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每一所大学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它是多少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挥洒人生最美青春时光的所在。正是有了这样朴素的认知,作为背包客的咖叔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去一个地方,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要去当地知名的大学校园去看看,哪怕只是走马观花,仿佛只有这样才不枉此行。

上次去长沙已是两年前的事儿了,那是去旅游。行程中,必须有湖南大学和湖南第一师范。一个是中国唯一没有围墙的大学,另一个是毛爷爷的母校。两所大学都没有让我失望,只想在那里可以多待一会儿,能让自己感受到一种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氛围。虽然,第一师范曾毁于长沙大火,是后来重建的,但精神的寄托还是存在的。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这次来长沙是有公干,时间非常紧,还好是从长沙南站坐车,去车站的路上提前下车,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去趟长沙铁道学院。这是一所开放和包容的大学,我们从它的建校历史中,便不难发现这种基因。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铁道专业合并建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当然是去的老校区,只有参观老校区才能找到这所学校的灵魂和年轮。只有一小时,便也看不到校园的全貌,也不能领略它全部的风采,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尽量去多走几步,多看几眼。有湘雨为伴,那种感觉自然是极好的。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就像很多南方大学一样,校园依势而建,道路蜿蜒起伏,绿树相依相伴,道路两侧,在合适的所在,建有教学楼、宿舍、实验室、室外展场等,一切与环境和谐相处,并没有刻意去建什么标志性建筑,反而让人更觉得某种心灵的契合。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因为是几所大学的相关科系合并而来,建筑的多样性便是最直接的外化。我喜欢这样的多样性,大学教育的本身就是培养年轻人的个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有突破和创新。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和其他大学校园不同之处,也是铁道学院的亮点就是不同时代的三辆机车呈品字形摆放在校园内,只是背景从车站换成了教室,这样穿越时空的感觉还是很特别的。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建筑被绿植覆盖,我一直对这种景观所吸引,不能自拔。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虽然有校园BUS将新老校区相连,但要把旧日记忆和心灵也能相连起来,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没时间去新校区了,即便有时间,也会纠结是不是要去。自从我的母校老校区被拆迁,搬到了新校区,便对新校区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像是父母改嫁,自己仿佛被遗弃。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我们很多新校区更多是显摆性的,功能性反而退到次席。修的更像公园,公园中间再给你弄个大广场,本来就千城一面,现在连大学校园都快变得一模一样了。要是没有校徽之类的,你还真分不清是哪所大学了。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校园是越来越奢华,反而没有了人文的味道。大学的主人是谁?学生!就拿我的母校新校区来说,校园内的双向四车道,我怎么都不会觉得这是为学生设计的校园。还记得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那句名言吗?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我们的校园建设却总是忽略了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