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zanov的超級學習理論:甚至能夠開發超自然能力

眾多關於神童和天才的理論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普通人是否能學會這些非凡的能力。研究人員認為針對能人異士的古老訓練體系表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可能是肯定的。一位現代研究人員,保加利亞的Georgi Lozanov博士曾發現和總結了一個系統性的流程,通過這個流程,所有人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學習,表現出以前被認為不可能的精神能力。這些與催眠有關的方法,能夠釋放人類大腦巨大的潛在能力。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瞭解神童、能人異士和超常功能提供了一些線索。

Lozanov博士的方法理論基於“整體學習”的概念。左腦被認為是“分析性的一面”,“右邊是“創造性的一面”。人們常說我們只利用了大腦的10%,而Lozanov認為,如果大腦的左右兩側能夠同時與身體一起學習,就可以達到最大的效果。他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聲音和語調來處理和調動學習者的全身。

Lozanov的超級學習理論:甚至能夠開發超自然能力

Lozanov的技術利用了暗示,或者說自我暗示,這是自我催眠的一種形式,使學生準備好學習。向學生灌輸積極的想法,讓他們覺得學習將是輕鬆和有趣的,並且學生將始終保持放鬆。在課堂上,老師會採用了一定節奏的平穩放鬆節奏,同時結合古典音樂作為背景,老師講的關鍵字也與節奏同步。在四拍節奏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在第二拍。

在Lozanov的典型語言課堂中,教師會改變自身的聲音以,不同的語調閱讀短語。音樂和節奏能夠使學生們進入了一個幾乎催眠的狀態。這一狀態Lozanov將其稱為“超常記憶(hypermnesia)”,在這種狀態中,學生們能夠提高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幾乎達到了100%的準確度。

這個過程會持續一整天。在一堂典型課程結束時,學生們要進行1000個單詞的測試,這些單詞就是當天課程的主題。班級平均正確率一般會達到97%。據估計,一般通用的詞彙表大約有2000個單詞,所以他們在一天之內就能夠學會一半,幾乎是完美的記憶力。

Sheila Ostrander和Lynn Schroeder是最早對Lozanov技術感興趣的美國人之一。他們於20世紀60年代前往保加利亞訪問,並開始向西方介紹Lozanov的方法理論。事實上,這也是他們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訪問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之一,也為他們的不朽著作《鐵幕後的精神發現》奠定了基礎。但在他們對蘇聯的精神研究感興趣之前,他們對Lozanov的超學習技術更感興趣。而事實上,他們發現兩者具有密切相關的聯繫。

使用這些方法,在專門學校的幾周內就能夠學會一門語言。1977年,在愛荷華州的一次會議上,Lozanov博士解釋說,每天學習500個單詞已經成為他所有學校的標準。加拿大政府使用了他的方法,並宣佈他們可以每天在語言課程中教授400個單詞。瑞典教育工作者曾訪問過保加利亞學校,發現三年級學生的數學水平能夠達到六年級的標準。愛荷華州的理科學生利用Lozanov的方法理論學習,發現他們在科學和數學方面的準確性迅速上升。利用這個方法的兩個西班牙語班在十天內學習了超過一年份額的西班牙語課程。這些證據充分證明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這種教學方法還有另一個吸引人的方面是它所產生的“副作用”。一名正在學習法語的女子突然發現她的鼻竇問題已經被解決了。一名學習化學的學生髮現他的直覺有了進步。健康、創造力甚至是心靈能力的提高都是Lozanov方法能夠產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在某種程度上,Lozanov的教學方法會激發超常的能力,這並不奇怪。Lozanov本身也是一名超自然現象的學習者,他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對瑜伽修行者的研究。他指出,有些瑜伽修行者能夠記住所有神聖的印度教經文,因此,如果天災人禍破壞了這些書籍,他們可以在記憶中繼續保存。事實上,古代印度文化的基礎《吠陀經》已經以這種方式通過記憶傳承了數千年。要記住數千頁的文字就需要“超長記憶”:瑜伽士已經開發出了這樣做的技術。

Lozanov研究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瑜伽士所使用的傳統方法叫做拉賈瑜伽。它的目的是控制大腦,利用視覺、注意力和呼吸來達到意識的改變。據說,這一訓練的畢業生們能夠開發出“悉達多(siddhis)”,這是一種神奇的超自然力量。這些能力包括超長記憶和即時計算。

在孟買,他遇到了Yogi Sha。這位瑜伽士在練習了一整年了瑜伽之後培養了超常記憶的能力。他可以立即想起曾記憶過的十八位數,表現出了完美的攝影式(遺覺)記憶。在印度,有幾十個人以同樣的方式開發出了這些能力。

研究者們開始觀察所謂的天才和這些後天學習者之間的聯繫。他們能力是一樣的,但瑜伽師通過訓練來培養,而天才出生就擁有這種能力。

Lozanov意識到,大多數西方人並不具備嚴格遵守多年學習拉賈瑜伽的紀律性和耐心,因此他對西方課堂的絲路進行了調整。瑜伽修行者的冥想被舒緩的、有節奏的音樂所取代,這種音樂能夠促進人們進入一種放鬆的、恍惚的狀態,與催眠的手法相結合,能夠強化改變的狀態。節奏的變化和強調強化了學習者注意力。這種聯合效應會增強記憶,通常還會引起其他瑜伽能力的變化。因此,Lozanov課程的畢業生中直覺和心靈能力的覺醒現象並不少見。這似乎是更深的力量覺醒的自然結果。

加拿大神經生理學家Wilder Penfield博士的實驗表明,人的大腦具有龐大的記憶能力。在腦部手術過程中,Penfiedl發現觸摸大腦的某些部位會讓病人回憶起過去的事件。事實上,這就是回憶的過程:聲音、氣味、感覺、視覺和情感都會在病人的腦海中回放,就好像又經歷了一次一樣。大腦似乎會記住所有發生的事情,而困難之處在於接觸這些內容。Lozanov發現,通過在輕鬆、積極的情緒氛圍中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回憶所教授信息的能力。

這些方法的成功再次說明了人類思想具有巨大的未被開發的能力。目前還有有待科學進一步解釋這些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比傳統方法更成功的原因。催眠狀態的過程能夠使人們進入恍惚狀態,並表示潛意識是關鍵之處。正如之前的文章所介紹的,潛意識是開啟超自然和心靈溝通的大門。瑜伽士在學習進入深度恍惚狀態後,實現了超自然能力。也就是說,深度恍惚狀態和超自然能力之間存在關鍵的聯繫之處。是否神童天生就具有這種狀態,從而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信息渠道,從而導致了他們不同尋常的能力?

擴展閱讀

暗示教學指運用暗示手段,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 這種教學理論是保加利亞的心理治療醫生喬治·洛扎諾夫(又稱格奧爾基·洛扎諾夫,Georgi Lozanov)在20世紀60~70年代創立的,又稱“洛扎諾夫教學法”,它主要用於語言教學。

理論起源

暗示教學理論(Suggestive Teaching Theory)

洛扎諾夫在1955年用暗示療法治療一個疲勞沮喪、記憶衰退的病人,使其恢復並且增長了記憶力。他經過9年的實驗研究 ,證實“暗示超常記憶力”的存在 ,因而建立了暗示教學理論和暗示教學法。

基礎觀點

暗示教學認為,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綜合,有意識和無意識,是不可分割的,而暗示是環境和個人之間一個經常不息的不知不覺的交流因素,能產生巨大的“薰陶”作用。所以教學過程要通過暗示建立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創造強烈的學習動機,開發潛力,提高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充分發展自我。

可暗示性是大腦接受或者喚起觀念的能力,並使觀念現實化為行動。威信——使人樂於接受的力量,是決定暗示接受性的主要因素。人在清醒而放鬆的狀態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識的判斷能力同時出現。因此,個人知道暗示過程,而且對它採取積極的態度,有助於增加學習的效率。但是,可暗示性總是受到反暗示的抵制。凡是在邏輯上、感情上、倫理上與個人相違背的暗示,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接受新暗示引起心理共鳴,有時要以破除舊暗示為前提。

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使人們能和環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識的活動都建立在無意識的組合之上。個人的見解、動機和記憶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他無意識活動的影響。各種感官所接受的無意識的知覺,只是外圍知覺,不是意識所關注的中心,但以後可以進入注意的中心。從外圍知覺得來的信息,可以成為長期記憶的基礎。

暗示教學理論還認為,說話的內容是思想交流的第一平面,說話的語調、節奏、表情、態度是交流的第二平面。聽人說話時,注意其內容,是對特定目標作特定心理反應,而語調等等是中心之外的背景,一般只作非特定心理反應。藝術的形式、色彩、節奏和韻律訴諸無意識的知覺和非特定心理反應而成為最有力的暗示。

暗示教學的原則

暗示教學的原則是:①學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緊張。②情感調節理智,無意識調節有意識。③設置情景,採用交際性練習,短期內學習大量材料。④藉助母語翻譯對比。⑤師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工作原理

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理論出發點有三個:1、愉快:在心理上的放鬆和沒有緊張的狀態下(如害怕、緊張、疲勞、厭煩或激動)學習;2、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一:以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淺皮層和深皮層活動、生理和心理作用、理性與情感等結合的方式;3、暗示作用:通過消除學習障礙的暗示和激發學習潛能的暗示達到師生之間相互影響。

洛扎諾夫認為,暗示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師為暗示源,通過消除和避免所有可能抑制學習(即去暗示)的因素(即抗暗示的因素),在有意識,但大多數是在無意識交流的情況下(即暗示),綜合各種促進學習的因素(即暗示的因素),使學生能夠獲得高水平學習的一種方法。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在一種無意識的水平上強化對學生的相互影響,例如,利用古典和巴羅克音樂刺激學生從主動的狀態變為放鬆警覺的狀態。

在暗示教學中,教師中心的角色是很明顯的。正是教師能夠通過營造友好的學習氣氛,通過運用所設計的消除學習障礙和激活新的學習潛能和儲備的技術來從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層面上影響學生,才能實現洛扎諾夫的教學原理。洛扎諾夫常常把這種影響學生無意識的手段稱為“安慰劑”,它對於擴大學生的認知潛能和學習效率意義重大。

研究基礎

1、期望效應

在洛扎諾夫的暗示理論中,非常重視教師對學生所施加的暗示、無意識影響,從而間接地使學生相信他們在這種方法下學習能夠收穫比以往都多,其理論基礎來源就是1968年羅森塔爾和傑克遜的“教師期望效應”實驗,或者這種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與自我實現預言”的成果支持了洛扎諾夫的假設,這就是為什麼暗示教學時要樹立教師威嚴的原因。

2、音樂背景

洛扎諾夫根據一些對大腦的研究成果,認為音樂對右腦的開發和調動人無意識的潛能非常有幫助,它能幫助人們把接受的信息在無意之中送進學習者大腦的長時記憶系統,又能使大腦開啟長時記憶的大門,從而形成新舊知識的溝通、聯繫。但是,洛扎諾夫認為,並非所有的音樂都能做到這一點。只有那種抒情、緩慢的古典音樂或巴羅克音樂(一般是50 — 75拍/分,最好是60拍/分)才能激發左右大腦兩半球最大的功能,增加和延長大腦的活性,尤其是右腦的興奮對學習外語非常有利。因為在外語教學時,如果只有無音樂背景激活的左腦工作,它負責說話、使用語言的效率是不高的。據美國學者舒斯特(SCHUSTER, 1985年)調查,當信息進入左腦或右腦時,左腦優勢的人和右腦優勢的人對聽覺刺激和視覺刺激是不同的。而如果通過音樂發揮右腦的功能,外語學習的過程會因為音樂的參與,再加上姿勢、“心象”(心理表像)對大腦的積極影響,使教學的效果大大增強。帕維奧(PAIVIO, 1979年)也證明,左腦優勢的人學習時,容易被記住的語言和詞語所激活;而右腦優勢者則同時需要語言內容的視覺形象。因為左腦半球更多地負責精確、形式性的語言學習和邏輯、分析性思維;而右腦半球則加工更加形象、聯想性的直覺和韻律性語言學習以及具體的、整體的、綜合的思維。還有一些研究(STUDDERT & KENNEDY, 1970年)認為,在語言學習上,輔音是由左腦加工的,而元音是由左右腦兩半球共同處理的。因此,洛扎諾夫在此基礎上提出全大腦學習的思想。

當然,對新內容和舊內容,對不同的課型,洛扎諾夫選擇的音樂是不同的,他把音樂分為兩類,一類用的是主動性音樂背景,一種用的是被動性音樂背景。前者一般用於教師主導的新課時,節奏比較輕快、活潑些,如貝多芬的“鋼琴和管絃樂隊降B大調第5號協奏曲”、海頓的“G大調小提琴和管絃樂隊協奏曲”等;後者一般用於練習和複習的階段,音樂比較緩慢、悠揚些,如莫扎特的“G小調交響曲第40號”、巴赫的“C小調幻想曲”等。洛扎諾夫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利用音樂不僅使學生的大腦放鬆並處於準備接受信息的狀態,而且使新學到的知識進入他們巨大的記憶系統中。

3、非語言暗示研究

洛扎諾夫認為,教師上課時的面部表情、姿勢、態度、講話方式以及環境變化,都會在潛意識的層面上影響學生,向他們傳遞某種課堂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其理論依據就是1972年心理學家克納普研究成果,即學生上課時注意教師姿態的情形是:7%是言詞,38%是語調,55%是面部表情。

4、信息板塊理論

在洛扎諾夫暗示教學中,聽力教材在編排上有些特殊,就是外語與母語對照寫在一頁上,而外語每一行根據難度的大小安排不同的字數,但一般不超過7個詞。這是根據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勒的“板塊學說”原理。米勒從他瞬時記憶的實驗結果證明,人在5 —10秒之間注意的廣度只有7+2或7-2個信息板塊,超過這個範圍,人就無法在瞬間記憶下來。

除此之外,洛扎諾夫的理論依據還有記憶術、呼吸技術、身體語言研究等等。

本文對Lozanov教學方法的相關研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綜述,希望能供相關領域的人士參考。但所綜述的觀點並不全面,也不能完全代表我們自己的科學觀點,敬請知悉。

參考文獻

Ostrander, Sheila and Schroeder, Lynn, Supe.-fearning, Delta/The Confucian Press (1979)

The Synchronized Universe: New Science of the Paranormal, Claude Swanson


Lozanov的超級學習理論:甚至能夠開發超自然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