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5月15日凌晨,MSCI公佈了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將從2018年6月起把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此次納入的成分股數量為234只,納入因子為2.5%。通過這234只成分股來分析其選股的邏輯是什麼?有哪些共同特性?接下來將分別闡述。

壹 優質的大公司、流動性好

流動性是機構資金進出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一隻股票缺乏流動性,其它方面再好,也很難進入大機構的視野。本次納入成分股的234只股票總市值基本處在200億規模以上,這樣有效的保證了成分股的流動性。

較大的市值是流動性保證之一。從入選名單來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石油3只股票A股市值均超過萬億元;貴州茅臺、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石化、招商銀行等個股A股市值超過5000億元。

市值最低的前十隻股票分別是:威孚高科、中集集團、中文傳媒、鵬博士、張江高科、際華集團、隧道股份、金鉬股份、深圳能源、馬鋼股份。

流動性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A股的大面積臨時停盤制度,在這方面,MSCI指數公司也有比較量化的指標,也會排除一批長時間停牌或者理由不充分隨意停牌的部分公司。

市值最低的前十隻股票如下表: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貳 基本面較好、估值合理

對股票進行分析,主要有兩大流派,分為技術面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技術面分析不管公司業績的如何,公司的盈虧基本忽略,主要通過各項技術指標來篩選和衡量股票的短期走勢,並以此作為短期買賣股票的依據,其典型代表有江恩、格蘭維爾等。

而基本面分析主要通過公司的PE、PB、ROE、主營業務、現金流等財務指標來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績優公司,進行中長期的佈局,經常被冠之以價值投資的稱號,其典型的代表有巴菲特、彼得·林奇等。

我們以軟件服務板塊為例來展開分析,並非股票推薦。

當前軟件服務板塊中共有164只股票,但該板塊入選MSCI指數的股票只有6只,佔整個板塊的比例極低,分別為紫光股份、科大訊飛、東華軟件、二三四五、恆生電子、石基信息。

這6只股票有幾個共同點是,總市場都在200億以上,歷年來業績穩定、成長性較好。通過這三個維度去篩選軟件服務板塊,會發現前期表現較好的中國軟件並未入選,其主要因素可能是總市值在150億以下;而傳統的老牌用友網絡並未入選,其主要因素也許是近幾年的業績波動較大,業績穩定性不強。

軟件服務板塊6只標的股如下表: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再看傳媒娛樂板塊中入選的6只個股,截至5月18日收盤,除了完美世界,其餘5只股票動態市盈率基本在30倍以下,如下表: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叄 銀行、券商及保險大金融板塊是絕對主力

本次MSCI成分股的選取,其行業分佈非常廣,除了造紙、船舶、日用華工、包裝等行業未涉及外,其它各行業基本都涉及到。但最青睞銀行、證券、保險、大消費、生物醫藥等行業,大金融佔據第一大權重,這與證金及匯金的持股風格基本吻合。

券商板塊一共有23只入選,銀行板塊一共26家上市公司,剔除最近2年內新上市的6家城商行,其餘的20家上市銀行全部納入成分股範圍。而四大上市保險公司全部入選成分股範圍。

除了大金融以外,生物醫藥也獲得較多的份額,這也可以看出MSCI行業選擇方面的偏好。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從上表銀行板塊中可以發現:除標註黑色字體的江陰銀行、張家港行、無錫銀行、成都銀行之外,其他都被劃入成分股之列。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上表證券板塊中標註黑色字體的未在成分股之列。

另外,生物醫藥板塊中15只成分股如下表:

從MSCI成分股看國外機構的選股邏輯

總結一下:

通過MSCI中國A股成分股範圍,可以看出國際著名指數公司的選股邏輯。他們在篩選成分股時,充分考慮了市值規模、流動性、行業特性等財務指標,以及深入的基本面研究,通過這一系列的篩選有效的規避了許多市場風險。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未來選股的參考標準,不斷向國際優秀的行業領導者學習,並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不斷完善。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僅為投資顧問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僅供參考。投資者不應將本資訊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所涉及的股票不作為個股推薦,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價歷史走勢不能代表未來趨勢。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