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爲何能死死控制周邊小國?

視頻百樂門


印度對南亞次大陸幾個小國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把印度說的厲害上了天,死死控制周邊小國,恐怕印度都不知道自己這麼厲害吧!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能死死控制別的國家這事,即使是美國都不敢說這樣的話,不過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印度的確在南亞次大陸形成了區域性的絕對優勢,雖然在世界其他國家看來,印度不過是個三流國家。

對於高山國家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以及一直不被承認卻實際上被印度吞併的錫金,印度擁有絕對的優勢是確信無疑的。

錫金已經被印度收入囊中,而不丹,在外交和軍事防務上,一直被印度牢牢控制,就像美國喜歡別人都能跟他同氣相投一樣,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也是說一不二,即使不丹想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迫於印度的壓力以及現實狀況,不丹並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


再說尼泊爾,尼泊爾相對來說自主性還比較大一些,但在它的國內,仍然有一種聲音,那就是一部分精英人士認為尼泊爾正在趨向“錫金化”或者說“不丹化”,自主性逐漸喪失,而印度的話語權對尼泊爾的影響越來越大。

尼泊爾的擔心不無道理,近代以來印度大規模的往尼泊爾國內移民,目前尼泊爾境內的馬德西人佔據尼泊爾境內的尼泊爾人三分之一強,尼泊爾制定的政策稍微不合印度胃口,印度就拿馬德西族人受到民族歧視為由進行干涉。

尼泊爾想靠近中國,印度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尼泊爾加強控制,從這些方面來說,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確處於獨霸地位,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也是無以復加的。

但從來沒有“死死”的事情,誰知道印度的明天是什麼呢!


歷史三日談


印度對南亞周邊小國的影響力的確很強,但死死控制住是談不上的。印度的地區控制力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南亞獨特的地緣結構,南亞只有一個大國,印度在本區域是沒有競爭者的。二是南亞在國際體系中一直比較邊緣化,主要大國沒有把南亞作為爭霸鬥爭的關鍵,對南亞地緣格局採取基於成本而不是基於收益的策略,不擔心南亞地區霸主的行為會影響自己的全球戰略。三是印度本身近期不具備成長為全球性大國的可能性,其他全球性大國對印度不需要進行預防性遏制。

這三點使得印度有條件在國力一般的情況下能夠在南亞建立比較明顯的地區霸權,但考慮到印度對南亞國家進行恐嚇的能力遠遠大於向南亞國家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印度的霸權實際上是不穩定的。印度能通過某些顛覆和破壞手段讓南亞小國暫時屈服,但無法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盟體系,畢竟印度滿足不了那些國家的發展需求。從長遠趨勢看,南亞其他國家與印度的離心離德是避免不了的。


葉海林


只能說,印度攤上了一塊好地方,一塊別人看不上也夠不著的地方。

南亞的幾個國家裡,除了巴基斯坦是印度死對頭外,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國全部唯印度馬首是瞻,印度還吞併了南亞小國錫金。有很多網友認為這證明了印度的“強大”,其實實在是算不上,只能說印度運氣好而已。

怎麼個運氣好呢?



先說不丹和尼泊爾,這兩個國家是出了名的窮的掉渣,放眼世界也是驚人的貧窮,甚至我們眼中的窮國印度都比他們有錢不少。而且他們只有兩個鄰國——印度和中國。

按說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他們不應該一邊倒的傾向印度。可是他們鄰近的是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幾千米的高山斷絕了中國和他們一切的來往,不丹和中國甚至連外交關係都沒有!

(不丹不僅和中國沒有外交關係,跟美俄英法也沒有,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跟五常都不建交的主權國家,已經成為印度事實上的傀儡國)

在這種地形下,不丹和尼泊爾一切的物資都要靠印度供給,由於這倆國都是窮的掉渣的農業國,所以完全沒有工業自給能力,尼泊爾連供電都是印度負責的。在這種情況下跟印度不搞好關係,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孟加拉國,也是世界上十一個人口上億的國家之一,但居然毫無影響力!因為孟加拉國,實在是太慘了。

孟加拉國其實僅僅獨立了不到五十年,當年英國人搞印巴分治的時候,孟加拉被稱為“東巴基斯坦”,只不過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孟加拉國的獨立運動在印度的支持下如火如荼,最終成功擊敗巴基斯坦駐軍獨立。親印度的孟加拉解放軍上臺。

孟加拉獨立後,一直奉行親印度政策,因為印度幾乎是他唯一的鄰國,四面被印度包圍的孟加拉別無選擇。



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都是孤懸海外的島國,雖然經濟要好於印度,但國力於印度差的太遠。在南亞這個三不管的地方,惹惱了本地的大哥印度,不會有好果子吃。

其實印度在南亞的地位就像是東亞的中國。都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土地和人口。不同的是,中國的鄰國如日本、韓國等都是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的發達國家,而印度的鄰國無一例外都是弱雞。

而且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存在,南亞形成了獨立於亞洲的一個封閉地形區,俄羅斯和英法就更遠。只有美國是可以影響南亞的,但美國根本看不上這幾個窮的掉渣的小國,美國只要扶持印度就好了。印度只不過是恰好生在一群弱雞裡,矬子裡拔將軍而已。


小約翰


因為印度的地理優勢太明顯

南亞共計有7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在這7個國家中,印度的面積是最大的,佔到了南亞總面積的七成,並且也是本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綜合國力遠超其他南亞鄰國。

(南亞七國)

在印度周圍,除了死對頭巴基斯坦外,其他的5國皆對印度為馬首是瞻。

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新領導人上任首站必須是印度,不丹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都要由印度“指導”,而孟加拉也是在大事小情上給足印度面子。

印度可以稱得上是南亞小霸王。

(莫迪出訪尼泊爾)

其實,之所以印度能夠牢牢地控制住周邊的小國,還是得益於南亞半封閉的地理位置和印度本身巨大的體量。

南亞地區地理環境相對封閉,整個南亞大陸呈現一個菱形,東北面是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西北是興都庫什山脈、東部是阿拉乾山脈。

至於南面方向則是直直的插入印度洋,總之如果想與外界交流,往南走是為便利的捷徑。

(南亞地勢,北部環山,南部靠海)

像是尼泊爾和不丹,作為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內陸國,幾乎所有的物資。像是汽油、糧食、生活用品都需要從印度輸入。可以說命門直接被新德里抓得牢牢的。

而至於孟加拉、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作為印度附近的附屬國,也是在經濟和國內問題上十分依賴印度。

所以,印度作為本地區內的“超級大國”,在國力上對其他小國有碾壓性的優勢。並且還是因為地理環境閉塞,也導致域外大國也很難插手南亞事物。


千佛山車神


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看:一方面印度的確對周邊小國具有一定的控制力;然而另一方面這種控制力到底有多強恐怕也不能過高估計。接下來我就為大傢俱體分析一下印度對周邊小國的控制力從何而來以及這種控制力到底有多高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世界第七國土面積大國,與此同時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預計在2020年有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美、中、日、德、英、法,位居世界第七。印度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也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如果說印度這樣的家底放眼全球還不算一流大國的話,那麼在南亞地區則是絕對的區域霸主。

南亞地區一共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七個國家,曾經還有一個錫金已被印度合併。在南亞這一系列國家中除了巴基斯坦一直以來和印度的關係較為尖銳之外,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受到印度不同程度的控制。這首先是因為巨大的實力懸殊——在南亞印度一國的體量就佔據七成左右,即使是相對較大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面積和人口也只及印度的零頭而已,更不用說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了。偏偏南亞地區又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地理區間:北方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西部是興都庫什山脈,東部是阿拉乾山脈,只有南部的印度洋是這裡通往其他地區的便捷通道,然而印度洋周邊缺乏足以與印度匹敵的大國,因此對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而言指望引入區域外大國的勢力制衡印度也是較為困難的。事實上印度這種南亞區域霸主的地位在殖民地時期就已初露端倪——印度周邊的幾個小國基本上也都是昔日的英屬殖民地:孟加拉國本就出自英屬印度,而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在歷史上也和英屬印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獨立後的印度憑藉自己在南亞無人匹敵的實力以及相對封閉的地緣環境對周邊國家形成了壓倒性優勢:1971年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攻佔東巴基斯坦,隨後在這裡建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1975年印度出兵佔領了喜馬拉雅山麓的錫金,隨後將其變成印度的錫金邦。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新領導人上任首站必須是印度,不丹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都要由印度“指導”。

那麼為什麼我又說對印度的這種控制力不能過高估計呢?首先我們必須清晰地看到:儘管印度是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發展嚴重失衡的大國:一方面這是全世界GDP總量發展迅猛的國家;另一方面也幾乎是全世界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這個國家還飽受種姓制、女權問題、行政低效、宗教衝突和人口惡性膨脹的困擾,強姦之國絕不是什麼足以自豪的美名。歷史上印度次大陸人種雜亂、民族眾多、語言各異:先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土生土長的達羅毗荼人,後來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蒙古人又征服了雅利安人,再後來大英帝國又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殖民統治。至今印度盧比上還印著二十多種官方承認的各地區語言,這其中包括梵語、巴利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等等。在孟買以南的農村地區基本生活的都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而作為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其實是雅利安人的後裔(他們佔印度總人口的46.3%左右),南部居民幾乎都不會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語。和印度的語言體系一樣複雜的是印度的宗教體系: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 .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猶太教的信仰者約佔0.43% 。印度國內複雜的民族、語言、宗教體系加上種姓制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巨大國內矛盾使印度其實一直潛伏著分裂解體的危險種子,這些複雜的國內矛盾制約了印度對周邊國家的滲透。由於印度周邊鄰國的民族有相當部分和印度境內的民族有交集重合,他們甚至可能同印度國內的分離勢力結合起來,即使不會導致印度的分裂解體,也勢必會給印度製造極大的麻煩。

事實上印度和除巴基斯坦的南亞國家之間一直在上演控制與反控制的劇目,由於有錫金的前車之鑑在各國對印度在本國境內的勢力滲透行為都會多一份警惕。好在印度尖銳的國內問題制約著印度向這些國家的滲透,而與此同時隨著人類社會交通和資訊傳播手段的進步南亞的相對封閉狀態在相當程度上出現了改變:儘管如今南亞天然的地緣屏障沒任何改變,但人類克服這些地緣屏障的技術手段卻已大幅提升。在這樣的局面下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紛紛想到了利用區域外大國的勢力制衡印度。那麼區域外的大國是否會為他們提供幫助呢?事實上絕大多數區域外大國是不願意看到印度一家獨霸印度洋的: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一直致力於防止在某一地區崛起足以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利益的區域霸主的出現,即使美印關係呈現再好的局面,但美國不會坐視印度在南亞一家獨大;英國作為南亞各國的前宗主國仍極力想維持自己作為英聯邦宗主的國際影響力,因此也不會坐視印度對同為英聯邦成員的南亞小國下手;中國對南亞-印度洋地區的和平是樂見其成的,這既符合我國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的負責任的外交路線,也是為了維護我國對外貿易航線和能源安全通道的安全,如果在這一地區出現一個獨霸一方的超級霸權顯然不是什麼好事;事實上印度洋航線不僅對我國重要,同時也是日、韓等東亞國家的生命線,所以對這些區域外大國而言:幾乎誰也不願看到在這一地區出現一個超級霸權。儘管區域外國家對南亞各國的內政不會予以干預,但如果印度試圖將南亞各國徹底變成自家勢力範圍,那麼勢必招致南亞各國和區域外大國的普遍抵制。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國家經濟實力與地緣政治霸權決定的,印度要想恢復到英屬印度的疆域與行駛南亞宗主地位,必須這樣做,地理位置絕佳,給了印度可以控制與繼承英國離開後的壟斷地位,由於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阻擋,也阻止了東方強國的引力,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處,不是沙漠就是高山天然阻擋。

南方盡是小國弱國,無力抗衡,原來的巴基斯坦強大一些,印度通過三次戰爭,搶奪了克什米爾,又肢解了東巴基斯坦,現在的孟加拉國,讓巴基斯坦再也無法兩線進攻印度。三面環海,地理位置優越性無比,吞併錫金,讓尼泊爾與不丹不敢向其它大國靠攏,因為高山阻擋下,只有求助印度幫助,控制住了貿易交往,對孟加拉國的打壓及三面包圍下,讓孟加拉國既怕又不敢亂動,對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的分裂勢力有打有保,讓斯里蘭卡不敢離心。

即使憑藉著印度市場,經濟能力,軍事裝備現代化,國家綜合國力,壓倒性優勢地位,憑藉著印度洋區位優勢,印度成了美俄拉攏的對象,小國弱國根本無力反抗。

控制住了周邊小國,印度也就成了南亞地區的霸權地位。




隨雨飄渺


印度為何能死死控制周邊小國?這問題很有趣,而且更有趣的是印度這個國家,為什麼說他有趣呢? 因為印度同南亞周邊小國有著類似的經歷,他們以前都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

(南亞地圖)
二戰時期或者二戰後,他們紛紛獨立,他們獨立後做的事卻完全不一樣。印度獨立後先是大量的從蘇聯採購先進的武器,印度國內也大力發展生產力,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都是跟中國相持平甚至超過中國的。而其他小國做的什麼事呢?像越南老撾柬埔寨,他們在忙於和美國的戰爭根本無力發展經濟。所以在綜合實力上印度得到發展,一度碾壓周邊小國。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地理位置,印度和周邊小國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險要屏障,這就造成這些小國不敢輕易和印度叫板。


(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擁抱)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印度和美國走的非常近,印度幾乎是美國的小弟,美國在武器,經濟方面都給印度提供了許多幫助,以至於印度得到迅猛發展。並且,印度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左右逢源,印度周邊小國,實力不如印度,再加上印度有美國的支撐,這些小國自然對印度表現的服服帖帖。其實還有一點,印度的風格,他要是想佔點誰的便宜,他會不擇手段,從他和中國的相處中可以看出,這就造成南亞這些小國害怕印度。 所以,印度能死死控制周邊小國,是基於經濟,軍事,地理位置的方便,印度背後的“老大”支撐以及印度的行事風格上的。

即使印度能控制住周邊小國,但是作為大國,中國的權益是不容它侵犯的,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任何人侵犯


風華歲月愁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周邊國家如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等國幾乎都對印度馬首是瞻,其實不得不說的是,單獨把南亞這一塊劃出來看,印度還的確是這一地區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看待印度我們還是要客觀些,不要總是鄙視阿三,印度雖然社會發展的比我們還不平衡,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仍然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敵對主要是是印巴分治後,導致了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印巴戰爭後又導致了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孟加拉是在印度的幫助下才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的,所以孟加拉對印度唯命是從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幾年前斯里蘭卡想要購買中巴合產的“雷電”戰鬥機,也就是殲7的改裝,但是對這件事印度開始強加干預,公開的指責斯里蘭卡,並且表示將要停止對斯里蘭卡的4億貸款,可見在經濟上進行制裁也是印度政府控制周邊國家的一種手段,雖然現在中國比印度有錢,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另外價值不大的投資也是沒有意義的。

印度和領國尼泊爾的關係也是很不平等的,時至今日印度還在試圖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尼泊爾雖然也想要反抗,但是印度一直用石油禁運死死掐住了尼泊爾的喉嚨,當然如果中國將公路修到了尼泊爾之後,可能才能拔除印度這隻貪婪的水蛭。

我們都知道不丹至今仍然不能和中國建交,罪魁禍首就是印度,不丹和印度的關係就像附屬國和宗主國的關係,但是形容成像印度下屬的一個省更加合適,印度不但掌握著不丹的經濟命脈,近代甚至掌握著不丹的政務和外交權,因為簽訂了這種不平等的條約,這就導致了不丹想和一個國家建交,就要先讓印度同意,所以印度也一直控制著不丹。

由此我們可見,印度之所以可以死死控制著周邊的一些國家,有的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有的是因為忌憚他的軍事力量雖然也就那樣,有的這是在經濟上受到印度的掣肘,還有的是因為沒有主權。


玄坤


印度為什麼能夠死死控制周邊小國?說實話,印度能夠真正控制的小國家沒有幾個,滿打滿算也就喜馬拉雅山南麓三個國家,錫金、不丹和尼泊爾。錫金被印度1975年出兵佔領,而後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一個邦,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對印度太有利了,而且錫金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外交關係,更沒有加入聯合國,所以印度吞併錫金在國際上是個十分不起眼的事,印度也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印度可是佔了一個大便宜,如果是現在印度膽敢吞併一個主權國家,那可犯了大忌諱。錫金這個曾經南亞小國家算是被印度吃定了。

不丹雖然深受印度在外交控制,不準和其他國家有外交關係,時不時還被印度出兵干涉內政,深受印度內外控制,但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印度想要真正吞併不丹就別想了,而且不丹現在也在尋求外交突破,印度想要一直控制著不丹可能有點費勁,不丹也算是一個被印度控制國家。尼泊爾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很強的國家,雖然國家沒有多大,古稱廓爾喀,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十分強,現在印度也和不丹一樣時不時干涉尼泊爾內政,但尼泊爾畢竟是一個比錫金和不丹大的多國家,在外交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印度也不敢過於壓迫尼泊爾。

由此可以看出印度還真是柿子撿軟的捏,在南亞,國家越小越可能被印度吞併,國家越大印度反而會投鼠忌器,一個典型的欺軟怕硬的國家。

巴基斯坦在南亞根本不買印度的賬,時不時還和印度應為克什米爾地區打一架;孟加拉國和印度幾乎算是和平相處,印度也沒有能力控制孟加拉國;



斯里蘭卡雖然很多事務被印度指手畫腳,但由於位置處於印度洋重要位置,在國際上有很重的地位,印度根本不敢貿然對斯里蘭卡採取軍事行動,自從斯里蘭卡境內的泰米爾猛虎組織被消滅後,印度在對斯里蘭卡影響有限,根本談不上控制。

而馬爾代夫算起來是比錫金都小的國家,就是印度洋上的一群島嶼組成,但卡在印度洋中心位置,是一個戰略要地,加上是世界旅遊聖地,國際影響力巨大,印度只是偷偷做點齷齪的小動作,印度洋這個地盤上印度說的還不算,印度洋更不是印度人的洋。前幾天,馬爾代夫出現危機,印度人心癢難耐,想要出兵干涉,但苦於沒有出兵的理由,十分尷尬。綜上所述,“大正”認為印度就是一個骨子裡有著十分落後的殖民思想國家,但本身國家實力不怎麼樣,只能做著貪點小便宜的勾當,很是猥瑣不堪,完全沒有一個大國的擔當,也只能在南亞這個普遍實力都不怎麼樣地方當個土霸王,而且還有很多不買賬的國家,而想做自己宣稱的“有聲色的大國”,功力還差個幾百年。


大正看世界


印度吞併了錫金,也的確控制了不丹。現在不丹與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沒有外交關係,不是不想建交,而是被印度阻止而建交不了。

但除此之外,印度對周邊的國家,一個都控制不了。

巴基斯坦就不用說了。斯里蘭卡與孟加拉國,印度一個都控制不了,他們都奉行獨立自治的外交政策,與我們的關係也極為友好。

而尼泊爾也早就與印度拉開了距離,特別是新政府大選大勝,更不屬於親印,也是印度所無法控制的。

印度洋上的馬爾代夫總統亞明,最近就狠狠懟了一下印度,反對印度對其國家內政的干涉。馬爾代夫目前關係最為友好的國家是沙特、巴基斯坦與本大國。

所以,列數下來,印度在南亞雖然想施行霸權主義,但其實行不通。印度在歷史上,就曾在軍事幹涉斯里蘭卡內政問題上,栽過很大的跟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