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划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每次看到“麋鹿拉著聖誕老人的雪橇劃過夜空”之類的宣傳文案,都會擔心這群珍稀動物是否會被凍死…...

聖誕老人住在寒冷的北歐,拉雪橇的首選當然是皮糙肉厚不怕冷的馴鹿。而麋鹿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主要活動在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麋鹿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駝鹿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馴鹿

(麋鹿、駝鹿、馴鹿......傻傻分不清楚)

麋鹿,原始先民的食譜

在中華文明的起源中,隨處可見麋鹿神秘的身影。

距今180萬年的西侯度遺址中,人們發現了麋鹿的骨骼化石,證明了原始先民已經開始狩獵動物用以果腹。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西侯度遺址中的麋鹿骨骼

在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中,麋鹿骨骼的出土數量與家豬骨骼的出土數量相當,可見狩獵麋鹿已經頂起了原始人類飲食世界的“半邊天”。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龍虯莊遺址出土的麋鹿角

與此同時,作為棲息在沼澤溼地的草食動物,麋鹿也與原始農業的發展關係密切。麋鹿的蹄子寬大,趾間有皮腱膜,非常適合在溼地沼澤行走;溼地邊生長的禾草與苔草也為麋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被麋鹿踐踏過的地方,許多植物都被深埋入泥土中,由此而肥沃的土壤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原始先民們就在麋鹿踐踏過的溼地裡小心播種,等待水稻的豐收。

西晉人張華編撰的《博物志》就記載了這種耕種方式:“海陵縣扶江接海,多麋獸,千百為群,掘食草根,其處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隨此畯種稻,不耕而獲其利。”

先民們在從事“麋田”種植的過程中逐漸發明了“蹄耕”,通過驅使馴化的水牛在被水浸潤的泥土上來回走動,以達到與“麋畯”相似的效果,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

我國的甲骨文中也出現了“麋”字。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已經出土的甲骨文中關於田獵狩麋的記載多達200餘版,分為“逐麋”“射麋”和“陷麋”等多種捕獵方式。例如“小屯南地甲骨”2626片有“乙亥陷擒七百麋”的敘述,記載了商王的一次大型田獵活動。

在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千餘件麋鹿骨骼,既對照了甲骨刻辭中大量捕獵麋鹿的記載,也說明了麋鹿種群在商王朝時期十分龐大。

麋鹿:貴族的寵物

麋鹿主要生活在溼地遍佈、植被茂密的地區,然而由於湖區圍墾、人為捕獵、氣候變化等多重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的麋鹿數量開始銳減,成為了王室貴族爭相圈養的稀有之物。

周文王曾修建靈臺,築有靈囿,用以飼養動物。《詩經·大雅·靈臺》對此記載:“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毛詩故訓傳》中解釋:“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黃海灘塗上的野生麋鹿 徐永福/攝

《左轉》記載:“鄭之有園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孟子見梁惠王》中記載了孟子見梁惠王的一段對話:“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這些文字都體現出圈養麋鹿在當時的王室貴族當中風靡一時。齊宣王更是以觀賞麋鹿為樂,規定“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而在戰國時期的楚地,麋鹿的形象更是被廣泛用於鎮墓獸的造型,被視為人神溝通的重要載體。九連墩墓、曾侯乙墓等地都出土了不少漆木臥鹿,這些鎮墓獸的鹿身以木頭雕刻而成,鹿首上插上了真鹿角,這些麋鹿神態自若,栩栩如生,彷彿被工匠精心的雕刻賦予了生命。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九連墩2號墓出土漆木臥鹿

唐宋以降,麋鹿的形象開始受到文人墨客的關注,被不同的人賦予了不同的內涵。

在李白和杜甫的筆下,麋鹿成為了不受世俗羈絆,追求高潔生活的象徵。

李白在《山人勸酒》中寫道:“各守麋鹿志,恥隨龍虎爭。”體現了他願與麋鹿為友的高潔之志,恥於參與官場上的權力之爭。

杜甫在《沙苑行》中寫道:“角壯翻同麋鹿遊,浮深簸盪黿鼉窟。”表達了願伴麋鹿同遊,追求暢快自然生活的豪情。

柳宗元的《臨江之麋》,則是講述了一隻麋鹿依仗主人的寵愛而欺壓家犬,終被外犬分而食之的故事,諷刺朝堂上恃寵而驕的小人。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黃海灘塗上的野生麋鹿 徐永福/攝

同時,麋鹿也被當成了治療疾病的良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藥材麋脂,主治“癰腫,惡創,死肌,寒風,溼痺,四肢拘緩不收。”《本草綱目》則記載:“麋之茸角補陰,主治一切血癥,筋骨腰膝痠痛,滋陰益腎。”這些藥方的流傳,或許是麋鹿數量不斷減少的原因之一。

八國聯軍致其在華滅絕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麋鹿的數量在不斷減少。

元代建立後,元帝在大都(北京)南郊劃定了四十公頃的水草豐美區域,命名為“下馬飛放泊”,專門用於蒙古族人的狩獵之地。殘存的麋鹿也被被蒙古貴族從黃海灘塗捕捉轉移至此,成了當時中國最後的麋鹿種群。

明朝永樂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元代“下馬飛放泊”的基礎上,將其擴建到210平方公里,並夯築圍牆,開闢了北紅門、南紅門、東紅門、西紅門四門,“設海戶千人守視”,改稱此地為“

南海子”。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康熙時期南海子地圖

清人入關後,滿族貴族因懷念關外縱情馳騁的騎射生活,將南海子設立為專供皇室、官僚狩獵、練兵的的皇家獵苑,中國僅剩的兩三百頭麋鹿盡數圈養於此。

1894年,永定河氾濫的洪水沖垮了南海子的院牆,一些麋鹿逃出了獵苑並被獵食。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在攻佔北京的同時也將僅存的麋鹿掠往歐洲,導致了麋鹿在中國本土的滅絕。

然而麋鹿在國外的生活並不美好,流落在歐洲各國動物園內的麋鹿奄奄一息,相繼死去。英國的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十分熱愛動物,重金購買下了巴黎、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僅存的18頭麋鹿,飼養在自己名下的烏邦寺動物園內。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烏邦寺動物園中的麋鹿

到1967年時,烏邦寺動物園內麋鹿的數量已經增加到400多頭,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溼地環境和人工力量,想在歐洲恢復麋鹿的野生種群不僅很難,同時也違背了保護生物學的原則。

在此期間,許多動物學家和愛國人士都在盼望著麋鹿的迴歸。1985年,在十四世貝福特公爵的支持下,22頭麋鹿乘坐專機抵達北京,迴歸了南海子的麋鹿苑,結束了它們近百年的漂泊之旅。

32年後的今天,經過數代工作人員的艱辛付出,麋鹿的種群已經繁衍壯大。分佈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的麋鹿種群數量已經達到5000多頭的規模,並形成了規模上千只的野生種群,實現了麋鹿這一物種的新生。

每次想到麋鹿拉著雪橇劃過夜空,都會擔心它們滅絕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從繁榮到衰弱、從滅絕到重生,麋鹿的失而復得是動物保護史上的一個奇蹟,更表現了人類拯救瀕危物種的決心。


主編 |周立文 副主編 | 殷燕召

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場文化之旅

刺客 | 梁祝 | 八寶印泥 | 外灘 | 唐三彩 | 血親復仇| 寒食節 | 馬鐙 | 李商隱 |《人民的名義》| 太極拳| 姐弟戀 | “黑石號” | 長沙窯 |皮影戲 | 離婚 | 鍾馗|兒童 | 清代科舉 | 科舉題目 | 秘色瓷 | 父親節 |女德|花毛一體|周敦頤 |鴉片 | 北大聘書| 司馬懿 | 洛神賦| 相親 |《我的前半生》 |黃宗羲 |繡春刀 |開封| 王曦之 | 地域歧視 | 地震 | 九尾狐 | 奶奶廟 | 旗袍 |撒幣 | 枸杞 | 颱風 | 七夕| 書札|中元節|公益| 拜師禮|喝熱水 |告白 | 《蘭亭序》 | 蘇東坡 | 《詩經》 | 王羲之 | 離婚協議書 | 羊 | 蘿蔔 | 城市改名 | 辣椒 | 書院 | 古代物流 | 寧以吾身代友人命 | 脫髮 | 救孩子 | 武俠 | 吐魯番 | 西紅柿炒雞蛋|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 古代購物

(光明日報 中華文化溯源 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