,大力促進東南亞~非洲大陸沿線工業化,同時收取紅利是我國從小康步入富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