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伶官傳序》看李存勖:軍事天才爲何難逃身死國滅爲天下笑

唐朝末期,群雄割據,征伐不斷;動亂中曾出現一個能收拾這種亂局的梟雄,

可惜的是他雖如冉冉之星迅速升起,但又像彗星搬滑落凡塵,這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初次瞭解這個人是在“五代十國史”,看他個人經歷就覺得此人不同於其他勢力,一度認為他是正統的皇室血統,以前作為一個鐵桿唐迷的我當然是希望可以復興唐朝啊!高中時學到歐陽修的一篇文章《伶官傳序》,讀完對這個亂世君主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一半原因是他“三矢遺恨”的故事,讀之令人振奮;而另一半則是文忠公的獨特的文學風格所吸引。

從《伶官傳序》看李存勖:軍事天才為何難逃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李存勖畫像

《伶官傳序》開頭髮出“嗚呼”的遺憾聲,並將王朝更替的原因歸咎於兩部分天命和人事!從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過程都能反映其中道理:父親李克用臨終之前以三矢賜他並告知後梁朱溫、燕劉仁恭父子、契丹阿保機三者乃他生平三大憾事,讓他不要忘記父親的大志;莊宗秉承父親遺志,將三隻箭矢藏於祖廟,出兵前都先以牛羊祭祀,用錦囊盛著揹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 有志者,事竟成!

初時,李存勖不僅僅能聽進手下意見,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鄆州一仗定乾坤,基本奠定了後唐的核心勢力版圖;歐陽修也不經發出“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的讚歎!當莊總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放著梁王君臣的頭顱,進宗廟祭祀父親之時,好不威風啊!天下盡收眼底,霸業指日可待!

從《伶官傳序》看李存勖:軍事天才為何難逃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五代十國群雄割據圖

  • 月裡嬋娥月裡家,關羽敗走麥城涯

可惜,人天性使然,得意而忘形!國家初定,未封功臣卻先封伶人,底下幫他打天下的豈能信服!軍事上的天才卻是政治上的蠢才,身邊親信之人接二連三被殺,不但不警覺,反而自大地放權於一個戲子;一夜之間,反叛軍隊攻入皇城,平時身邊之人接連叛逃,自己也被流矢擊中而亡,而帶隊之人正是自己寵幸的伶人。這是多大的諷刺啊!作戰征伐長達二十多年的成果一夜之間傾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家族嫡系被屠殺殆盡。可憐可悲!

從《伶官傳序》看李存勖:軍事天才為何難逃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不僅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馬背上二十多年的征伐攻掠終完成父親遺願,可惜短短四年又迅速敗亡;原因是多種的,不僅僅有歐陽修所說的寵信伶人,還有就是任用的租庸使孔謙壓榨剝削軍中士兵,自己的皇后又專權信讒,擅殺鼎臣,大肆斂財,使之後期原先效忠他的手下都離他而去,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文章最後總結: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是啊!禍患平時都藏匿起來不易發覺,但一旦爆發往往就會置人於死地!膽識謀略都過人的李存勖終究逃不過的是自己的放縱,不忘父志之前的故事是勵志的;成功之後,沉溺玩樂而身亡卻又被後世恥笑至今!可能是人性的通病吧!誰又能保證功成名就之時不忘初心呢?

從《伶官傳序》看李存勖:軍事天才為何難逃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伶官傳序

宋代: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 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你覺得誰才是真正的“五代十國”霸主呢? (單選)
0
0%
①後唐莊宗李存勖
0
0%
②後晉高祖石敬塘
0
0%
③後周世宗柴榮
0
0%
④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