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協啓動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

河南省科協啟動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

9月17日,省科協在信陽市新縣舉行“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啟動儀式。省科協黨組書記曹奎、副巡視員楊金河,信陽市委副書記劉國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熊靜香、市政協副主席周慧超,信陽農林學院副校長鬍虹文,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餘運德等出席啟動儀式。曹奎、劉國棟、熊靜香、周慧超、胡虹文為開展“河南省科協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的新縣、固始縣、光山縣、潢川縣、淮濱縣等五縣授旗。啟動儀式上,還舉行了貧困學生捐助儀式,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和香港普明善基金會共同出資捐贈新縣5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曹奎向5名貧困學生頒發了每人6萬元的資助證書;舉行了“河南省科協助農富農工程——重走紅色路,傳播致富經”活動授旗儀式,曹奎為承辦活動的農家參謀雜誌社授旗。與會領導共同啟動“河南省科協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電光球。

河南省科協啟動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

曹奎在講話中指出,河南省科協舉辦“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是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講話精神,其目的就是把小型科技館搬到學校去,並通過實際觀察、操作這些具有參與性、體驗性和互動性的科技展品,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科學興趣,啟迪科學思維,培育創新創造精神,從而從小立志投身科學的崇高理想。曹奎希望市縣科協、教育部門精心組織,堅持把安全放在首位,周密組織、加強培訓輔導,把活動做細、做實、做出實效、做出影響,更好地服務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服務於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提升。希望同學們積極踴躍參加,通過參觀、互動、體驗,感悟科學奧秘,像牛頓對落地蘋果的好奇、富蘭克林對閃電的好奇那樣,永葆好奇之心,追求科學夢想,為人生出彩插上科學的翅膀。

河南省科協啟動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

河南省科協啟動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

省科協黨組高度重視“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專題研究,精心謀劃,周密部署,調集了全省各地21輛科普大篷車,共400多件科技館展品,編印了10多萬份科技教育學習資料,將深入到新縣、固始、光山、淮濱、潢川5個縣115所鄉鎮中心學校,開展科技館巡展和科學素質教育活動,播撒科學火種,放飛創新夢想。為切實為活動提供堅強保障,河南省科協、信陽市科協等單位制定了科學的活動實施方案,精確落實車輛調度、巡展線路設計、志願者講解培訓、組織學生參觀體驗、安全保障措施等各個環節。為確保孩子們在活動現場不僅能觸摸展品、操作展品,還要能真正理解展品背後的科學原理,省市科協先期舉辦了科普展品講解員培訓班,邀請鄭州市科技館專業講解員為100多位來自各鄉鎮中心小學的科普志願者(科技課老師)進行了展品講解、課堂輔導、安全組織學生參觀、帶電展品注意事項等系列培訓。

河南省科協啟動科普大篷車走進大別山走進貧困縣活動

科普大篷車得到鄉村學校教師、學生的熱烈歡迎。在每一處科普大篷車展品前都圍滿了學生,一道道喜悅的目光、一個個好奇的眼神、一張張興奮的笑臉。“哇,這個太神奇了!” “為什麼這個金屬桿怎麼轉都碰不到那個狹縫呢?”“為什麼琴沒有弦卻能發出悅耳的聲音呢?”科普大篷車展品走進校園,滿足了學生對科技知識的渴求,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讓每一位學生親身體驗科技活動,進一步加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學的深奧,增強動手能力。科普大篷車展品是由聲、光、電、力、磁、能、水、汽、數學、化學等方面的儀器組成,這些儀器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操作性於一體,將光的反射、聲的傳播、力的分解、水的循環、能的轉化、磁場變化等科學原理,以最直觀的形式演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動腦動手,發現其中的奧妙,掌握其中的科學原理。新縣泗店鄉中心學校孫曉梅老師說:“孩子們對科技展品那種好奇、專注、渴求的眼神讓我感動,這在平時課堂上是看不到的!謝謝你們給孩子們帶來的如此精彩的科技啟蒙課!”

數字科技館矩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