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沒有人不想幹大事,但最終能幹大事的人卻又寥寥無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有些人想幹大事,僅僅停留在想的層面,而真正幹成大事的人,想到的同時就已經付出行動了。

這只是幹成大事人的一個特質,但這還不夠,想真正的把事情做好,做成功,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因素。

今天小編與您分享: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1、冷靜

《弟子規》雲:事勿忙,忙出錯。古人也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可見慌張易致事敗,冷靜才能瞻前顧後,考慮周詳。

冷靜,就是遇到事情的時候要不慌不忙。事情越緊急,你越是要冷靜。

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2、善於傾聽

正常人基本都是一張嘴巴、兩隻耳朵。意味著造物主讓我們多聽少講,只有聽清楚了,才能說明白。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更要用心。

傾聽”在現代漢語中被解釋為“用心聆聽”。

傾聽是瞭解、理解、接受、接納外部世界的過程。

傾聽是學習。一個會傾聽的人能夠從別人那裡獲得很多信息,能夠隨時學到知識。

傾聽長者的教海,就如同讀一本好書,見賢思齊,才能成器;傾聽朋友的建議和意見,就多一種方案,多一種技術,多一分和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對於別人提的建議,一定要做慎重的思考,不要獨來獨往,什麼事都一意孤行。

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3、專注於事

荀子曰,蟹六跪而二螯,非蛇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這是我們中學時所學習的一篇課文,其所要表達的含義便是告誡人們要專注,只有專注從事某一件事,方可成大事。

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專注,不要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做一大堆事,結果絕對是一事無成。

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4、借力借勢

我們都在不斷地為成功目標而不懈努力。但是僅僅依靠自身的努力,不一定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計劃如同跨海航行,達成這樣的目標,與其依靠水手的雙槳努力去劃,還不如為船裝上兜風的帆,借風的力量,能在海上乘風破浪,無論是速度還是行程都遠遠超過了舢板。正所謂:“好風憑藉力,送君跨青洋”。

不要什麼事都自己做,要懂得借力借勢。可能你琢磨了很多天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就是小菜一碟兒。

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5、吃苦耐勞

成功的背後都有一份不尋常的付出,世上沒有不艻而獲,唾手可得之事,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憑自己的勞動所獲得的成果オ是心安理得的,得之無愧。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古人亦云“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諸如此類古訓則告誠人們都要憑自己的努力,憑自己是オ智,不要試圖去尋求捷徑,投機取巧未必得償所願。付出總有收穫,勞動必有成果,自然界賦予每個人賦予的都是公平的,最後的結果則在於你的付出。

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能大大提高效率,用一個月時間就能完成別人要半年才能做完的事。

幹大事必須養成的幾個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